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文章短小精悍,有理有据,值得一读。
  浅谈 如何 成为 优秀 中学语文 教师
  新课改形势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本文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多读书。中学语文课是门综合性极强的内容广博的学科,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学识。语文老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蜂采百花酿成蜜,厚积之后而薄发。翻阅一个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史,你一定会发现这些语文教师全都具有酷爱读书的优良习惯,你一定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些语文教师因读书而积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用心阅读,这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教师本身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里的知识,或者是辅助资料上的知识。我们需要更宽广的知识来装备自己,更全面的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而不至于受知识面的限制不敢放开教学。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类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总是支支吾吾,或者和学生“踢皮球”,也有失教师的职责。我们只有多读书,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对一个知识广博的老师,学生会是更加敬重,对你所教的学科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的。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的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上好一节语文课,关注细节必不可少。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建筑如此,教学也如此,好的课由许多精彩的细节来呈现。这里所指的细节,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会明显地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但对教的实施和学的效果产生影响的细小环节或情节。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情、穿着、神态、坐姿、动作、书写、见解、礼节、习惯、性情等,都是教学中常见的细节。这些微小的细节重要吗?与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相比,不算重要,但如果把关注和不关注细节时的课堂作一对比,你会发现,课堂的“环境气候”这个基础性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一个个细节问题的不断解决。细节问题的成功处理,对课堂所起到的“净化”作用,有时候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显得更重要。学生心智的觉醒往往在一霎那间,常常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从教学的细节中敏锐地发现它,有意识地开发它,尽可能多地留住它,想方设法去丰富它,使普通的教学过程成为智慧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和教师智慧生长的过程。因此,教学细节往往就成为教育智慧的载体,而会不会抓教学细节,抓哪些教学细节——往往就具体而生动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真实而生动地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善于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要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教师也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置身当前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善于思考。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一个普通教师和一个名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许就是“思想”的距离,所以我要问:“今天你想了没有?”面对当前的课改现状,各省的课改模式均有不同,主要有两大阵营,一种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六人一组,以教师制作的预习单为载体先预习,教师再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另一种继承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把握,研究教法、善于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该如何做,就不能简单的照搬,而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不能教条、盲目的崇拜,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田阔主编.教苑新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
  [2]田阔主编.中华精英论.丛.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1.
  [3]田阔主编.论苑新声.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12.
  [4]张忠主编.教学参考.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9.
  [5]李有主编.教育教学研究文集.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2.
  [6]李飞主编.21世纪教育论丛.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10.
其他文献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新的课程改革思路,它是改变目前政治课堂教学不足,走出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政治 教学 生活化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下,远离了人的主体发展需要的模式。这种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的教育目标模式导致受教育者不能在活生生的社会背景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
期刊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现代教育理念地指导下,更加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并积极探索新课程新理念,重视多媒体的应用。同时,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取得最优
期刊
兴趣是成功之母,一个人一旦有了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就会形成一种求知、学习、研究的动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兴趣是成功之母,一个人一旦有了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就会形成一种求知、学习、研究的动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
期刊
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各个地区教育界的重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浓厚兴趣、充满信心的状态中掌握数学知识
期刊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它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初中阶段进行字词教学,历来众说纷纭,作者试图从两方面谈谈自己对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粗浅认识。  字词 重要 语感 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最大不同就是由对文本的局部即字、词、句的认知逐渐到对篇、章的感悟。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是打基础,高中是学生素质的提
期刊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 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性。  一是数学语言的多样性。数学是一种语言,并且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语言和其它的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数学语言有文字语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堂教学的调控。实施有效的调控,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出现张驰有致的教学格局。  语文 调控 课堂  一、什么是课堂调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效果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等方面外,还要做好课堂的组织管理工作。通过精心组合教学方式、留出教学空白、穿插有趣故事,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
期刊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每一位教师有信心,并能从学生、教材等实际情况出发,打破常规,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高效地完成新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课堂讨论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方
期刊
初中政治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计划,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基础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过去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为全面实施初中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培养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