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ing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结构性理财、什么是结构性存款,即使是经常在银行存款和理财的人,可能也搞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结构性理财一直属于小众理财品种,银行的发行比例以及购买人群都不算多。但2018年结构性存款突然火了起来,很多银行大力推荐,并打着存款保本保息的旗号,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理财分析师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到底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一、关联及相同之处


  1、发行银行都需具备衍生产品交易资格
  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发售结构性产品的,近期出台的资管新规及理财新规意见稿明确重申,只有具备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才能发行结构性产品。虽然这一规定之前就存在,但是仍然有部分银行违规发售结构性存款,不过近来监管加强,那些没有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已经停止发售结构性存款。
  2、都被划分在银行理财里面管理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是理财,一个是存款。照理来说,结构性理财被划分在银行理财里面,结构性存款应该被划分在存款里面管理,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由于结构性存款的特殊性,没有专门的监管条例,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将结构性存款划分在银行理财里面管理。比如门槛和银行理财一样,都是5万元,在“中国理财网”上都可以查到银行理财的发行情况,首次购买之前需要在线下网点做风险评估问卷等。2018年10月份以来,理财门槛下调,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门槛也降至1万元。
  但也有少部分银行例外,比如部分地方性城商行的结构性存款在“中国理财网”上就查不到,民营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起点普遍是1000元,也无需到线下网点面签。
  3、收益率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到底什么是结构性?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都挂钩衍生产品,如股指、股票、黄金、外汇、利率等,收益率往往是一个区间,有收益上限和收益下限,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时还不小。比如有的结构性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能达到8%甚至10%以上,预期最低收益率只有0.5%或1%,甚至可能是负值。
  到期之后具体达到什么收益率,要看产品的收益规则,也就是根据挂钩的产品在观察期内的表现而定。
  举个简化的例子:某3个月期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黄金,如果在观察期内黄金价格在265-275元/克之间波动,到期收益率就是8%;期间只要黄金价格曾经低于过265元/克,到期收益率就是4.5%;期间只要黄金价格曾经高于过275元/克,到期收益率就是1%。
  从黄金最近的表现来看,不能保证3个月内黄金价格一直在265-275元之间,比如前阵子就曾突破过275元/克,这样就只能达到预期的最低收益率1%。
  结构性理财分为理财+期权两部分,结构性存款分为存款+期权两部分,两者的到期收益率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结构性”或“期权”方面,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

二、区别


  虽然都是结构性产品,但是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仍然存在着本质区别。
  1、结构性理财不保本,结构性存款保本
  结构性理财属于银行理财,有保本,也有不保本的。但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要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要自负盈亏,以后所有的保本理财都要退出市场,这意味着结构性理财今后也将都不保本。
  结构性存款底层资产大部分都是存款,虽然在销售方面划分在银行理财里面管理,但是在记账方面却是算在存款里面的。虽然不保息,但是所有的结构性存款都是保本的。
  2、结构性理财收益不稳定,结构性存款能大概率达到收益上限
  上面说了,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的到期收益率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概率却差别很大。
  根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过去结构性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在20%-40%之间,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越高,达不到的概率越大。
  比如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0%,达不到的概率很高;如果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有4.5%,那达到的概率就比较高。总而言之,结构性理财产品想要达到高收益比较困难。
  不过结构性存款就不同了,能较大概率达到预期的最高收益率。目前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还带有“结构性”的成份,但是很多地方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都剥离了“结构性”的成份,能接近100%达到预期的最高收益率。

