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坠钓打窝子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事活动中先打窝子后钓鱼的做法司空见惯,这在不少玩悬坠钓的钓友中甚至已成定律。他们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水域和鱼情,“有理没理,先来半斤米”,似乎不打窝就钓不到鱼,不打窝心里就没底。我承认,在某种情况下,钓鱼打窝子对诱鱼留鱼的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凡事无绝对,钓鱼并不是非要打窝子,到底打不打窝、怎样打窝,取决于具体的水情和鱼情。
  我们打窝子的目的无非就是诱鱼、留鱼。在野外自然水域垂钓,水情、鱼情千差万别,鱼类的分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地方鱼头攒动,有的地方却不见鱼踪,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灵活把控,以钓出好效果。
  我的经验是,在常规温度下,鱼的密度较大但个体不大的水域,一般没必要打窝子,若想快速诱鱼,搓大饵团多抽几竿即可。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鱼的食量、活动量及活动范围都很大,只要饵料被鱼认可,就会很快上鱼,这种情况下再去打窝子,甚至打重窝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一、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不打窝


  在我常钓的一条宽度约30米,平均水深2米以内的小河里,1~2两左右的小鲫鱼及小鲤鱼密度不小。在正常天气下,钓技一般的钓友一天也能收获3~4斤鱼。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几个老钓友每次钓鱼必然先“放粮”,而且多是打重窝子,用他们的话说,不打窝子心里没底。结果,他们的上鱼速度大多没有我快,鱼获也没有我多。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们一般都用酒米打窝,而且常用手撒,落底的窝料一大片,鲫鱼一般都是从窝子外围开始吃,吃到窝子中间时才能吃到钩上的饵料,这样就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导致上鱼慢。其次,由于鲫鱼个体小,等到它们吃到窝子中间时,有的几乎已经吃饱,它们食欲下降甚至会离开窝子;第三,在鱼的密度本来就比较大的情况下,过量诱鱼会导致鱼在窝子里上下翻飞,抢食饵料,搞得窝子里很脏很浑浊,而且鱼会时常剐蹭子线,使浮标出现假讯号,进而导致钓者频繁提竿,一旦跑鱼或锚到鱼,常会“炸窝”,造成鱼儿久久不敢进窝子,从而影响钓获。


在水库、河流、湖泊等大水面,或者在鱼大、鱼稠的竞技塘,打窝子是有必要的,并且在垂钓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上鱼频率及时补窝


被钓猾、钓怕了的鱼,一旦闻到浓烈的异味就会产生警惕甚至逃避

  還有一例:离我家北边不远处有一条平均水深不超过1米、水体比较清澈的小河,由于经常有“网工”光顾,加上常有人垂钓,里面的鲫鱼、鲤鱼密度较低,且被钓猾、钓怕了,有时我们明明看到鱼星较多较大,可一旦打下窝子,鱼星立马消失,一天都钓不了几条鱼。在了解到这个特点后,我每次去垂钓都不打窝子,只是抛几竿大饵团,并且饵料清淡、钓组精细、调钓略钝、专等实口。有一次,一个小伙子看我钓了几条较大的鲫鱼,在离我约3米远处用大饵勺抛了一袋玉米重窝,结果直到他收竿,不但他的浮标没动一下,连带我的窝子也停口了。在后来的垂钓中,再遇到这样的水情、鱼情或有人在我附近打窝子,特别是打重窝子,我立马换位走人。


钓鱼并不是非要打窝子,到底打不打窝、怎样打窝,取决于具体的水情和鱼情

  不过,也有很多情况是需要打窝子的,甚至要打重窝子。例如,在水广鱼稀的水库、河流、湖泊等大水面,或者在鱼大、鱼稠的竞技塘,没有一定量的窝料是很难诱来鱼和留住鱼的。而且,在垂钓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上鱼频率及时补窝。

