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包浆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有好的水和蔬菜豆腐,
  碎步晃悠,
  在城市也能看见苍翠的山峦,
  可以实现自己的陶瓷想法,
  还能以此为生,
  岁月清简。
  日语中有一个从汉语中引申过去的词:“寂”,指时间的光泽,换作中文,或许可以解释为“包浆”。这是个描述中国古董的专业术语,指的是岁月流逝,在古器物上留下的某种质感色泽或是光彩。一件器物可以在使用中提升其价值和美感,一个城市也是如此。也许,大多数人不再喜欢时间积累的价值和美感,我们已经把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这个最最需要沉淀的部分认为是过时的了,但是恰恰只有时间的润泽才可以产生情感的眷恋和温度。
  关于景德镇的故事,是可以写很多很多的。
  一个依靠手工艺而存在千年并名扬天下的城市,地球上应该没有几个吧?
  谈制瓷优势,工艺高超或是成就斐然的文字实在太多,的确,这些都是事实,但并不是这座城市的全部。
  虽然在这座城市生活,但并没有什么鲜明的印象,这也自然,每天都在昌南街市里穿梭,熟悉这里的水土方言饮食和随处可见的陶瓷,仿佛一切和呼吸空气一样再寻常不过。
  当自己真正开始了解景德镇的时候,才知道熟悉和了解的区别实在太大。
  了解陶瓷,便触摸到景德镇的血脉;但读懂城市性格,才能亲近景德镇的灵魂。没有包浆的城市是毫无魅力的,而我所说的景德镇包浆,一直都在。
  景德镇有着一种深入浅出的气质,乍一看,陶瓷遍地,五花八门,很热闹,但仔细一品,无论什么花式的陶瓷背后,总是一段清淡安静的创作过程,单调而又丰富,于是,你便愿意接近,了解进而深入。
  尊重,指的是对于历史,工艺以及手工从业者的尊重,不立文字,口口相传,但就算立了再多的文字,工艺的延续也只能依靠手艺人年复一年的积累和实践,看书是学不会制瓷的。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传承方式满是禅机:利坯学徒先要磨几个月利坯刀,刚学青花的十几岁少年得在一块泥坯上画长长短短的线条,画了刮刮了画,学画粉彩必须先用料刀把色料和油充分调和,一做就是两三个小时……你能忍受所有的寂寞和枯燥后,师傅会慢慢的教你,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剩下的靠自己,如果讲究方法,保持不断的新鲜感并勤奋刻苦,就能学得一流的手艺。在景德镇,很多陶瓷艺人的生活随意而自由,画画,打麻将,下馆子吃饭,没有打卡考勤扣工资,心情好画两笔,心情不好睡到中午起床也无妨。一千年来,有陶瓷手艺的人,在景德镇混一碗饭吃,不难。
  包容,指的不只是一种胸怀,还是一种眼光,它乐于去看那些不那么成型的事物,不势利也不粗暴。仿佛就在这几年间,景德镇成为了太多人的乐土和实现想法和梦想的基地,甚至,成为了家。她没有大城市那种金属感的压力,一点也不排外,房价不高,生活成本不高,慢慢走过小街小巷,不用在乎比较和别人的眼光,皇城根下会让人流连的不知路径,但大有大的可观,小有小的可人,这里有好的水和蔬菜豆腐,碎步晃悠,在城市也能看见苍翠的山峦,可以实现自己的陶瓷想法,还能以此为生,岁月清简。
  景德镇给人十足的安全感,这安全感来自方方面面,来自街头三块钱一碗的担担面,来自在路边可以买到大婶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来自那些穷开心但是追逐陶瓷梦想的年轻人,来自陶瓷作坊里熊熊的窑火……走在那些已经所剩不多的老弄堂里,仿佛时光不曾远去,不是做作,这个尊重手艺包容人事的小镇,是真的不曾远去。
  大江南北很多大城市,包括一些所谓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日新月异,那些本该留存下来的特色,风情,传统,年轮,性格被毫不留情的碾碎。在这些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或者从酒店的窗口外眺,密密麻麻且千篇一律的街道,楼宇,灯光,基本上实现了无差别化的城市面貌,让人没法分辨自己身在何处,待在酒店里,甚至连它们该有的气候差异都浑然不见了。
  除旧布新固然必要,但保留一些该保留的,容忍一些可留恋的,让人有所眷念,有所念想,不也很重要吗?总觉得,现在人总是在叫嚣文化,但实际上,我们的文化是有“文”而无“化”,文化大多遗留在卷经浩繁的故纸堆里,凝固于曾经琳琅满目的人文遗物中,却远没有融入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观念和生活中。
  在景德镇,这样的城市性格和文化依旧被保留了下来,虽然拆迁依旧,老建筑依旧倒下,但大部分的东西都在技艺的流传中被留存下来。那些在利坯车上旋转的泥坯会诉说不变的故事,影响我们的美感。最庆幸的是,景德镇没有被时代落下,成为一部迂腐陈旧的工艺字典,他有着新的生活美感,或许是无序中的美感,但这不意味着景德镇会一股脑的抛弃过往,抛弃过往给予我们沉淀下来的生活。景德镇用自己的胸怀接纳所有的意见和想法,我以为,认识城市和文化,抑或是认识自己,都要有一些超出自己预期以外的思绪,我们太需要抛弃一些成见,抛弃我们固守对待历史的方式。
  景德镇不该只是一座手工城市那么简单,她应该是一种感觉,一种气质,一个给人们呼吸新旧空气的所在,新的极新,旧的极旧。伟大的城市,需要有人不断传颂她的故事,放大她的细节,但更需要新的河流去扩充,那才不至于干涸,因为岁月是流动的。
其他文献
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  甜味是一种人类本能喜欢的味感,它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现在许多研究与报道摄取过多的最常见的甜味剂—糖,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肥胖、高血压之类。但这不代表糖或甜味剂本身不可取,相反那是从古至今,人体所必需的东西,所以我们对甜味表现出会本能的好感,只是我们摄入过多,失去了平衡而已。  我们对茶中的“甘甜”也会表现出
