采用钙化焙烧—铵盐浸出工艺从钒渣中浸出钒

来源 :湿法冶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ngah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采用钙化焙烧—铵盐浸出工艺从钒渣中提取钒。分别以氧化钙和碳酸钙为钙化剂对钒渣进行焙烧,考察了不同焙烧条件和浸出条件对钒渣中钒、硅、磷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钙为钙化剂,对钒渣在n(CaO)/n(V2O5)=1.2/1、钒渣粒度45~75μm、焙烧温度920℃条件下焙烧45 min,然后在60℃下用1 mol/L碳酸氢铵溶液浸出60 min,钒浸出率可达82%,硅浸出率低于9%,磷不被浸出,钒渣杂质脱除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研究了铀水冶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中毒的原因及解毒再生。结果表明:溶液中的有机质及多硫酸盐引起树脂化学中毒,无机盐在树脂颗粒表面沉积造成树脂物理中毒;采用分步清洗法,可有效去除树脂污染物,实现中毒树脂解毒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对铀的吸附量得到恢复。
在既有地铁车站结构上方进行上盖增层拓建项目时,基坑的部分围护桩处于车站的顶拱位置,或近邻车站侧壁位置,基坑开挖后围护桩的稳定性会降低。研究基坑的施工力学响应,可以为地下空间的拓建提供参考依据。文章采用现场监测与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基坑施工过程中桩体位移形状、位移大小和受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层基坑围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量仅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037%,其控制变形效果显著;支护体系的空间效应显著,内支撑对桩体受力模式有较大影响;桩后注浆加固与桩底和既有结构固结改善了桩体位移曲线;第3道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