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多种失效模式耦合的复合材料损伤分析

来源 :机械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的损伤失效形式是多样的,其损伤失效形式包括层合板损伤、胶体裂纹扩展和界面脱粘。为了探讨层合板损伤、胶体裂纹扩展、界面脱粘三种损伤失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先利用ABAQUS/Explicit软件建立混合型弯曲(MMB)断裂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从而证明MMB模型的准确性。然后结合Hashin失效准则、扩展有限元法(XFEM)和内聚力模型(CZM)来研究三种失效模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层合板损伤不仅可以影响界面脱粘失效发生时间,同时也能影响胶体中裂纹扩展路径,为复合材料损伤问题数值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指南》的编制背景、目的和主要章节内容。指南内容涵盖了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设计、制作、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重点从项目策划、标准化设计和质量验收角度进行技术引导。指南的发布有助于引导模块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建造,指导和规范模块建筑的生产与应用,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技术变革与进步。
期刊
目前部分城市景观湖泊生态功能退化,景观设计缺乏生态美学。为探讨城市景观湖泊生态修复的途径,以南京玄武湖东南湖为案例,通过分析研究湖泊水环境、生态及景观现状,在考虑水质与景观同步提升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清淤和水生动植物群落构建为主的湖泊生态修复措施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工程实施后,内源污染得到控制,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增添了人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城市景观湖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探索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实践,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寻找课程与思政的有效融合手段.结合实际的课程案例,设计实施路线,改革教学方式,把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贯穿于日常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之中.
期刊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后采用液压耦合技术监测颅内压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收治的6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中清除血肿分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室内血肿+外引流(内镜组30例)和单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单纯组3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后采用液压耦合监测颅内压数据、术后脑
期刊
新形势下企业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常见的问题,并根据这些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脑室外引流(EVD)对脑室出血(IVH)患者的临床疗效、脑微循环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EVD的IVH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EVD,内镜组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EVD。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 d残余血肿量、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两组术前、术后7 d血小板计数(P
期刊
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是由若干个箱式单元堆叠组合而成的建筑,具有集成预制率高、现场施工快等特点,应用前景乐观,然而防水失效问题不断出现,制约了此类建筑的推广发展。本论文结合已实施的多个模块类项目的工程实践,从箱式单元自身防水失效与模块化建筑现场施工后接缝防水失效两方面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研究结论对改进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防水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目的 分析腰大池置管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患者对脑CT灌注成像参数(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剂达峰时间、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治疗脑室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传统侧脑室引流术治疗)和试验组(50例,腰大池置管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
期刊
目的 探讨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伴第四脑室铸型的临床应用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室出血伴第四脑室铸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血肿清除情况、GCS评分、3个月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术后并发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独
期刊
《重逢》《河内一郎》和《窑工》是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话剧作品。这三部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连接,通过仇恨情感构建“敌—友”二元关系,确立理想中的革命共同体。仇恨这一激烈情感的产生、积累、转化与消解,构成了三部话剧共同的内在逻辑。作为一种情感动员的手段,仇恨叙事既有着深刻的在地性,又承载了话剧的政治功能。以“情感”为视角切入丁玲的戏剧创作,不仅有利于推进丁玲戏剧作品研究,还可窥见左翼文学传统与延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