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课堂;趣味;教学资源;
参与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6—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话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知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学生智慧的培养,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资源要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并通过巧妙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要做出其他努力。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让这些静止的资源动起来,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用数学本身的内在魅力唤起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吸引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魅力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笔者事先制作了一些头饰,请班里的九名学生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全班学生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得到了突破。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3.组织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组织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和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同他人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使优等生和学困生都能在竞赛的过程中得到进步,有所提高。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笔者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学生自觉追求的东西。
编辑:马德佳
参与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6—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话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知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学生智慧的培养,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资源要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并通过巧妙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要做出其他努力。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让这些静止的资源动起来,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用数学本身的内在魅力唤起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吸引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魅力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笔者事先制作了一些头饰,请班里的九名学生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全班学生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得到了突破。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3.组织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组织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和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同他人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使优等生和学困生都能在竞赛的过程中得到进步,有所提高。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笔者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学生自觉追求的东西。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