  舉个例子。某城商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如果在观察期内沪深300指数在2000-5000点之间,投资者就能拿到预期的最高收益率4.5%;如果曾经低于2000点或高于5000点,那么投资者只能拿到预期的最低收益率1.5%。
  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来看,最近这么多年都没有跌出过2000点,也没有高出过5000点,几乎就是稳拿4.5%的收益率了。
  之前不少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都是这种情况,在宣传的时候打出“保本保息”的旗号。虽然说这种情况从监管上来说是违规的,但是对投资者来说却没有坏处。
  理财分析师认为,购买结构性理财有点像赌博的性质,赌对了,你就能拿到很高的收益率,但是赌场上往往庄家获胜的几率更大;结构性存款则是银行高息揽储的一种途径,基本上都能拿到远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
其他文献
伴随着行业的整顿治理,一些宣称“低风险、高收益”的平台神话纷纷破灭。有理财分析师不断告诫“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根本不存在,因为其从本质上违背了金融的基本逻辑。然而,只要打着“低风险、高收益”的旗号,仍有不少投资者“冲锋陷阵”。  资金天然逐利,实际上,市场上一旦有宣称“高收益”的标的出现,哪怕是标注了高风险,还是会有资金前赴后继入场博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汇集资金瞄准高收益并没有错,在努力
期刊
提到杨国强,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没那么熟悉,不过你一定熟知他创造的“帝国”碧桂园。  2019年1月,碧桂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2018年成绩单,在《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中夺魁。  高速扩张的同时,也留下了后遗症——房屋质量问题。“张家口碧桂园地下室变鱼塘了”、“碧桂园宁波碧玥府销售的疯狂乱象”、“亳州碧桂园谁买谁后悔”等问题2018年集中爆发。  自2018年6月之后,“塌了”可能是碧桂园最不愿意
期刊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拼多多上市了,80后的创始人黄峥,身价一夜暴增,超过了刘强东。  拼多多2018年7月26日上市首日股价报26.70美元,涨40.53%,市值295.78亿美元。以收盘价估算,黄峥所持股票价值约138.5亿美元,个人财富超过刘强东,排名中国大陆富豪第12位。  黃峥,这个不安分的杭州年轻人,还在浙江大学的时候,就被网易老总丁磊主动加MSN,后来去美国读书,又认识
期刊
一些老股民还记得,在多年以前,新股上市首日没有涨跌幅限制,新股上市首日便破发的现象屡屡出现。但自从有了涨跌停板限制,新股首日破发的情况基本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天梯似的“一字涨停板”。  不过,或在不久以后,这样的“新股不败”就会被更市场化的表现所取代。  1月12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二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新股上市首日有44%的涨停板限制,第一天价格涨了44%,没有交易量,“
期刊
来自湖南的岳宇(化名)和全国多个省市的投资者纷纷入资项目,然而不到两个月,平台却离奇消失。  此后被证实,这是一场冒用其他公司信息行骗的影视投资圈套。至今平台背后的行骗者下落仍不明晰,被骗钱款未能追回。  半年后,岳宇转向起诉当时发布宣传“金谷影视投资”推文的微信公号运营公司,追究财产损害赔偿。今年1月2日,荔湾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小额投资拍电影每日获高额返息  2018年5月,岳宇在微信中看到一
期刊
从2003年回国创业,到2018年美团首次提交招股书,经过多次失败后的王兴终于通过美团的上市,一击获胜。  网易科技的报道总结了王兴的创业历史:2003年,博士读到一半的王兴停止学业,跑回国和几个朋友开始折腾,几个人在母校清华大学附近的海丰园租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开始了创业之路。2005年12月8日,校内网上线,而王兴凭借这个创业项目也“一战成名”。可是在这2年的时间里,几个人已经折腾了十多
期刊
“养老”、“养老金”这两个关键词,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两天,有消息称东北等部分地区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为此有专家提出,建议把南方的养老金结余拿去支援东北。那么,东北地区养老金真不够用了吗?跨地域拿养老金支援别人是真的吗?一起来看人社部的权威发声。 2018年我国养老金结余近5万亿元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对此,有人提出疑问,老年
期刊
在投资市场中,我们发现很多东西的价格总是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没有一成不变的单边趋势,最为典型的就是股价。这里隐含了一种金融学的重要概念: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是指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社会现象,甚至是气温等自然现象,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一种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延续的时间有多长,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均值回归的规律一定会出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价格总
期刊
中国楼市“买房必赚”的时代正在远去。  以一线城市为代表,京沪深豪宅抛售、二手房业主让利、成交低迷……2018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低迷已逐渐传导至二手房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显示,近一两个月来,一线城市业主也“扛不住”,降价的案例比比皆是。  房地产保值增值的神话被打破。背后原因在于,“杠杆买房”的黄金时代终结。作为投资标的,房产的变现能力、流通性逐渐下降,和成交量价的表现一样,开发
期刊
“手里有‘闲钱’,虽然平时很少用到,但一旦买了长期产品,就会担心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临近年关,有投资者开始为资金流动性烦恼。  理财产品没到期,有办法“套现”吗?对于这一问题,不少银行给出了答案:“二手”银行理财,请了解一下。  近期,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二手”银行理财市场悄然走俏。  “银行推出此服务,主要是基于客户需求:应急的客户可以出让部分收益,换取流动性,偏好高收益的客户可以采用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