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捷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渠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朗读是将没有生命的文字转化为生动语言的过程,将无声变有声,是一种需要眼、耳、心、脑、口多部位的共同协作完成的“协奏曲”,为了更好地奏响朗读教学课堂之弦,教师要把握好手中的“指挥棒”,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具体的朗读教学策略进行阐述,首先,要鼓励学生赏读,为学生创造朗读情境,发散思维,在朗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精琢细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次,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情感体验,激发情感共鸣;第三,组织学生演读,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对文章的感悟;第四,引导学生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赏读,为学生创造朗读情境
   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在音韵和意蕴上都颇具赏析价值,这类美文最适合作为赏读的素材。教师在课堂中用抑扬顿挫、饱满的情感为学生朗读美文,为学生创设浓浓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沉睡的审美意识,调动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朗读《草原》一文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的视频,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牛羊的身影,这些膘肥体壮的牛羊三五成群地吃着草或饮着水,好不惬意!远处传来马鸣声,成群的健壮的马儿在辽阔的原野上驰骋,仿佛还能够听见姑娘与小伙的对唱……学生在情景的渲染下,对这个草原充满了好奇和欣赏,于是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朗读,试着在脑海中勾勒画面,比如在读到: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眉骨画那样……这一段时,教师让学生欣赏几张草原的小丘和彩云,学生赞不绝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用饱满的情绪进行朗读。
   二、引情,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情感
   美文无论是字词还是意境都极为优美,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就要适当的“引情”,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就像德国戏剧家席勒曾说过:“想象越是生动,越会引发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越强烈。”
   例如,在朗读《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时,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祖国河山的视频,视频中有波澜壮阔的黄河长江、温婉秀美的西湖美景、蜿蜒壮丽的长城、民族风情浓郁的傣家竹楼等,学生被祖国的美丽所震撼,接着教师让学生与同桌分享一下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特色小吃等,再随机选几名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家乡,随后,教师问:“我们的祖国这么美丽,大家爱不爱我们的祖国呢?”学生:“爱!”教师:“这些美丽的景色只是冰山的一角,请翻开课本看看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吧!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于是教師为学生范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根据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勾勒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三、演读,增强学生感悟与体验
   故事性的文章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更适合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教师利用这些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带领学生演绎剧情,通过体会人物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章的感悟力,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教师让学生根据《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排练话剧,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分工,首先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也可以发散思维添加一些剧情和对话,使剧情更加紧凑完善,这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适当地为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学生在设计廉颇的对话时,引导学生结合廉颇的人物性格进行设计,教师:“廉颇的脾气暴躁、性格有些自负,因为武将出身,所以在言行举止上比较粗俗,但为人还是比较正直,是一个敢做敢当的男子汉,所以在设计语言时要参照……”每个人物都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学生的剧本基本完成,接下来开始排练,学生要注意人物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将自己代入剧情中,与剧中人物共情,方能朗读出最具感染力的文章来。
   四、评读,促进学生朗读的发展
   评价对学生来说相当于航海中的“灯塔”,为学生指引方向避免走向误区。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需要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朗读《最后的姿势》一文时,学生读到: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这一段时,学生的紧张情绪并没有很好地诠释出来,教师说道:“你在这一段的处理上情绪不够饱满,在朗读一些情景时,你的脑海中可以浮现这样的情景,试着将自己融入情景中,遇到这样的情景,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试着用惊恐、紧张、慌乱的情感朗读,语速要快、语调要比平时提高、重音要落在动词上,请再试一遍吧!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综上所述,朗读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更能够提高理解能力,因此朗读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了引导赏读、引导情感、组织演读和引导评读,还需要组织一些实践或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其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41.
   [2]罗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63.
  编辑 李沂蓉
其他文献
今天听了朱亚燕校长的《大禹治水》公开课,感悟颇深。《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朱校长在上这篇课文时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大禹在治水中遇到的困难,想象当时环境的艰难,进而突出大禹的人物形象,期间有方法渗透,运用也是合理、恰当,就这样循序渐进,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也进行了透彻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心为民、勇敢坚强、智慧能干、大公无私的大禹形象。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水流和地形是怎么一
摘 要:为了使幼儿在游戏时间里更加放松、感觉有趣,教师会开展一些游戏,而现阶段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现代游戏可供幼儿娱乐,民间游戏却被教师忽视。教师应看到民间游戏在发展幼儿智力及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使民间游戏成为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从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中的意义谈起,简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方式,推动教师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儿童语言和灵活变换教法的教学手段,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引趣方式,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学生往往会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乐在其中。  一、巧用语言,激活课堂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摘 要:幼儿教育活动应当更重视生活化、游戏化元素,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幼儿园则需要在户外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利用园所及周边的材料资源去创造出更符合幼儿特点且极具特色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童心乐园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乡土材料;户外活动;资源   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到直接影响。所以,幼儿园需要充分发挥园所与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行业,即辅导班。也就是说,辅导班的出现让学生的课外学习形式从单一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庭作业与辅导班两种形式的并存,目的就是要辅助好课堂的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课外学习的质量,结合相关资料对家庭作业和辅导班对小学生的利弊进行分析,
摘 要:近几年,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以此为背景,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初中语文内容,围绕教学改革展开了讨论,具体内容涉及立足课堂、因学施教及先学致疑等方面,希望能够给人以积极影响,使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拥有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初中语文;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   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地位的当今社会,全面发展取代成绩至上,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发展方向,要想使学生成长为
摘 要:课程是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的一段美妙旅程,是引发幼儿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载体,是幼儿自主而连续地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幼儿园的课程更不单是为幼儿提供简单设施和活动,而应是引发幼儿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载体,促使幼儿自主而连续地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本学期以幼儿情感为依托,尝试将绘本故事融入生成课程中,精心的留白和弹性化的教学计划形成课堂内外动态交替生长的课程形式,使活動呈现出“如约而至”的精彩景象。  
摘 要:区域活动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将幼儿的潜能挖掘出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在设置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适宜情境,拓展自主操作;采取多元策略,拓展空间布局;借助材料特点,挖掘材料潜能;利用展示平台,品味成功乐趣,才能创设出既具有班级特色,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给孩子提供展翅翱翔机会的区域活动。   关键词:区域;区域活动;区域创设   一、邂逅   “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上课的家常便饭,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是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培养溯本求源的品质,引发学生对不同情况进行辨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只有精于设计,善于提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  关键词:课堂提问;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引发辨析  智者问得巧,好课是“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感情,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爱是一种情感的润泽,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催化剂”。在“德”与“爱”的浸润下,幼儿定会主动学习,快乐成长,必定成为一个个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新型人才。在日行一善的活动中,为幼儿健康成长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希望孩子能在爱的天空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心;幼儿;实践研究  爱,总在悄无声息地渗入我们的身体,那是种充满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