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述了通过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主创业两个方面来突破。
【关键词】人力资源; 大学生; 就业【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018-02
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归因。这些归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以高校扩招、经济低靡等为代表的外归因。和以眼高手低、心态不良等为代表的内归因。
作为高校教师,笔者有时候也在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业不等于事业,专业不等于职业。要学生有用武之地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知识、还要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就业知识。
1大学生自我完善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而无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究其实质都属于管理学领域中的一种计划。也许有人认为企业战略及其人力资源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毫不相关,因为他们认为企业战略及其人力资源规划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与大学生就业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诸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学生的就业。所以现在的学生不能仅仅的关注自己的专业,还要做更多的准备。尤其是学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因为其毕业大部分的去向是企业。所以大学生必须对企业的所需有所了解,才能预则立。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现已成为各国政府甚至普通民众的共识,也足以体现出人力资源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大学生毫无疑问是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类别它们有着与其他类别人力资源不同的特点:文化较高、可塑性强、善于学习、增值力强。
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关注社会活动,以前的大学校园常被人们认为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其中所培养的大学生也大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洪流冲击下,在国家人事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投身到社会活动当中。参加社会活动是对专业学习的重要补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大学生的时间是有限度的,最好是能将所参加的社会活动与自己今后的就业挂上钩,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既注意培养能力又注重积累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人力资源价值的增值。
课外兼职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人力资源价值的一种途径。有很多老师和家长反对大学生在课外搞兼职,但实际上适当的课外兼职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之上的价值,是可以通过人们自身活动不断获得提高的。
无论是高校抑或是大学生本人,都要树立强烈的人力资源意识,了解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多方面提高自身人力资源价值,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创业
2.1創业涵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的提出要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如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只有创新创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而此时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是高校的使命,是高校教师的责任!
“创业”的含义内容丰富,从广义上讲,创业就是开创一番事业,这里包含了创业主体对他所从事事业的首次尝试或再次尝试。或者说是创业是指通过商业成就一番事业,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支配资源,放大自己的能量。从狭义上讲,创业是指创业主体为一定的目标而从事的某种经营活动。有三个要素是创业必须具备的:一是创业主体;二是创业目标或目的:三是创业活动。
2.2创业意识。 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为人类所特有。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向、志愿、抱负、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几方面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也是人进行活动的能动性的源泉。教育实践证明,创业意识是可以强化的,而注意进行早期强化的创业意识的工作对创造力开发及增强创业能力均会产生良好的催化剂作用。创业意识包括:确定的人生目标;敏锐的商业意识;科学经济的头脑等。
创业要具有:追求事业,创业者要有梦想,张朝阳在MIT的实验室里被当时的“互联网”的奇妙所震撼,后来建立中国的“搜狐”, 以张朝阳为代表的成功的创业者,给中国的年轻人树立了一种创业致富的新新人类的形象,这在一定时期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是创业要具有一定的资源,你拥有多少资源决定着你能干多大的事情,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员工等;同时自己的创业要满足社会需求,当然有的时候国家不可能想到社会的需求,但是创业者可以研究人们为什么不满,既然不满意,那么有什么产品或者服务能够令其满意。
3创业成功具备具体要素
3.1资金。常言说:“一分钱能够逼死英雄汉”,创业中最难的恐怕就是创业资金的取得了。很多大学生自主创业想法之所以难以付诸实现。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创业启动资金的匮乏,因此如何筹得“第一桶金”就非常重要了。通常而言,大学生创业资金筹措主要有五条路径,即自筹、融资、风险投资、合伙和贷款等。
3.2技术。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会缺乏资金、经验,但是其所具有的唯一优势就是知识和技术。很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项专利或专有技术。
3.3人脉资源。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需要各种资源,也需要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这时候人脉资源就显得很重要了。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丰富的社会人脉资源有助于其打通妨碍企业发展的各种瓶颈,从而能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4机遇。机遇是创业成功中的偶然性因素。有些大学生创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也许是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人们常说“机遇总爱光顾有准备的头脑”,甚至有时候机遇还是自己主动创造出来的。
以上笔者通过论述,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要从自身原因分析,提升自身人力资源价值,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其次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当然大学生创业不可能都成功,这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友峰,柴华.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研究[J]. 商业文化. 2011(08).
