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有效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行认识,并在激励机制模式定位的基础上,激励机制构建的有效模式可围绕着:深化对激励机制理论的认识、优化正激励设计和实施效果、合理使用负激励的约束机制、建立权变条件下的控制模式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关键词:电力企业;激励机制;有效模式;激励兼容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7-0140-02
  激励机制的构建历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这归因于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在于对人的管理。为此,通过激励机制设计和实施,将激发起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梳理现阶段的有关文献发现,许多作者在进行问题讨论时忽视了两个环节,即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以及激励机制的作用对象是谁。由此,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析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作为企业类型的一种——电力企业,仍然面临着繁重的激励机制构建任务。通过科学、合理地完成这项工作,将助力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结合上面所提到的两个问题。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应遵循着“激励兼容”原则,而作用对象应集中在班组层级。因此,本文在探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构建问题时,也就沿着这一思路而展开。
  1 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认识
  之所以要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展开认识,归因于组织生态将影响着员工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又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偏好。为此,班组层级为考察对象,认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1 对班组工作状态的认识
  尽管电力部门经过了企业化改制,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但作为提供电力服务的国有企业,其仍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就意味着,班组工作状态具有应急性和常规性两种状态。从影响员工心理感受的角度来看,应急性电力维修任务则将给他们造成较强的压迫感,从而将可能促使他们出现负面情绪。
  1.2 对班组工作氛围的认识
  班组的工作氛围决定于班组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工作特点,因此在进行激励机制设计时应重视上述特点。另外,因需要外出作业的工作特征决定了,企业对他们的日常监管时常处于缺位状态。这一状态就可能导致他们实施“搭便车”的偷懒行为,从而延误工期。由此可见,在激励机制的实施上应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 认识引导下的激励机制模式定位
  “激励兼容”可以界定为,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者在满足被激励者需要的同时,促使被激励者沿着激励者的意图行事的原则。从电力企业的激励机制构建活动中可以发现,在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激励冲突”的现象。因此,在这一原则下所进行的模式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2.1 满足班组成员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可知,班组成员应处于安全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环节,这是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岗位层级相联系的。安全的需要主要指向心理安全的需要,即应给他们提供工作上的心理安全感。另外,情感的需要在于为他们的人际交往提供平台。从这两点需要出发,便要求电力企业管理层应从薪酬体制安排、制度管理、工会工作等环节下工夫。
  2.2 班组成员的行为合规
  班组成员行为的合规便指向按照管理层的意图行事,即日常施工作业中能按质、按量、按时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来完成。这时就面临一个问题,即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如何来实现这一点呢。不难看出,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点,这与上面所提出的激励机制模式定位同属于激励机制范畴,即正激励和负激励。为此,这里就需要从对负激励的设计上下工夫。
  3 定位驱动下的激励机制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3.1 深化对激励机制理论的认识
  电力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需要对激励机制的理论展开深入的认识。激励包括需求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两类,因此在掌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后,还需要对激励兼容原则进行解读和领会。为此,电力企业可以邀请专家前来讲课,或者委派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认识问题。
  3.2 优化正激励设计和实施效果
  针对班组层级员工的激励,需要重视满足他们安全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特别对于那些临时工更应如此。在满足安全的需要时,应在劳动协议的签订、社会保险的支付,以及薪酬结构等方面下工夫。实践表明,人力资源部门应着力开发出适合于班组施工环境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满足班组成员情感的需要,则需要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联合举办职工联谊活动,并着力在业务比武的平台上拓展实现方式。
  3.3 合理使用负激励的约束机制
  负激励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仍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在使用负激励时应注意使用的度、使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公开、公平性。对此,电力企业针对班组层级的员工应按照“先行政约束、后经济约束”的逻辑来展开。另外,在实施负激励时应给予实施对象充分的申诉机会,以及搭建合理的申诉通道。
  3.4 建立权变条件下的控制模式
  权变理论告诉我们,需要根据管理活动内外部的变化,来适应性地做出管理方式的调整。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实施激励机制时,需要根据班组的具体工作和作业环境,适应性地调整正激励和负激励。如,在对从事应急性作业和常规作业时的激励机制实施,便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为此,应引起重视。
  以上四个方面的阐述,就涵盖了针对班组层级员工激励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这对电力企业其他部门员工的建立,仍可以从上述阐述中找到根据。
  4 实证分析
  2014年1月22日上午,某供电公司所属状态检修组对20余名工作负责人进行了理论考试,拉开了一线班组全面实行星级工作负责人制度的序幕,将进一步发挥一线班组人才的激励导向作用。
  开展星级工作负责人的评定工作,在舟山供电公司尚属首次,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技和综合考评三部分,对原有工作负责人将评选出3星工作负责人、2星工作负责人、1星工作负责人和非工作负责人,对应状态检修的风险评估系统执行对应等级的工作,并结合到班组和个人绩效考核。工作负责人是班组的主要生产骨干力量,其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高低及其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和日常生产任务能否按时完成,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现场工作的形象。加强对工作负责人管理工作,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本次实行星级工作负责人制度,将有效推进人才激励机制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不断促进广大员工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和谐快速发展。
  通过以上实证资料可知,电力企业的激励机制还在于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这也是班组层级员工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但无论怎样,都需要结合班组的工作环境切实落实正负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并确保激励机制的设计满足激励兼容原则。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行认识,并在激励机制模式定位的基础上,激励机制构建的有效模式可围绕着:深化对激励机制理论的认识、优化正激励设计和实施效果、合理使用负激励的约束机制、建立权变条件下的控制模式四个方面来展开。
  参考文献
  [1] 全泽宇.薪酬激励机制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分析
  [J].现代商业,2013,(32).
  [2] 任春明.浅析新时期提高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J].经济技术协作,2013,(30).
  [3] 邹丽达.浅谈电力企业基层员工激励与培训机制的
  完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0).
其他文献
(一)打击预防与教育预防相结合打击犯罪本身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预防手段.检察机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办案.要通过依法严惩一大批职务犯罪分子,打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威严.
凤滩大坝目前采用的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2009~2011年凤滩大坝视准线资料显示坝顶水平位移连续数年超过历史最大值,经分析并不是大坝本身发生了超历史最大值的位移,测值包
在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过程中,针对其机械制动力同电再生制动力分配问题,不仅要确保其可以在制动稳定区间内,回收最多的制动能量,同时也应该提升制动控制水平。在并联式混合动力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施行,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检察院加大了队伍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尤其是在机构改革时,因大量检察人员的退休,检察干警的状况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电子商务对体育赞助的影响。首先对电子商务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电子商务对整个体育赞助市场的影响和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