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炎症细胞浸润及曲尼司特的干预效应

来源 :中国心血管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外膜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曲尼司特对上述指标的干预。方法 球囊拉伤兔髂动脉内膜,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曲尼司特组,在术后1h、1d、3d、7d、14d取髂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外膜炎症细胞的浸润及曲尼司特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术后外膜可见T淋巴细胞出现,逐渐增高,于7d达到最高峰,曲尼司特组较对照组无变化。(2)术后外膜见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表达,均在3d达到最高峰,曲尼司特组各时间点明显下降。结论 (1)内膜损伤后,外膜炎症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中性
其他文献
2020年是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创办40周年,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汇聚了党中央领导和特区人民的心血,是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本文明确了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与
过去的30年里,尽管治疗指南建议将强化药物治疗、减少危险因子和生活方式干预(称为理想的内科治疗)作为基本治疗策略,但在北美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作为稳定性冠心病患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发生机制,并探讨其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4年350例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并发边支闭塞的原因和处理过程。结果
1.2004年基本能源涨价,医药原料行业利润压缩。
在磁控直流等离子体炬中,等离子体的流动传热受到外磁场、内部电场和感应磁场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电-磁-流-热"等多场耦合。根据炬内的多场耦合关系,建立三维磁流体动力学模型,
本文在不同掺杂条件下,采用传统降温法生长了KDP晶体,利用超显微和透射电镜对KDP晶体中的散射颗粒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散射颗粒的形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患者40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同时测定血清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40
讨论了LaCrO3-ZrO2材料的性能和显微结构。通过测定试样的体积密度、热震性、常温电阻率,并借助电镜观察、微区分析等手段,对LaCrO3-ZrO2烧结材料的显微结构性进行了探讨。结果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是否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组)和正常人(对照组)2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UⅡ的水平,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室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青年体质健康监测运行机制,成为促进青年身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符合新时代体育发展模式。本文立足于青年体质健康监测体制,分析了青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