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yo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在全身所有骨折中占到大约5%,在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其几率更高,被认为是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与股骨近端骨折的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1-2].骨折的治疗策略及预后往往与其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骨折分型评价体系是骨科医师描述骨折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3-5].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先对骨折进行分型,再根据不同的分型决定相应的治疗策略.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手段较多,从简单的保守治疗到切开复位内固定再到肩关节置换等,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而言,术前进行严谨的骨折分型来指导治疗尤为重要[4,6].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全脑室内出血患者采取双侧侧脑室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实行双侧侧脑室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的病人做好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严格控制好冲洗及引流的速度,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同时落实好基础护理.结果通过实施有效可行的护理手段,28例患者中,痊愈23例,中残3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2例因出血量多、病情严重死亡.结论准
乙型血友病(HB)是一种由于血浆凝血因子IX (FIX)质或量的异常所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IX基因突变是其致病根源.目前,依靠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仍是HB的主要治疗,但存在使用不便、抑制物产生和疾病传播等不足,因此基因治疗成为彻底治愈血友病患者的理想方法.目前,腺相关性病毒(AAV)和慢病毒载体成为基因治疗的优先选择载体,但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如FIX水平表达不足以预防出血或诱发效应T细胞
本刊讯日前,中化国际发布公告,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拟与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人民币15999.77万元
口腔颌面部因肿瘤切除或创伤后遗留的畸形与缺损的整复日益受到重视,并且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额皮瓣、颈皮瓣(颈项、颈肩胛及颈前部),胸三角皮瓣等邻近带蒂皮瓣转移已大量应用
近20年来,全肘关节置换术(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假体类型不断更新,手术技术逐渐提高,手术适应证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技术细节逐步得到完善,但是
期刊
免疫抑制治疗(IST)应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已有近40年历史.这一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数个重要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单药环磷酰胺与标准的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孰优孰劣;IST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利与弊;马源性ALG与兔源性ATG的疗效差异性;难治、复发SAA患者的挽救性治疗策略等.只有全面地回顾并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在IST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168例患者的严密观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基础护理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结果本组168例患者中140例治愈,18例好转,10例死亡.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头部引流管的护理,是微创清除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措施,
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数目极少,却对肿瘤发生、转移起决定性的作用。肿瘤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可以多向分化为包括肿
目的研究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32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惰况,并随访骨折愈合、矫正角度丢失等.结果随访6个月~5年.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钉棒折断,固定角度无丢失.结论后路植骨融合Af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与传统B细胞不同,调节性B细胞(Bregs)亚群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扩增调节性T细胞(Tregs)等方式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虽然目前对Bregs的细胞表面分子标记尚未达成共识,也没有在Bregs中鉴定出标志性的转录因子,但在多种人类或动物疾病模型中已经证实Bregs的存在及其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中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