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4—2020年)均明确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培研培训体系”。“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以技能培养为主,提高学生在岗位任职中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基于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成功以否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发,对基于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19-02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对高职实践教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足,对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做法;90年代中期,我国对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改【1995】15号)明确提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4—2020年)均明确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培研培训体系”。可见,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功以否,基于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教师更是关键。
一、目前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教师来源结构不合理。根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新增专任教师约30%左右为大学新毕业生,这部分人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由于缺乏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专业实践经验和项目开发经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不强,难于完成给学生良好的项目实践指导和技术示范。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这主要体现在职称、学历上,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锻炼、项目开发等严重不足,无法开发系统性强、切合实际的高水平专业技能实践教学项目,对项目实践的指导缺乏必要经验,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快速发展及新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
3.缺乏培养“双师型”教师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查发现,各高师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都很重视,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模糊,缺乏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系统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教师实践机会较少,只能靠自己提高,由于缺乏条件和系统性,多年来,大多数教师停留在原有水平,提高甚微,无法根据现有专业理论开发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专业实践教学项目,难于进行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实际项目指导。
4.职称评定的不对称性。目前人事部门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存在严重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技能现象。以江西为例,教师评职称只看理论研究成果,文件中虽然有横向课题条件规定,但该条款形同虚设,无任何实际作用,评委会对此类成果根本不认同,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项目开发的积极性,更使教师失去了参与企业实践锻炼和项目开发的良好机遇。
二、基于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1.优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的来源结构。改变以往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教师的单一用人方式,注意从行业、企业引进、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以专职或兼职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充实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这部分教师,自身技术水平较高,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指导,他们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熟悉企业运作,实践经验丰富,有利于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深化专业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同时,他们与高校毕业生教师有很强的互補性,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建立行之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制定继续教育制度、“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建设要求及在岗中青年教师“双师”发展目标和规划。如我院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推动学院双师队伍建设,于2013年制订了《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40岁以下核心课程教师三年内必须下企业实践一次;每年6月,各系拟定教师下企业实践名单报教务处审核,教师下企业实践后须在本系作PPT专题汇报并提交实践日志和教师下企业实践考核表报教务处存档等可操作性强的具体事项。再如,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对新任教师规定,必须在实训中心接受工业基本技能培训或训练一年以上,才可承担授课任务等。
3.营造“双师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成长环境。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人事考核制度及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制度,调动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积极性,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为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养、培训提供优惠条件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相关进修、技能培训、校区合作研究和项目开发、下企业锻炼,以便尽快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及时将“四新”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
4.改善现行人事管理制度。转变原有研究性大学职称评定观念,人事部门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个人认为不但不应存在严重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技能现象,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反而应将参与行业、企业项目业绩提到新的高度,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研究的积极性,为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教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向“双师型”发展,为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打开“方便之门”。
三、结束语
在中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好一支适应我国实际、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素质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新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
[2]吴家礼.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4).
[3]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到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4]刘育锋.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2014年)“江西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学研究专项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GZ005。
关键词: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19-02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对高职实践教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足,对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做法;90年代中期,我国对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改【1995】15号)明确提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4—2020年)均明确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培研培训体系”。可见,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功以否,基于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教师更是关键。
一、目前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教师来源结构不合理。根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新增专任教师约30%左右为大学新毕业生,这部分人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由于缺乏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专业实践经验和项目开发经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不强,难于完成给学生良好的项目实践指导和技术示范。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这主要体现在职称、学历上,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锻炼、项目开发等严重不足,无法开发系统性强、切合实际的高水平专业技能实践教学项目,对项目实践的指导缺乏必要经验,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快速发展及新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
3.缺乏培养“双师型”教师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查发现,各高师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都很重视,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模糊,缺乏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系统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教师实践机会较少,只能靠自己提高,由于缺乏条件和系统性,多年来,大多数教师停留在原有水平,提高甚微,无法根据现有专业理论开发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专业实践教学项目,难于进行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实际项目指导。
4.职称评定的不对称性。目前人事部门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存在严重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技能现象。以江西为例,教师评职称只看理论研究成果,文件中虽然有横向课题条件规定,但该条款形同虚设,无任何实际作用,评委会对此类成果根本不认同,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项目开发的积极性,更使教师失去了参与企业实践锻炼和项目开发的良好机遇。
二、基于项目驱动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1.优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的来源结构。改变以往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教师的单一用人方式,注意从行业、企业引进、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以专职或兼职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充实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这部分教师,自身技术水平较高,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指导,他们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熟悉企业运作,实践经验丰富,有利于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深化专业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同时,他们与高校毕业生教师有很强的互補性,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建立行之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制定继续教育制度、“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建设要求及在岗中青年教师“双师”发展目标和规划。如我院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推动学院双师队伍建设,于2013年制订了《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40岁以下核心课程教师三年内必须下企业实践一次;每年6月,各系拟定教师下企业实践名单报教务处审核,教师下企业实践后须在本系作PPT专题汇报并提交实践日志和教师下企业实践考核表报教务处存档等可操作性强的具体事项。再如,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对新任教师规定,必须在实训中心接受工业基本技能培训或训练一年以上,才可承担授课任务等。
3.营造“双师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成长环境。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人事考核制度及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制度,调动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积极性,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为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养、培训提供优惠条件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相关进修、技能培训、校区合作研究和项目开发、下企业锻炼,以便尽快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及时将“四新”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
4.改善现行人事管理制度。转变原有研究性大学职称评定观念,人事部门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个人认为不但不应存在严重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技能现象,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反而应将参与行业、企业项目业绩提到新的高度,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研究的积极性,为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教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向“双师型”发展,为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打开“方便之门”。
三、结束语
在中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好一支适应我国实际、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素质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新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
[2]吴家礼.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4).
[3]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到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4]刘育锋.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2014年)“江西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学研究专项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GZ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