【关键词】人力资源; 大学生; 就业【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018-02
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归因。这些归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以高校扩招、经济低靡等为代表的外归因。和以眼高手低、心态不良等为代表的内归因。
作为高校教师,笔者有时候也在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业不等于事业,专业不等于职业。要学生有用武之地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知识、还要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就业知识。
1大学生自我完善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而无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究其实质都属于管理学领域中的一种计划。也许有人认为企业战略及其人力资源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毫不相关,因为他们认为企业战略及其人力资源规划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与大学生就业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诸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学生的就业。所以现在的学生不能仅仅的关注自己的专业,还要做更多的准备。尤其是学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因为其毕业大部分的去向是企业。所以大学生必须对企业的所需有所了解,才能预则立。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现已成为各国政府甚至普通民众的共识,也足以体现出人力资源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大学生毫无疑问是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类别它们有着与其他类别人力资源不同的特点:文化较高、可塑性强、善于学习、增值力强。
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关注社会活动,以前的大学校园常被人们认为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其中所培养的大学生也大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洪流冲击下,在国家人事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投身到社会活动当中。参加社会活动是对专业学习的重要补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大学生的时间是有限度的,最好是能将所参加的社会活动与自己今后的就业挂上钩,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既注意培养能力又注重积累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人力资源价值的增值。
课外兼职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人力资源价值的一种途径。有很多老师和家长反对大学生在课外搞兼职,但实际上适当的课外兼职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之上的价值,是可以通过人们自身活动不断获得提高的。
无论是高校抑或是大学生本人,都要树立强烈的人力资源意识,了解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多方面提高自身人力资源价值,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创业
2.1創业涵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的提出要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如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只有创新创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而此时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是高校的使命,是高校教师的责任!
“创业”的含义内容丰富,从广义上讲,创业就是开创一番事业,这里包含了创业主体对他所从事事业的首次尝试或再次尝试。或者说是创业是指通过商业成就一番事业,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支配资源,放大自己的能量。从狭义上讲,创业是指创业主体为一定的目标而从事的某种经营活动。有三个要素是创业必须具备的:一是创业主体;二是创业目标或目的:三是创业活动。
2.2创业意识。 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为人类所特有。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向、志愿、抱负、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几方面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也是人进行活动的能动性的源泉。教育实践证明,创业意识是可以强化的,而注意进行早期强化的创业意识的工作对创造力开发及增强创业能力均会产生良好的催化剂作用。创业意识包括:确定的人生目标;敏锐的商业意识;科学经济的头脑等。
创业要具有:追求事业,创业者要有梦想,张朝阳在MIT的实验室里被当时的“互联网”的奇妙所震撼,后来建立中国的“搜狐”, 以张朝阳为代表的成功的创业者,给中国的年轻人树立了一种创业致富的新新人类的形象,这在一定时期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是创业要具有一定的资源,你拥有多少资源决定着你能干多大的事情,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员工等;同时自己的创业要满足社会需求,当然有的时候国家不可能想到社会的需求,但是创业者可以研究人们为什么不满,既然不满意,那么有什么产品或者服务能够令其满意。
3创业成功具备具体要素
3.1资金。常言说:“一分钱能够逼死英雄汉”,创业中最难的恐怕就是创业资金的取得了。很多大学生自主创业想法之所以难以付诸实现。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创业启动资金的匮乏,因此如何筹得“第一桶金”就非常重要了。通常而言,大学生创业资金筹措主要有五条路径,即自筹、融资、风险投资、合伙和贷款等。
3.2技术。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会缺乏资金、经验,但是其所具有的唯一优势就是知识和技术。很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项专利或专有技术。
3.3人脉资源。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需要各种资源,也需要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这时候人脉资源就显得很重要了。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丰富的社会人脉资源有助于其打通妨碍企业发展的各种瓶颈,从而能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4机遇。机遇是创业成功中的偶然性因素。有些大学生创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也许是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人们常说“机遇总爱光顾有准备的头脑”,甚至有时候机遇还是自己主动创造出来的。
以上笔者通过论述,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要从自身原因分析,提升自身人力资源价值,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其次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当然大学生创业不可能都成功,这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友峰,柴华.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研究[J]. 商业文化.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