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适用附条件逮捕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q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朱孝清副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侦查监督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附条件逮捕”这一概念。2006年8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第4条正式确立了附条件逮捕制度。本文旨在论述近年来适用附条件逮捕措施,所取得的成效、问题及相关建议。 On May 11, 2005, Deputy Prosecutor General Zhu Xiaoqing of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formal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nditional arrest” at the second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meeting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On August 17, 2006, Article 4 of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People’s Procuratorate Examines the Quality Standards for Arrest (Trial)”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onditional arrest system.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conditional arrest 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the achievements made, the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其他文献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专家证人出庭制度,对促进控辩关系平衡,弥补鉴定意见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但法律对专家证人的资格、选任、义务与责任等问题均未作明确规定,实践中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未成年人犯罪后刑罚执行的方式,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并未有独立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正式入刑建立,其中对未成年人符合缓刑基本条件时应当宣告缓刑的规定也使未成年犯非监禁刑的适用随之扩大,检察机关对于社区
主体的守法意识、守法的实际水平是制约法律实效的先决因素。执法检查在“了解真实情况,提出可行建议”方面作用的发挥,就主要受制于这一因素。下面,分别就执法检查制度涉及
检察机关是享有和行使检察预防权的专门机关,具有不可替代性。实践中,检察机关应当属于预防权行使的职能主体,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职务犯罪预防方法和制度,对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监督的规定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中起到重大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各地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此种变化,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介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活动后出现的一种政府管理现象,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框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
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后,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本罪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行为方式入手,对关系人、国家工作人员、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性质进行具体分析,期望能够对该罪的
2010年,因应大部制机构改期要求,天河区组建天河区建设和水务局,将区农林水利局水利、防洪、河涌管理等职责和区建设和市政局有关建设的职责整合划入新建的局,建设和水务局成
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关立案监督方面的理论探讨文章比较多,但结合事务类的较少。本文以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