二、钓肥水鱼不宜打窝


  现在可供休闲垂钓的水域较少,仅有的一些水域也因长期过度垂钓和过量打窝导致水质变差,水体富养化(俗称的肥水)普遍存在,尤其到了高温季节,水体发绿,水中的蓝藻、浮游生物泛滥,为数不多的鱼类由于食源丰富、饱食无忧,觅食积极性差,给我们垂钓带来不小的麻烦。针对这种环境,我的经验是不宜再打窝子了,原因有如下三点:
  第一,由于长期密集垂钓,鱼类难免被钓猾、钓怕了,一旦闻到浓烈的异味就会产生警惕甚至逃避。例如:你明明看到水面有不少鱼星,可是打下窝料后鱼星马上就消失了,它们基本是被钓猾钓怕的鱼类。还有一种情况——当你发觉鱼口变稀了,想增加鱼的密度而补了窝子,结果干脆没口了,这些都说明鱼被钓猾了。
  第二,这里的鱼类本就不缺食物,合口味的就来几口,不合适的干脆离开,根本没有什么饥饿感。你打下的窝料就算对口味,它来了还没吃到你的钩饵就饱了。
  第三,这样的水体大多缺氧,特别在高温季节,缺氧会更严重,遇到闷热天气鱼类甚至会浮头在水面吸氧,这时它们更不会觅食。
  面对这样的鱼情水情,我建议干脆不打窝子。不过,不打窝子不等于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要有的放矢地去个个击破,方法有如下三点:
  第一,针对水体缺氧的情况,我们要选有风天或蒙蒙细雨天出钓,要选浅水处和水体下游下竿,水体越浅,溶氧量越高,鱼的活性和食欲也就越强。   第二,针对鱼类觅食挑剔、食量小的情况,我们宜采用拉饵控制投饵量,饵料要追求原味,以减少鱼类的戒备心理,让鱼既喜欢吃,短期内又吃不饱,从而增加上钩率。
  第三,针对鱼类被钓猾钓怕的状况,我们在搭配钓组时(在保证拉力的前提下),应追求精细,线、浮标、钩子应尽量小,以增加钓组的灵敏度;垂钓时要学会放口,努力抓实口,减少跑鱼和刮鱼。这样胆小的鱼类,一旦惊了窝子想让它们回头就很难了。

三、冬季钓鱼要不要打窝子


  现在,有些钓友全年四季都钓鱼已是常态,特别是鱼瘾较大的钓友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么,问题来了,冬季钓鱼要不要打窝子,还沿用“鱼稠或鱼很猾的情况不打窝子,鱼稀、个体大的时候要打窝子”的做法吗?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想到钓鱼界常讲的一句话,即所谓的“钓无定法、钓无定律”。至于要不要打窝子,我们觉得首先要了解冬季的水体特点,以及鱼(休眠鱼类除外)的活动规律及鱼的觅食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施策。现就以上几点,我来加以分析:
  1.冬季水体特点
  冬季天寒地冻,水体很凉,与高温时节相比,饵料的气味在水体中的穿透力下降,扩散速度缓慢(其他如含氧量、温差等因素暂不考虑)。
  2.鱼类的活动规律
  低水温极大地制约了鱼类的活性,鱼体近似僵硬,活动量降低,活动范围减少,不可能长距离觅食,特别在野外自然水域,由于鱼数量稀疏且分布不均,钓者在选择钓点和数量布局时无疑有难度。
  3.鱼类的觅食特点
  在冬季,鱼类的活力随着水温的下降而下降,食欲也在减退,觅食量减少,其明显特征就是少吃少动。对于这一点,我特意请教过养鱼专业户,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验证。他们夏季时投饵量很大,冬季则很少投喂饲料。即使冬季仍在觅食的鲫鱼、鲤鱼、翘嘴等魚类,其食量也是很低的。


