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浅谈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13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向可持续、高效利用发展。本文从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土地利用现状,揭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更好的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 土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222-0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人多、地少、耕地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促进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1 我国土地资源的具体特征及利用状况
  1.1 我國土地资源的具体特征
  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具体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第二,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三,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第四,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
  1.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土地粗放型利用模式,既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又出现土地资源破坏的问题,大量土地资源投入未能产生出应有的效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状况堪忧。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严重不足,人地矛盾尖锐。第二,耕地被侵占状况严重,城镇建设占地加剧。第三,土地开发利用较高,但土地利用粗放。第四,土地闲置浪费严重。第五,工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工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水平低。第四,土地退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
  目前为止,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没有很明确、统一的概念,但其内涵已逐渐明确。其基本涵义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保障土地资源的基本存量。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时首先要保障土地资源的基本存量。其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城镇建设、产业发展都需要利用土地资源,那么需要遵守的前提就是合理开发以保护土地资源的稳定不造成资源退化。其三,完成土地资源内部的结构优化和质量优化。土地资源宝贵而有限,必须在利用时杜绝资源浪费,保证人类高质、高效使用土地资源。其四是土地可持续利用复合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土地利用复合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所以应确保该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自然存在的耗竭性资源,是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的。总量是有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的。但它也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只要能进行合理的开发,不掠夺性的使用,土地资源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1)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道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在不断增长中。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耕地资源占土地资源比例不大,也因不合理的利用在减少。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才能缓解人地矛盾,保住一定的耕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2)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其利用状况。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等都会进行土地开发。而由于保护耕地意识不强,管理不严,造成耕地被乱占滥用,土地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利用,合理开发,才能保护耕地、保护土地资源。才能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进步,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3)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而土地对农民来说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护了耕地就等于保障了中国9亿农民的生存生活。而只顾眼前利益的掠夺性利用已经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土地的过度消耗和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全面进步也造成了很大的苦难。所以必须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不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我国的土地资源。
  (4)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动力。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乱占、滥用耕地,不去考虑环境成本,不去考虑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一方面,使耕地资源总量减少,另一方面,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无法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对后代的生存生活也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4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
  4.1 耕地面积减少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以及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从建国到1983年我国失去耕地近10亿亩,同期新垦耕地8.1亿亩,净减耕地1.9亿亩。全国人均耕地解放初0.18公顷,80年代初为0.1公顷。减少近一半。到了2004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2003年的0.095公顷下降0.094公顷。另外,在人口迅猛增加的同时,耕地面积仍在不断减少。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的掠夺性经营,广种薄收,重用轻养, 土地得不到休整和建设。
  4.2 土壤质量下降
  目前,我国耕地的有机质的含量约为1.5%,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开垦初期为8%~10%,目前降为1%~5%;长江和淮河流域目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一般不足1%。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相应的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没有开展好,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渣等大量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土壤,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使土壤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
  4.3 森林、草场资源和植被破坏严重
  森林面积每年被侵占50万公顷,草场以每年133万公顷的速度退化,土地沙化面积近半个世纪扩大了500万公顷,其中90%是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
  4.4 水土流失加剧
  由于植被及森林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我国每年被冲走的地表土达50亿t,约为世界水土流失总量的1/5,损失肥料4000万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50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6%,从而导致了近些年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4.5 土地荒漠化严重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现今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障碍。我国北方由于滥垦草原过度放牧,不少土地已沙漠化,土地沙漠化会极大地降低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甚至完全丧失生物生产能力,大面积的沙漠化还会引起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此外,我国土地资源还面临着沙漠化、盐碱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威胁。
  5 如何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1 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5.1.1 保持耕地总量相对稳定,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为了保持耕地数量的相对稳定,我国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限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通过实施非农建设用地“占一补一”,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实现耕地总量想对稳定的目标。对基本农田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在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
  5.1.2 重视耕地质量的改善,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障粮食安全。而耕地生产能力又取决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因素,因此在保护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同时,不可以忽略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只有重视耕地质量的改善,才能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1.3 由粗放的用地模式向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转变
  要有效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兴建和维修、保养土地排灌工程设施;防止土壤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禁止闲置、荒芜、破坏耕地。
  5.2 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1)实行有效的人口控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且人口持续在增长,必须对人口数量实行有效的控制,并根据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本变化,使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人口的承载力、人均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
  (2)经济增长要以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为前提。比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虽能使农作物增长,并取得较快的经济效益,但也能使土壤结构变坏、环境遭受污染。影响土地以后的生产能力。所以。要使用无污染、无公害的有利于土壤和环境的投入要素促進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3)引导建设用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以供给引导需求;大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由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地资源破坏和浪费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做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作对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强.浅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J].现代农业,2009(3).
  [2] 崔宁,徐延波.浅谈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9(Z1).
  [3] 曹霄琪.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4).
  [4] 邓蕾.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J].能源与环境,2008(6).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大庆产业结构的现实,从鹅产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看其发展前景.论证了大庆搞鹅产业综合开发的优势,指出大庆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开创鹅肥肝产业之先河
摘 要:广告是经济的伴生物,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广告人才,这是市场对广告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从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专业竞赛、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的双向互动中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 课程体系 多模块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
本文根据全球卫星通信的技术与应用情况,分析了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对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诚信教育相对缺失,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群体,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的引路人,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政治信仰和价值
摘 要:针对大学外语教学仍存在不能很好适应学生主客观要求或教学内容实用性差等问题,笔者所在课题组提出探索构建以“多层多向”为核心的高校外语教学课程体系。该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逐步解读该课程体系的人本性,实用性和专业性。  关键词:“多层多向”课程体系 外语教学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
学校教育对增强学生个人体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经常性地进行锻炼。学校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教育是衔接学校体育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历史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使得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背离了历史课应有的本质而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和实效性探析为视角对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措施 实效性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本文具体阐述了黑龙江省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四个步骤:①走绿色道路,发展绿色经济;②打绿色品牌,占领绿色市场;③普及绿色科学,培养绿色人才;④出台绿色政策,开发绿
【摘要】好的语文课外作业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外 作业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9-01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等作用。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教学,最终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现代汉语》、《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三家对语气问题的分析,认为三家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对句类的划分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