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变与新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来年,在这十来年中经历了几次语文教学的变革,从一支粉笔、一本书满堂灌→出示目标指导教学→以学生为生体,教师为主导→把预习引入课堂,教、扶、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带着问题读,在读中悟→加大课外阅读量,把预习请出课堂……
  刚开始,我一味地紧跟形势,没有自己的想法,渐渐地我开始深思,教学真的只能有一种模式吗?弘扬我国璀璨的古老文化,模式真的那么重要吗?俗话说:教无定法。不是没有道理。书是死的,可学生是活的,他们是有思想的个体,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在语文课上都能与老师合作,积极思维,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呢?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收获。
  一、与学生一起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封闭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紧紧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
  这种形式的组织教学所导致的后果有: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我记得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古人也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开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深受启发。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有关的名家名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又指导他们学会读课外书,学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例如:我们学习过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篇关于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它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愿望。我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我还让孩子们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大量有关地球的资料,让孩子们关注环保这一热门话题,并就此展开讨论,我为地球做点啥?从这节拓展课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许多有关环保的知识,而且增强了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自觉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也受益匪浅,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孩子们也为他们能成为老师的老师而欣喜若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所以我认为能与学生一起学习是多么有意思呀!
  二、让学生充满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能使学生沉醉其中,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开端的范读,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当时说了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教师就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和老师产生共鸣,激发其兴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专心致志听讲了,老师也无需再为组织教学发愁了。
  在教学中,老师在讲读中的范读,一般是对文章的重点部分、关键语句进行范读,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掌握与之相应的朗读技能。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学而学不会,想读而读不好的时候,教师予以示范,给予启发,指点迷津。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了。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有感情的范读,能使学生陶醉在老师表达的激情中,并且能受到老师激情的感染,激情勃发,对其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只有喜欢才会去研究,去探索。
  三、从枯燥中解放出来,走出复习的误区
  机械的重复——枯燥!哎,复习课,复习课——老师不爱上,学生不爱学。乏味,乏味!看来我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了。
  复习不是简单的1十l式的重复教学。复习,应在平时教学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能力进行巩固和再提高,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再创造。对平时所学的每一课的个性知识,进行系统归类,从中总结出某些规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减少单项练习,适当增加综合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学生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要一味地为考试而复习,而应以学生提高能力为前提。
  例如:我上古诗复习课,不是只背古诗、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让孩子们找一找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我们都学了那些古诗,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请孩子们查资料,自己动手写一篇文章,题目为《我眼中的名家名作》。孩子们兴趣高昂,气氛热烈,他们拿着资料互相传递着、摘抄着、交流着、讨论着……教室里好不热闹。第二天,我又利用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上了一节听、说、读、写训练课。所谓听——欣赏同学的好文章;说——评价一下同学写的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读——把自己写的好文章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写——用笔边听边摘抄别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设计这两节课的目的是:(1)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这样的复习课,不仅学生能从枯燥复习中解放出来,而且教师也跳出了复习的误区,同时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三年来所学的横向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
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互动组合, “教”是为促进学生的学而提供的相应学习指导, “学”是学习者个体内部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两类活动处于同一时间段的不同时间维度,既有交互又有分离。那么,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组织“教”和“学”,将课堂的分分秒秒充分利用,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发现问题  常常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说课堂时间不够用,每堂课的教学留“尾巴”。而现阶段“有效课堂”的课改专题正如
期刊
【内容提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先争优,概括地说就是“争当先进、争创优秀”。只有全党同志努力争当先进、争创优秀,才能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才能真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开展创新争优活动,要正确理解该活动的意义,让创先争优成为党组织和党员日常工作、生活的追求,活动中要重实践,杜绝形式主义,让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更新变化最多最快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能力是面对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先试后导这一形式恰好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后导”
期刊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强化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使学生爱语文、爱写作,语出成文,文成佳作,是我们语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体现,现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予以交流,以期指教。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干扰,重表达训练,轻思维训练,割裂作文训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人文分离,学生感觉作文无话可说,无言以文,影响学生智能的完善和素质的
期刊
目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研究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死亡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今年中考后,我有幸参加了我市中考作文阅卷工作。阅卷之行,收获颇丰,感受也颇多,现谈谈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后的体会。  中考作文阅卷是一项艰苦的任务,每人每天必须改完600份左右的试卷,才能完成阅卷进度。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夸张点说,就是“秒杀”作文卷。因而学生的作文要想取得高分,必然要注意许多环节,不然的话,就只能得个一般的分数了。  首先,我们要避免学生出现以下几类作文:  ①字数不足,得分低。  未
期刊
《学习与考试》一书中把是否具备自信的意志品质作为衡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必胜的决心和意志,一种积极的正面评价。居里夫人也说过:“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自信,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就会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努力并创造奇迹。因此,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健康自信心理的培养,现总
期刊
摘要:以一次与专业课结合的数学课的教学设计的反思为例,本文对数学课与专业课学习结合作了初步的探讨。思考的主要问题有:1、数学课与专业课学习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2、如何把握数学课与专业课学习结合的切入点;3、数学课与专业课学习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课改,有效教学,与专业课结合,数学应用,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为了深入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功能,为专业教学
  目的: 成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变体外肝细胞模型,从细胞学层次及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对 AMPK/ACC/CPT-1 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对甘油三酯的干预作用,从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