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场课堂的“约会”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教师而言,教学是最根本的工作,课堂是最重要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与他们为伴的是一批又一批学生。如果将课堂教学比作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场约会,那么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课堂教学应当是轻松的。不同的教学理论对于教学活动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都认为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认知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教学活动才可能顺利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在约会中,彼此信任是营造良好沟通氛围的基础,至于谈话的技巧,反倒可能是次要的。这也是“关系大于教学”“关系先于教学”的合理之处。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这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前提。
  其次,课堂教学应当是适度的。在面对一场约会时,我们往往会对约会的内容和形式做一定的设想,但我们需要明白,把约会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预先设定,是不合适且不可行的。课堂教学亦如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环节进行预设,但同样不能对课堂上的所有教学行为和语言都做出规定。备课时,教师需要做到“大”“小”结合。所谓“大”,即关注教学中的大目标、大环节、大任务。其中,教师对目标的制订要指向教学需要达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对课堂结构与环节要有一定的规划,并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所谓“小”,即充分考虑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具体来说,除了确定好目标、设计好任务之外,还需要思考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达成这些目标要组织怎样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安排合适的学习方式,如独立思考、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全班共学等。同时,如何更好地组织师生对话与反馈,也需要教师仔细考虑。
  最后,课堂教学应当是浪漫的。约会当中的浪漫,通常体现于双方之间的默契——彼此未必需要把所有的话都讲出来,可能只需要一种语气、一个停顿、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任何表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有了默契的课堂文化,不需要太多提示,教学互动和师生对话的深入就能自然達成。需要教师警惕的一种现象是,认为教师讲过了就是教过了,教过了就是学过了,学过了就是学会了。事实上,正如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知识不是传递的,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很多时候,学习是在静思和领悟下发生的,教师在为学生划定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任务、组织交流反馈的基础上,更加需要给予学生信任、引导与陪伴。此外,课堂教学还要有留白的艺术。恰当的留白能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空间,留下持续学习的期待。
  (作者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小学教育系主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委)
其他文献
新时期的教研转型强调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向基于实证的教育研究,它顺应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学校教研应领悟教研转型的精神,使教学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与教育科研融合,逐步迈向科学化。基于此,建构科学、适性的教研文化十分必要。  一、教研文化展现教研的价值取向  教研文化是基于学科内涵,凝结在实践之中,可被传承的教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创新素养等,是教研组织的思想统领,
红色歌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部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将红歌作为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借助红歌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德育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红歌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运用策略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可以提升德育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