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监测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测

来源 :胰腺病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为预测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或持续重度高淀粉酶血症发生而测定血清淀粉酶的最佳时间。方法 对198例行ERCP术的患者分别测定术前即刻和术后2h、4h、8h、24h的血清淀粉酶值,将2h、4h、8h的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与24h的血清淀粉酶值及最终临床结果比较。结果 198例患者中15例在ERCP术后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仍高于正常值上限的5倍(〉575IU/L),与其他淀粉酶水平较低的患者比较,在所有时间点上淀粉酶值都有显著性差异。虽然8h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判断术后胰腺炎的敏感性最高,但考虑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3月下旬,笔者与20多名好友一起走马印度金三角几个城市,随手拍下几张有关交通的照片,让读者通过片鳞只爪,了解印度的交通状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急、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容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尤其是急
目的构建人胰腺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方法从来源于同一标本的胰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分离poly(A)+ RNA,经反转录后,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通过两轮杂交和两次抑制PCR构建了
患者女,59岁。因上腹部疼痛2周入院。患者于2周前晚餐进食茵陈拌面后数小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向两侧腰部呈束带状放射,伴恶心、呕吐胆汁样胃内容物。自服中药治疗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m,MEN),因病情累及多个内分泌腺体,部分内分泌腺功能亢进隐蔽或者间隔时间长,临床易误、漏诊.我科于2002年11月收治1例MEN 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