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评价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5例直肠癌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分别采用CT影像诊断(实验组)及手术病理诊断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分析CT诊断结肠癌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患者病症进行诊断,有利于准确进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显著。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分期;CT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4;R735.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直肠癌病症指的是患者直肠乙状结肠与齿状线交界位置发生的癌症,其属于消化道多发的恶性肿瘤病症。当前临床领域对直肠癌病症的发病原因并未明确相关机制,仅仅认为其发生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遗传及不良饮食习惯相关,此外,直肠息肉病症也极易引发直肠癌,发病后,可见患者血便、便秘、脓血便、腹泻及里急后重等症状[1],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及排便梗阻等症状,若是肿瘤组织对患者尿道、膀胱及阴道等器官产生影响,还会引发会阴部位疼痛、阴道流出粪液、尿路刺激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只有有效鉴别诊断患者病情,有效进行病症分期分析,才有利于更好的采取措施进行病症干预,所以本研究就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5例直肠癌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入我院接受诊治,所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4:41,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4岁和42岁,均值为(63.15±6.9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研究协议后纳入实验研究,患者均见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排便异常及肠梗阻现象。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128排CT对患者进行病症检查,检查前的48小时需要做好对应的肠道准备,检查之前的2天时间内,应告知患者饮食全部更换为流质食物,在检查之前的1天时间内,口服浓度为50%的硫酸镁,并保证饮水量在2000毫升,在检查当天,可食用食物,在检查前的1小时时间,需要采用生理盐水机芯灌肠干预,并采用肌肉注射方式对患者注入10毫升的山莨菪碱。将机器的扫描参数进行合理调试,电压:120千伏,电流:30毫安,层间距设置为5毫米,层厚度设置为1毫米。将扫描中所获取的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后进行直肠重建,对直肠周围情况及脂肪间隙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根据CT影像对两组患者的直肠癌病症进行分期,将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分期采用TNM分级标准进行,T1期表示患者肠壁脂肪间隙间未存在明显结节,T2期表示为肠壁脂肪间存在明确的间隙,肠壁边缘状态光滑,且肠壁无明显结节,T3期表示为患者肠管脂肪间隙间存在小斑片影响,CT检查下可见高密度影像,进行增强扫描后,可见肠壁脂肪间隙存在突出结节,T4期表示为患者肠管脂肪间隙并未存在,进行CT增强扫描后,可见模糊的边界[2]。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x±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CT诊断直肠癌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3 讨论
  当前,我国直肠癌病症的发生群体大都为老年人群,以男性为主,若是直肠癌病症严重,将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直肠癌患者病症临床表现较少,只有在进入中晚期后,才会出现明显的表现,比如随着直肠癌的生长,患者的排便习惯会发生改变,可见脓血便、血便、便秘或者腹泻等症状,患者大便形态逐渐变细,在病症晚期,可见排便梗阻症状,患者体重会逐渐下降,肿瘤对患者膀胱、阴道及尿道等器官产生侵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直肠癌病症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所以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均比较差。临床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病症进行干预的方式大都为手术方法,在直肠癌病症进入T3期以后,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能够仅能达到40%,所以术前分期诊断对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明确患者病症分期,才能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优化临床手术治疗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尤其是对于直肠癌术前局部浸润情况进行检查及对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的效果比较显著[3]。CT诊断方式在临床不断普及,CT扫描方式的应用,具备极高的扫描速度,能够合理进行容积成像,有利于进行多为重建,所以临床应用效果突出。通过CT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扫描,有利于对患者肿瘤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周边组织的情况进行观察。术前通过肠道准备,便于优化CT检查效果,在检查后,通过图像重建和处理,有利于有效诊断肿瘤情况,尽早发现淋巴转移情况,通過CT,能够尽早进行癌症的分期诊断,依靠脂肪高密度与间隙模糊的特征进行分析诊断,能够在患者病变初期,对黏膜水肿情况、肌层状态及肿瘤浸润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有效进行直肠癌分期诊断,对患者病症进行确定。
  研究表明,实验组诊断直肠癌T1分期的概率为32.94%,直肠癌T2分期的概率为56.47%,直肠癌T3分期的概率为7.06%,直肠癌T4分期的概率为3.53%,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可见,通过CT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诊断意义较高。
  综上所述,CT影像诊断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春锋, 谭忠华, 高艳,等.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 39(11):653-656.
  [2] 李晋荣, 黄文起.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03(5):121-123.
  [3] 肖华平, 邱敏华, 李欠云,等. 磁共振成像及CT在梗阻性结直肠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9):1432-14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取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包括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39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39例患者采纳精细化护理干预,分析各组的护理价值。结果:研究组(97.44%)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82.05%),P<0.05;研究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以常规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治疗的118例患者进行分析,取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包括实验组和常规组,各组均有59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经评估发现,实验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较积极,值得采纳。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患者;睡眠质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9年3月要2020年3月在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管理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调查组与常规组。调查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展开护理效果研究并进行比较。结果:并发症发生率院调查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护理质量院调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6年1 月-2017 年 2月收治 若干例心内科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用药病例做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 例,年龄为 48岁 - 78岁,平均年龄为( 59.6± 4.81)岁,女性50 例,年龄为40 岁-80 岁,平均年龄为( 58.4± 6.25)岁;分析患者用药期间常见问题发生情况,并分析精细化干预前后常见用药问题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纳入我院呼吸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36例发生感染的老年患者和同期未发生感染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的详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感染组患者抗感染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感染组的卧床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降糖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1165张处方为研究样本,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组间数据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使用四种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糖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 Acidosis,DKA) 的主要特点与临床治疗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26例DKA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方案进行研究。结果:男女患者分别为14例、12例。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24例,Ⅱ糖尿病患者2例。23例患者有如下典型症状:皮肤干燥、弹性减退、脱水、多尿、多食、多饮等。有1例患者具有腹痛、呕吐等相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以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协同进行诊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患者共计32例,均为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接诊,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进行对比。结果:结合诊断可知,与临床最终诊断相比,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30/32),无明显差异,P>0.05。且在诊断过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62例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并对其采取CT以及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62例患者中,MRI诊断膝半月板分级的准确率为92.86%,CT诊断膝半月板分级的准确率为78.57%,差异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尿毒症心肌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有患者31例,并接受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中有患者31例,并接受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