冬钓时不论鱼的大小、密度如何,都应适度打窝子


冬季饵料扩散速度慢,窝料气味要略重,应以腥为主,稍带酒香味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变应变,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五点:
  1.由于冬季水凉,水体密度大,饵料在水下的穿透力下降,扩散速度变慢,再沿用高温时节搓大饵团快速诱鱼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我的经验是,此时不论鱼的大小、密度如何,都应适度打窝子。
  2.鉴于冬季鱼类活力弱,活动范围小,鱼群分布不均等情况,我的意见是采取“广种薄收”策略,每次适当布二到三个窝子(台钓移动不方便,建议用长竿双炮台,左中右做窝子),尽量将饵料送到鱼的“家门口”,增加遭遇鱼群的几率。
  3. 除非水体很深,否则我不建议用手抛大团窝料的方式打窝。因为水体较浅时,大团窝料落水所产生的声音会惊散鱼群。冬季鱼的活性低,活动范围小,一旦鱼群被惊散,重新进窝将等上许久。
  4.冬季鱼的食欲弱、食量小,只要不是钓大鱼,打的窝料就要做到精细,追求窝料质量,控制数量,以虚为主,以实为辅,让鱼来了不至于快速吃饱离开。
  5. 冬季饵料扩散速度慢,窝料气味要略重,应以腥为主,稍带酒香味——我总结的经验是,腥味、酒味在水下的穿透力要强于其他味型。此外,冬季鱼类也更喜食腥味饵料。
  当然,冬季本就是钓鱼淡季,钓者出钓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发窝慢是冬季鱼情的特点之一,钓者要耐得住寂寞。另外,极端天气下,我不建议中老年钓友出门垂钓,实在钓瘾难耐者不妨改用传统钓法,多打窝子来回走着钓,人在活动的时候会增加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钓鱼是一个应变的过程。打不打窝、怎样打窝不是由施钓者人为决定的,而是施钓者根据水情、鱼情、水质、温度、鱼的密度、鱼的个体大小等客观条件随机应变得来的,这些都要靠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来实现。
其他文献
回到船舱,看着几颗星星倒映在湖中,我突然想起一句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此情此景,让我未饮酒已醺醺然陶醉其中。  后来,我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去仙海湖垂钓。直到有一年夏天,我们几家人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绵阳游玩,才和仙海湖来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当时我们本着以休闲为主,以钓鱼为辅的原则,来到上次已经打探好的雷耀酒店入住——我们看上了雷耀酒店有几个联排的像吊脚楼一样的独栋标间。这房间很有特
期刊
這些年游钓大西南,我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钓过很多鱼。  汉源湖的壮美辽阔、万峰湖的浩瀚无边、茈碧湖的清秀靓丽、马湖的神秘深邃、抚仙湖的万种风情,一次次打动我的心,以至于后来一般水域已经不会让我有什么感触了,但是最近几年在绵阳仙海湖垂钓的数次经历,每次都给我留下不一样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 和弦
期刊
这次来个搞笑的话题:钓鱼时,遇到的搞笑事件,跟着竿子一起进水里的可以,钓到大皮鞋的也可以……请大胆讲出你的故事。  好名字都被起完了  钓鱼时,吸烟给你来一口,打电话给你来一口,尿尿给你来一口,看别人上鱼给你来一口……好好盯着浮标,就是不给口,你说气人不气人?!  水中的鱼  作为一个钓鱼迷,其实每一次的钓鱼体验都非常有趣,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玩路亚,在一个很漂亮的水库,钓上人生第一条野生鲈鱼,大
期刊
