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现代教育水平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周庄实验小学自1998年跨入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小学行列以来,一直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初步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校园信息化环境。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努力使多媒体课随处可上,素材资源随手可得,教师备课随心所欲。
  
  加强组织管理,规范制度建设
  
  我校极为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由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同时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协同其他部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另外,在制定学校计划和工作安排上,我们把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安排、设备增添和行政管理上,也把它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现代教育环境
  
  我校已建成的校园网络采用千兆快速以太网拓扑结构,达到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并以10兆光纤接入无锡城域网,申请公网IP地址以及国际域名。配有方圆日志网关,正版操作系统以及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有完备的路由、交换设备以及专业服务器。具有1TB以上存储空间。为满足学校以后发展的各项应用,信息点遍布学校的各个角落。学校现在有多个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53英寸大屏幕液晶背投彩电、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做到了班班通,每个班级都能方便地享受到学校内部和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建有校园红领巾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DVD刻录设备。为了保障设备安全,重要场所有摄录设备或CK报警装置,能够实现硬盘录象,网络传输监控。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我们还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硬件的投入。
  
  加强软件建设,丰富现代教育内涵
  
  我校通过不断加强软件建设来提高信息化的应用研究
  
  1 打造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平台
  我们学校的网站是一个网络信息发布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平台,从无到有,经历了好几个阶段,经历了好几次改版,网站第二版首次采用删态网页的形式参加首界无锡市网站评比获得江阴市一等奖,无锡市三等奖。现在的网站已经是第四次改版了,开辟的网站功能版块主要有:信息公告、新闻中心、文章天地、资源下载、音乐欣赏、影视中心、家校互动、请你留言等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相关人员负责,有老师,也有学生。现在,老师们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并登录学校网站,查看是否有新通知,新的学校新闻,新充实的内容等。论文赏析栏目不时有老师把新的心得、体会发表上来与大家共享,作文园地更是有不少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供大家评论。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有一个互动的校园网站。
  
  2 打造海量的资源库平台
  我们在校园网上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积累、开发、利用。一是通过购买优秀的资源库平台,例如,国之源资源库平台、阳光校园资源库平台、数字图书馆等;二是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人人都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同时在资源积累的过程中培养一支资源建设的队伍,我们将这类资源在学校FTP服务器中分类存放;三是通过自有资源与其他单位优质资源实行共享,从而实现获得最大限度的第三类资源,如与中国教育资源网的合作,提供给中国教育资源网一些本校的优秀课件,再从网站http://www.cern.net.cn注册一个账号,之后便可下载资源网上的其他学校校优秀课件。
  
  3 打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平台
  努力实现班班通,使每个教室配有大屏幕显示设备、投影仪以及能上网的电脑,充分运用班班通设备,在各科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科研研究。
  
  4 打造开放的学校教育科研平台
  我们利用瑞博教学平台的教师博客版块,为每个老师开辟了博客空间,教师可通过网上博客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交流自己的教改感悟、心得与反思,对其他老师的博客内容进行评价,网络平台为教师创造了开放的教育科研园地。到目前为止,教师博客上已有教学反思1240多篇,师生故事250多篇,学科论文300多篇,心得随想400多篇,书香一瓣160多篇,教海拾贝120多篇,经典美文400多篇,还有其他个人栏目上传的文章数目更多。我们还通过网络进行学校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的动态管理,加强与相关学校在教育科研上的域性合作和交流,从而提高了科研的水平。
  
  5 打造高度交互的教学平台
  为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方法模式,我们引进了瑞博教学平台。这—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模板式教学设计、向导式教学设计和自主式教学设计等多种现代教学设计功能,使教师完成网络教学设计的难度大为降低。我们派骨干老师参加教学平台的学习培训,回来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鼓励老师们积极投入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探索中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现代教育品位
  
