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学院立体化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地在国内开始兴起。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而且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建立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立体化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课程系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创设课堂、网络等教學环境,在该环境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相关的教学内容,完成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电教等媒体发布并获取相关的教学信息,如教学安排、教学课件、考核成绩等等,来弥补课堂教学知识的不足。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在立体化信息环境下互动的过程,有利于知识的更新和问题的讨论。立体化教学模式这一理论框架的具林实现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方法“立体化”,提倡自主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和学生交流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课程教学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接受的部分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思考的精神,真正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并把这一点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一环。在网上教学中,避免单纯的课程介绍和教案展示,而是大量地增加网上答疑、网上讨论、习题集与习题批改系统、网上考试等栏目,真正地将网上课程建设为一个灵活互动的网上课堂。
  2.理论与实践课的统一,形成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氛围
  从课程论角度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裂以及偏重理论课的操作,是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内在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理论课并不支持实践能力的形成。它绝不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理论知识学好了,基础打牢了,实践能力就会在迁移中生成。事实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支持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生成和提高,它并不涉及和支持实践知识的产生,更与实践技能的养成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实践课“缩水”,并以很不科学的方式安排实施,学生训练不到位、训练低效化,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所以,针对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按照实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实验课分办“原理验证与实验”与“创新实验”。原理验证实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学生根据实验教材说明的方法与步骤完成;创新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构想,实验方案,上报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有限帮助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
  3.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统一,促进师生互动的开放教学环节
  美国思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命运,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从技术层面说明了网络教育的重要性,这对网络教学就意味着是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机会。网上教学的优势在于它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课程网站上补充、增加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内容,建立更多的专业网站链接,有助于学生从更大范围内了解学科与专业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相同的教材、教案和实验内容。同时为了增加两者在教学上的相互促进,网络课程采取互动机制,即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针对相关章节在课程网站上发布教学信息,更新内容资料,在课堂教学后马上开辟专题讨论的网上论坛,由教师答复学生的各种问题。当然,网络教学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和技术的准备都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脱离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模仿和复制。但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许多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4.教学内容“立体化”,培养创造思维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和掌握教材体系和重点,既要能对教材有较深的理解,灵活熟练地驾驭教材,又不能受教材的制约,应根据具体的客观环境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做一些灵活变通处理,根据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层次化、立体化。
  5.教学评价“立体化”,培养创新自信
  考核是课程建设的最后一环。在传统模式中,考核的方法基本是期末一次性测验,这种方法存在一个缺陷,即学生考试后只知道考试成绩,而无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很难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习。
  立体化考核体系是采用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网上考试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体系。
  形成考核——讲解——掌握——再考核的方式。在考试方法上,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为目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讨论、论文、作业、实验等。改革传统的“一纸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实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了解自己,提高自己,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信。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使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这一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萌生创新意识。”语文学
期刊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既具有科学真理性,又具有美。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美的因素。如果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美的精髓,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著的追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展示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教师要创设情景 使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美,不断积累情感体验;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美欣赏的一种
期刊
“过失性丢分”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因为主观原因而造成能得分而未得分的现象。随着学科考试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考试中过失性丢分会逐渐增加。中学生马虎,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如果马虎形成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将会有很大影响,中学生克服马虎心理、减少过失性失分是很重要的。本文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各个学科过失性丢分的情况和分析造成这些丢分的原因,着重探讨改正过失性丢分的途径和方法。  就一般情况而
期刊
通过研究生学习班《情感教學心理学》的学习,以及与学生长期接触、交往,本人感觉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是感情真挚、纯洁;对爱反映敏感,总是以爱来回报爱;行动往往由情感决定,易于激动,而在认识上并不一定就搞清楚了。获得成功后的激情对中学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好奇心、新奇感很强等等特点,这对于进行情感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产生热爱、快乐、同情、激情、好奇、惊奇、美感等积极、健康的感情的教育。下面我就
期刊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题眼的突破中渗透思想教育。 题目文眼,它隐含着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关键字眼的突破上渗透德育是很好的时机。在《丰碑》一课教学时,刚出示课题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教育人的人,职业的敏感性让我特别关注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相关的话题,尤其关注我们中国孩子的体质、素质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是坐着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锻炼身体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坐着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的越来越多了,参加体力劳动的越来越少了。  专家们用“软、硬、笨、晕”来形容现在孩子的体质。也就是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再加上前庭耳蜗神经功能低下而导致的晕车、晕船、晕飞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技能训练,单纯应付考试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几年,我在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
期刊
目前,素质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程改革研究,是按照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教育演绎着“三个一”,“一种教法”——凯洛夫五环节教学法。此法于1951年传入我国,根深蒂固影响了几代教师,甚至成为不少教师的思维方式,而提及教学改革,他们便“找不着头绪教了”;“一种要求”——教正确,讲明白。不少人都认为这
期刊
过去,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电脑键盘输入汉字,写一手好字似乎越来越难。  在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不断推广的今天,许多青少年在没有正确掌握汉字书写之前反倒学会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有的为了图快,做作业、记笔记都用起了手提电脑;课外娱乐更是与电脑为伴。因此不少学生虽然高中毕业了,不少人写的字却像小鸡啄米或如同小狗乱爬。  汉字的书写正在退化,这不能不让我们忧心忡忡。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