期刊
北京春伦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目前春伦茶业门店位于北京马连道街京华茶城143号,办公地址位于海淀区北蜂窝路中盛大厦101室。公司隶属于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它是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福建春伦茶业集团位于闽江沿岸城门经济开发区,主要生产各种“春伦”牌茉莉花茶、绿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白茶、茶饮料、保健茶以及高
期刊
普洱茶的品质是天地大秘,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时间知之。当年的茶商们虽深知其秘而无力表述,但他们知道,自己所创造的口味将随着漫长的陈化过程而日臻完美。会完美到何等地步,他们当时还无法肯定。享受这种完美,是后代的事了。  中国茶的历史很长,而由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普洱茶究竟是什么时候被人们发现,什么时候进入历史的?  那么,就让我把普洱茶的历史稍稍勾勒一下吧。  中国古代,素来重视朝廷兴亡史,轻忽全民生
期刊
3月2日,杭州龙井茶业集团联合中国肢残人协会、省市区残联、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及茶界爱心人士共同开展“品国饮龙井,献助残爱心”御牌西湖龙井助残义卖活动。  杭州龙井茶业集团捐赠御牌西湖龙井春季新茶作为义卖品,邀请茶界爱心人士,现场进行爱心认购,认购所得将用于帮助脊髓伤友的健康维护。据了解,用于爱心捐赠的认购茶品为御牌西湖龙井的顶级茶御十八头茶,曾在去年的一场义卖会上拍卖到18万元/斤的天价。本次活
期刊
忽然想起一句话:黄山毛峰是茶中隐士,从云中而来,带着云中气质,所以,它的个性含蓄恬淡,只有多冲泡几次,方可解其中滋味。连一向性格奔放的春尾茶都如此温和,那么春茶所做的极品黄山毛峰,又会怎样飘逸不凡呢?  我们的寻茶之路,就在这样的疑问中开始了。  徽茶之旅行程:  第一天:徽州区、屯溪区  第二天:屯溪区、歙县、黟县  第三天:屯溪区、黄山区  北京马连道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在这里做生意
期刊
2013年3月6日,北京茶届女杰“靓丽动人庆三八”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茶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北京老舍茶馆、黛尔梦德服饰公司承办。  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茶业协会秘书长付光丽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陆尧主任及北京吴裕泰茶叶有限公司、北京二商京华茶叶有限公司、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等茶届女杰40余人。央视网、中华时报、中外烟酒茶问道、海峡
期刊
目前浉河区茶产业虽然虽然前景可观,但也着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们相信在全区的努力下,虽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张广成  为了更好地向茶企、茶商传达,进一步落实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2012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抓好信阳浉河茶叶产业集群试点”的指示,本报记者采访了信阳市浉河区茶叶管理局局长张广成,张局长长期奔走于浉河区茶叶发展的最前端,言语间流露出对浉河区未来茶业发展的憧憬与肯定。  记者:请问
期刊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华茶人联谊会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 /北京市茶业协会/北京市商业联合会  支持单位: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城区广外街道办事处  北京乐茗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黛尔梦德服饰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  北京二商京华茶业公司/北京更香茶叶
期刊
2013年3月2日,本刊在马连道西里站茶博会茶城一楼天株茶叶进行了读者俱乐部的一次茶友品茗会。  目的:  了解中国红茶品类特点,认识红茶文化。  特色:  1.自带茶叶:参加人员自带红茶,不限级别及种类。  2.茶艺欣赏:由天株茶叶的茶艺小姐为各位一一冲泡红茶。  3.牛奶调饮:了解并学习西方的红茶冲泡方法。  通过此次红茶品茗会,各位朋友们了解到了红茶的发展历史,红茶的分类以及红茶的品鉴,并了
期刊
眼前的施丽君不施粉黛,目光柔和,很难想象她和丈夫林有希一起执掌着“天湖茶业”这样的一个赫赫有名的茶业帝国。  1997年,对于林有希和施丽君来说,这一年特别难忘。那年,因为国企解体,在福鼎的国营企业里安安静静地工作了十几年的夫妻两个双双下岗了。以前在国企的时候,他们是茶叶方面的技术骨干,但是下岗之后,却发现在现实面前,他们那些技术似乎一无是处。  为了谋生,也为了能让自己多年所学能有施展的舞台,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