  我校是一所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有一定基础,在信息技术普及发展应用的今天,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当依托信息技术,从而向纵深发展。因此,我校确立的“十一五”研究课题是: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应用研究。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一)在机制建设中推进课题研究
  1 全面协调,构建课题研究网络
  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在课题立项后就着手建立配套规章制度,使课题研究工作迅速启动,并步入正轨。实验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三个先”和“三个到位”。“三个先”即:对信息教育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新信息、新思想、新技术要先知道、先理解、先掌握。“三个到位”即:规划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实验指导到位。同时,我们给每一个实验教师明确了任务,形成了清晰的研究网络体系。
  2 架设平台,构建分层落实机制
  我们通过架设三层操作平台,分层次推进课题研究。一是实验教师的个体研究。实验教师根据总课题研究的需要和个人的优势与经验,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课题实验。二是子课题协作研究。实验教师形成子课题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之下,共同协作攻关,通过群体的力量去攻克科研难关,排除科研障碍。三是校际间协作研究。我们和江阴、无锡等相关实验学校加强了联系和交流,从而不断推动学校 课题的研究。
  3 创新形式,构建学习培训机制
  为提升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我们采用了多种学习培训方式。
  (1)组织理论研读。我们向教师推荐必读书目,诸如《新教育之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走向实践》《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等书,并给教师印发《科研信息集萃》,使教师精心研读课程理念,借鉴优秀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定期组织读书会,以此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另外我们还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座,以大师的智慧启迪教师的智慧,以前沿的理论冲击教师的思想。
  (2)组织对话交流。除了向书籍、向大师学习,我们还通过组织活动,让老师们“向同伴学习”。一是通过教科研沙龙活动,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我们以课题实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话题,组织专题讨论,以较为活泼的侃大山形式,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二是通过校刊《周小教苑》和Blog平台对话。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校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文章,并要针对自己有感触的文章进行切磋式评点,从而,以一种观念引发另一种观念,以一种思想催生另一种思想
  (3)组织技能培训。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各类培训。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有课件制作的培训;有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有资源库运用和维护的培训;有瑞博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的培训等等。教师的培训做到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还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较快速地提升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养与技能。
  4 活跃氛围,构建展示评比机制
  课题研究需要研讨、交流、展示、评比等活动的冲击,从而不断展现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不断推进课题的深入实施。
  (1)组织专题研讨活动。一是组织对校本教材的研讨活动。我们每学期都由教科室组织一次校本教材的研讨活动,通过教材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吃透校本教材的设计理念、编写意图,然后对教材进行分析、思考、设计,以集体备课的形式,统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能更有效。二是组办专题研讨课活动。针对“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与信息技术的运用”等话题,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由实验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案例,组织其他教师观摩、评课,在活动中提高认识,调整策略。
  (2)组办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我们要求各班每学年至少提供一次全校性的校本课程研讨课展示,由教科室统筹安排时间,组织教师前往各班进行观摩。第二个层面是我们每学年向三个办学点组织一次课改展示活动,在全镇范围内逐步推广课题实验的经验。第三个层面是我们积极承办市级展示活动,邀请有关专家、领导、有关兄弟学校教师参加,开放实验操作过程,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从而推进课题实验。
  (3)组织课题成果展评活动。我们给每个班级展示校本课程实施成果的版面,将学生在活动中认为最好的作品、收集的资料、活动的收获、活动的体会、感受等以物化的形态展示出来。我们还要求各班将反映实践活动过程与成果的资料制作成班级主页,在校园网上发布研究成果。同时,我们通过学校的各种阵地,如校刊《周小教苑》、校内外的宣传橱窗、校园网课题研究专栏等把实验教师的成果、经验、心得物化出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二)在实践探索中丰富课题内涵
  1 依托信息技术,组织教师开发校本教材
  我校于2004年2月提出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背景,以校本教材的表达为成果”的校本课程建设蓝图。随后,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材内容的搜集、整理、撰写、编排工作。2004年8月,我们首先编写完成了一套《纺织之乡——周庄》校本教材。这套校本教材共分三册,分别是《可爱的纺织之乡》《悠远的纺织文化》《腾飞的纺织经济》。每册教材都分2~3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一个主题为一课。今年,我们又编写完成了以校园文化为基点的校本教材《绿之韵》。很多专家、同行评价我们的教材内容翔实丰富,形式新颖独特,我们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这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 依托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提供了帮助与服务,同时,也为我们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做出了贡献。我们知道,校本课程要得到实施,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如果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基础,校本课程的实施将成为一句空话。我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挖掘相关资料,引领学生置身在整个周庄文化、校园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关注研究纺织,关注研究校园文化。从而不仅仅让学生做浅表层次的理解,而是以一种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受到持久而深刻的熏陶和影响。
  3 依托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
  教材只是一个“点”,我们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课程,只是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确立了一个较好的支点而已,那么,怎样基于教材、用好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超越教材?怎样为学生的主动探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怎样为学生的实践体验、合作交流提供舞台?我们想,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依托校园网平台,招募对小课题感兴趣的学生,组建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如我校“校训研究小组”的学生,利用校园网平台对“慎独、励志、敬业、乐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校园网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4 开设了专门的选修课,促进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每周三下午是我校的“选修课”时间,我们利用这一时间,专门开设了《纺织文化研究》与《校园文化研究》这两门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独特习性和差异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另一方面,我们考虑,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课题实验有了一个更贴近的平台,使我们可以更专业更深入地开展课题实验。因而,我们把这两门选修课专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深入的研究。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
  
