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为帆,借文本结构,练写话之功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dongw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突出。为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教学刻不容缓。本文将读写一体化的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对读写一体化课型的育人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  读写一体化  育人价值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语文考试中更是占有很大的分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花大量的时间在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是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没有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的思维。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小学语文课文篇幅较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文文本为主,就文本教文本,而没有进行拓展阅读。由此导致学生仅学习到文章的字面含义,长此以往,学生阅读量少,自主阅读积极性低下,进而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较弱,上到中高年级时则愈加不能跟上课程。因此,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融合,融通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写作水平。
  一、开展群文阅读,为写作奠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知,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阅读的多少。如果学生吸收的养分少了,那么他们便无法倾吐,就像小树苗无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因而终究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近来倍受追捧。蒋军晶在《让学生学会阅读》一书中给群文阅读做了以下定义: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在一节课上进行多文本的阅读,不仅拓展了阅读量,还培养了学生默读、浏览等无声视读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是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就适当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无疑能够更好地夯实基础,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年级老师在充分分析课文之间的异同之后,尝试着对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进行重组,既有单元内的重组,也有夸单元的重组,整合内容,聚合知识,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到各种知识的专项训练。除此之外,在课文重组之后,我们为每一篇课文寻找不同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
  例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着“奇”字,描写了和黄山山石的奇特,作者对石头的描写非常有趣,在“有趣”的指引下,我又搜集了两篇描写黄山奇石的文章作为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体会黄山山石之奇。群文阅读固然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但是也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多篇长文本的阅读对二年级学生难度太大,因此,我把拓展的文章进行删减,删去与文章描写相同的片段,留下不一樣的奇石描写片段,进行片段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大量的阅读。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从小学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分析写作结构,模仿写作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们阅读课文及选取的文段,阅读完之后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发现这些石头那么有趣,离不开作者的想象,于是,学生们总结得出:写作需要想象。接着,我们围绕“想象是人头脑中的东西,如何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呢?”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要说出来,说清楚。
  课文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但是每一段的写法不同,学生在对比阅读之后发现:有的段落先写奇石的名字,再写奇石的形状;如: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有的先写奇石的形状,再写奇石的名字,如: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分析完写作结构之后,结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提到的: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等着你去给它们取名字——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分析文本的写作结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一教学过程也是为学生搭好写作支架的过程,以至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明确应该怎么写。
  学生在了解了写作结构之后,就进行仿写。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写话,所以,在写话之前,我让学生们先“说话”。电脑出示三幅黄山奇石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展开想象,进行同桌交流,同桌交流结束后再进行全班分享。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写话”写下来。“说”是“写”的先导,口头说出规范的句子,说好了,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雾在哪里》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中,我亦是如此教学。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我便出示句式:
  雾来到(          )。“我要把(         )藏起来。”于是,他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
  出示句式之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以回顾课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回顾了课文,也熟悉了以上句型,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雾还有可能去哪里,把什么藏起来。刚开始的写话一般从一句开始写,学生写完一句之后,如果还想写,则可以继续写几话,逐步过渡到写一段话,以至两三段话。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共同完成一次写话任务。
  三、评价点拨,激活写作乐趣
  写作课上,学生进行写作后进行分享交流,分享有同桌分享、小组组内分享、全班分享等形式,此教学过程的目的其一是让学生的写作在交流中得到点评、修改;二是为了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而写作课若是一昧的写作较为枯燥,且二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更不能一节课都进行写作。   课堂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任务的考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地运用有效的评价机制,采取有效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多方面地对学生加以评价。这样更加地高效地彰显评价的意義和学习的结果。
  “写话”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初级阶段的“内容”和“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话提出三点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好、感叹号。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都畏惧写作,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要其掌握,绝非易事。因此,在写话前,要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写话后的评价要及时而有趣,以此让学生收获满足感,从而产生兴趣,减少畏惧。
  四、长程设计,读写结合循序渐进
  学生读写一体化能力是学生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技能。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奠基。
  从以上了两次写话中常见到一种现象,就是把阅读得到的材料直接套用、搬到写话中。由此可以说明,小学生对于阅读、对于世界的认知较为缺乏,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体验还没有自己的体会,所以在写话中仅仅是“形似”。为避免这种单一化、机械化的写话习惯成模式化,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校举行的活动,如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写写自己的见闻及感受,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生活。
  俞发亮关于“读写一体化”做了如下阐述:“在读写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深深地感到:写还能促进读,读与写的紧密结合不仅体现为先后关系,而且有相互包容的关系,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读写一体化的意思大致如此吧。”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想让学生写得好,则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阅读。为此,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提高读写一体化的意识,培养学生读写一体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宋秀莲.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121.
  [3]林丽娜.浅谈小学阶段读写一体化教学[J].素质教育,2016.3.
  [4]张正阳.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2011.3.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益关键来源于课堂,课堂质量的优质高效对促进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而打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是如果我们不加调控,弱化引领,则这种课堂必然低效甚至繁乱。因此,构建活而不乱、简单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近些年,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都在思考初中历史课怎么上?实践证明,传统的“一言堂”“填鸭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频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群体——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代为照顾。老人溺爱孩子,缺乏教育管理的力度与方法,又因隔代的代沟,往往导致孩子任性、没有精神寄托,甚至放荡不羁,也会产生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随着手机和家庭网络的普及,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的增加,孩子容易把自己的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情感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空气、清水和面包,让孩子拥有情感体验,用情感引导孩子的行为,很是必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力争“触景生情”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气,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设情境呢?首先,教师要遵
期刊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然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认真就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以生活实例的形式导入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优势,
期刊
今年热播的《老师,好》这部电影唤醒了许多人的记忆。影片中余谦主演的苗婉秋老师热爱学生,敢管学生,他严厉、古板、甚至有些专制。这样一位手拿戒尺,心中有爱的教师,引发了人们热议, 同时再次引起大众对“教育惩戒”的思考。笔者认为,教育应不避戒尺之威。  一、适当的教育惩戒在学校管理中是必要的  纵观当下,“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一些教育理念大行其道,尊奉这种观念的人推崇好孩子、成功的孩子都是是“夸”出
期刊
课堂是有限的,阅读却是无限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尤其如此。孩子们进入九年级,课业任务陡然密集,作业题目难度加大,很多孩子光应付当晚作业就力不从心,再补落下的名著阅读的欠账更是难上加难。老师的梳理和重点段落再现讲解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如《荒野的呼唤》,故事简短,情节跌宕起伏,刘亮程在《狗的见识》中说,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我想不出,还有哪句话能比这一句更贴切概括出杰克.
期刊
班主任,在学校中最小的“主任”,却影响着几十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事无巨细,压力倍增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做才能提高效率,取得成果呢?几年下来,我总结了这么一套工作法:“四三二一”工作法。  “四”指的是“四心”,即“童心”、“爱心”“耐心”、“责任心”  一、童心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在工作中常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语和学生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学生和很好的沟通,换来的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其本质是对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掌握数学知识,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如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脱离生活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在教育学生时,理应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具体来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应用思维。在课程导入等环节,注重创造问题情境,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能力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美术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作为美术学习的基础教育也得到了人们及社会更多的关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美术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能培养其优秀的综合素养。但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人们去挖掘、去克服,这样才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问题 对策  引言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
期刊
课堂合作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与研究,并且在多地的各类学校被当作了一种主要的关于课改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来推广。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理念上的认知,对实际应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其形而无其一,学生们讨论的很起劲,课堂上看似很热闹,但几乎所有学生都在自说自话,没有倾听和关注其他人的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