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在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x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几种检验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变化特点,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中的优越性。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者201例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NAP阳性率、NAP积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四项指标检验结果,通过组间和组内统计比较,观察NAP活性的表达特点及优越性。

结果

感染组四项指标(NAP阳性率、积分、hs-CRP、P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杆菌感染组NAP阳性率和积分均明显高于球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s-CRP、PCT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球菌感染组患者hs-CRP和PCT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的四个检验指标均高于慢性感染组,但只有NAP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鉴别杆菌和球菌感染,NAP活性优于hs-CRP和PCT;鉴别球菌和支原体感染,hs-CRP和PCT优于NAP活性。NAP积分在鉴别急慢性感染中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经皮椎体成型术中应用椎体内多点穿刺注入骨水泥的方法治疗老年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防骨水泥漏的手术技巧。方法将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点穿刺组(A组)40例,椎体内多点穿刺组(B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缓解与Cobb角的变化,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漏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神经根及脊髓受压造成神经损害及瘫痪症状。与A组相比,
目的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组(31例)和ELAPE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ELAPE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PE组,术中出血量、环周切缘阳性率和术中穿孔率均低于APE组(P均<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310例冠心病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60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不同胰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寻不同胰肠吻合术的适用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172例实施PD治疗的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患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早期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n=30)和综合治疗组(Ⅱ组,n=34),入院后Ⅰ组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Ⅱ组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及医用臭氧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影响指数(SIS)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疼痛缓解率及镇痛有效率、红外热像图温度的变化及后遗神经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手术选择,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石高龄患者68例,依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研究组行胆道塑料支架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结石大小无变化者、结石消失者、胆总管结石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成碎片状者、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后循环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统计分析DSA检查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对于反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血管异常情况的差异,并评价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该类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MRA检查后表明:共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