  提高学校信息化运用水平,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意识以及能力,因此,培训是关键。
  
  (一)教师培训
  1 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一批骨干力量。我们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例如无锡市骨干教师的培训,网络工程师的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讲教师的培训等。
  2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 术理论的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在我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基本知识。
  3 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采用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校际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培训。我们规定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开展的定期培训活动,鼓励40岁以上的老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并把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的参与度纳入的教师考核中去。
  正是有了以上措施,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得学校信息化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二)学生培训
  1 信息技术课是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注意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组织协作学习,鼓励学生自我展示等方式使学生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2 通过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培养一批老师信得过的小能手、小助手,在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班主任管理教室内现代化设备的好帮手,他们又是学校网站建设中网管员的小助手,他们更是参加各类比赛的小能手……
  3 堪过绿色网吧,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老师的引导下,驰骋在网络知识的海洋,不少还利用学校瑞博教学平台下学生成长日志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4 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丰富多彩的节目离不开学校大队部和小主持人组的功劳。
  
  加强网络管理,重视网络安全
  
  我校还十分注重以强有力的管理促进校园网和其他硬件使用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多年来,我校努力做到管理人员到位、制度到位。同时为加强管理,在网络使用和电脑操作管理方面,我们强调网络使用和电脑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我校还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工作与考核挂钩。此外各办公室、专用室都安排了电脑管理人员。各教室电脑由班主任负责管理,并配备有小电教员协助管理。为提高小电教员的协助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组经常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学校还在各个学科组安排了信息技术能力强的老师做技术指导,以推动各学科更有效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为保障学校网络软硬件正常运行,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学校网络,堵截黄色、反动以及格调低下、颓废的信息是网络管理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学校机器上安装反黄软件,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在网络出口架设了防火墙,最大程度的堵截不利于师生工作、成长的信息。
  
  应用成果
  
  通过这些年的信息化应用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成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示范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教育信息化专题或经验交流在《江苏电化教育》《无锡教育》等杂志发表,9人次在市级以上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学科评优活动获奖,3人次获市级以上表彰,2人次在市级以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课例获奖,市级以上课件、网页、软件资源获奖有25例,市级以上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学设计、科研论文、教学反思获奖或发表有37篇,学生在各类信息化竞赛活动中获奖的有75人次。
  为把我校办成一所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学校,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继续完善硬件的投入以及资源的建设、教师备课平台的建设,随教师数添置办公电脑。进一步加强通过网络的现代化管理研究,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其他文献
伴随着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的逐步普及,高中学生“零起点”问题逐步消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已不再感到神秘或新奇,但是我们却经常听到许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抱怨:课前——学生来到教
罗伯特·凯斯(1929年1月31日-2018年4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欧洲学术界院士,美国缅因州特伦顿地理学家、独立学者,
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渠道,各类课程思政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充分结
分析了构造、储矿砂体、地下水活动三个相关地质因素对砂岩铜、银矿床的控制作用,从而建立了以地下水活动为主导的地洼型砂岩铜、银成矿模式。根据构造和矿体特征,将其划分为两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是王国维的感悟,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的内涵深刻隽永,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语言的感悟需要借助直观的手段,需要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
垃圾焚烧技术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如何?破解邻避困境与垃圾围城的关键何在?本文是本刊社长兼总编贾峰受邀参加“我是科学家”演讲第四期、以《打开“邻避”之门,我们需
元曲《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一篇课文,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本篇描写了一个羁旅天涯
有幸看到光影最美那一时刻的纳米比亚死亡谷。沙漠的日出由于是从沙丘上升起来的,一出来就光芒四射。但这时线条切割的沙丘让它们的阴阳两重天既有了神秘的色彩,又体现着大自
近年来,各地频发的“邻避”活动,把“邻避”风险推到中国国家治理的前沿位置。正确认识和科学治理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邻避”问题,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
介绍了SYN7318中文语音交互模块识别接收到的语音信息的具体模式。SYN7318中文语音交互模块既可以由电脑也可以由各种智能芯片使用异步串行通信的模式进行控制,可以实现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