居于沿海地区的钓友们都知道楞巴鱼好钓。之所以说它好钓,是因为楞巴鱼不择饵、咬钩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楞巴鱼多,不管大海里、海边的沟汊里,还是两合水(海水淡水交界水域)的养殖池塘里,都有这种生命力和繁殖力极强的楞巴鱼。  沿海地区的钓友们还知道,现在的楞巴鱼不好钓了。说它不好钓,不是因为楞巴鱼少了,也不是楞巴鱼被钓猾了,而是能钓楞巴鱼的地方不多了。眼下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承包,承包人拉片网、画个圈,圈内就
期刊
连续三次台风先后光顾东北边陲,这是史无前例的,大片的庄稼倒伏,折断的树木随处可见,大地变成水淋淋的世界。万幸的是,边境地区处在台风边缘,虽风大,但雨不大。  松花江的第一、欠洪峰已经形成,牡丹江水位已高涨4~5米,乌苏里江水略见抬头。如果洪峰到达三江口,就会倒灌乌苏里江,乌苏里江各支流的水本该下来,但被洪峰顶住下不去,会导致乌苏里江洪水暴涨。三次台风后的洪水牡丹江水暴涨五米  洪峰到来之前还有五天
期刊
@起大早赶晚集  经过半年多的封竿煎熬和一周多的细致准备,去年6月下旬,我终于迎来了一个天气比较好的周末。我半夜12点准时出发,奔向140千米外的关山湖水库,目标鱼是那里的冷水鲢鳙。我顺利到达水库钓位,一切准备就绪,正要配饵施钓时,却发现兜里除了去年钓鱼剩下的发酵面饵,其他鱼饵全部落在家中没带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办法,我不得不去30千米外的小镇采购鱼饵。哎!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购回鱼饵,再
期刊
我自从十几岁爱上钓鱼便一发不可收拾,天天做梦也想着钓鱼。由于资金紧张,我有点零花钱就想着买钓鱼的东西,钓鱼的装备可以说应有尽有!  北方钓鱼人冬天不能钓鱼时就想整理钓鱼装备,整理主线和子线、擦拭鱼竿、自制浮标,就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好马上出发。钓鱼人还有一个特点是能起早,起得特别早,因为早间时段鱼特别喜欢进食,鱼获也是美美的,这让很多钓鱼人都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记得刚刚退休时,我在威海的米山水
期刊
台风侵袭过的山川,在寂静夜晚显得凄凉,鱼跳蛙鸣都消失了,蚂蚱蚊虫也绝迹了,只有偶尔出现的水耗子在河中悄声游弋,鼻子划开的水浪向两边推开。  一直到午夜,我只钓了两条牛尾巴,江水仍在上涨。我把所有的海竿都换了一遍蚯蚓,笨重的棉裤皮袄之下又汗了一层。突然,帐篷那边传来咣当一声响。我用大灯照过去,可见20多米外有一只动物扒翻了装鱼汤的盆子。我捡了根木棒走了过去,老蓝两人听到动静也钻出帐篷,随我一同过去。
期刊
大号的伊势尼钩或其他粗条的钩型都可以用来改制乙字钩,比如8号伊势尼钩自重0.1克,12号伊势尼钩自重0.3克,钓者可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钩重选择相应的号数。  在本文中,我用一枚10号伊势尼钩示范改制乙字钩,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尖嘴钳子将倒刺夹掉。为什么要去倒刺?因为乙字钩的钩尖需要刺穿鱼唇,倒刺会阻碍刺鱼。  第二步:用打火机将鱼钩来回烤,注意不要烧红它,温度稍高就好。  第三步:用尖嘴钳掰直烤
期刊
黄颡鱼属于水中食物链的上端,一旦体重达到25克以上,其他鱼类基本上就奈何不了它,但黄颡鱼数量相对较少,属于稀缺对象鱼。因此,钓者如果钓到稍小的黄颡鱼,应尽快放回水里,以保护我们的鱼水资源。一、黄颡鱼主要习性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颡鱼似乎永远长不大,成鱼一般在50克~400克之间,个体超过1斤的比较少。其实只要有足够长的生长时间,黄颡鱼也能长得足够大。  野生黄颡鱼一般2~3个冬龄即可达性成熟,性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