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课堂教学融入“教会、勤练、常赛”实践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2021年1月《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发布,首次根据“教会、勤练、常赛”的思想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学习活动”“练习活动”“比赛活动”。这是对“教会、勤练、常赛”具体化和微观化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以小学篮球运动教学为例,阐述《方案》中体育课堂教学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的做法,以呈现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篮球课堂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的设计思路
  思路1:在教学重点上,学、练、赛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篮球技术动作本身,而在于篮球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学生切实学到了篮球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要点。
  思路2:在练习方法上,学、练、赛的内容不再单一和枯燥,而是有了更多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练习中多方位体验技术动作的应用要求。
  思路3:在教学形式上,学、练、赛的内容不再缺少应用内容,而是补充了比赛,学生能够在比赛的情境下巩固和提升篮球技能。
  思路4:在学习方式上,学、练、赛的内容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理解篮球技术的应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观察和分析能力,形成篮球意识。
  二、小学篮球课堂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策略
  融入“教会、勤练、常赛”思路的篮球课堂教学以“比赛”情境为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将技术在比赛中应用的要点和应用情境进行归纳形成系统的体系。利用课堂教、练、赛的环节,真正结合比赛情境,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篮球技术的应用,在课堂学习中切实提升篮球技能。以《传接球技术》一课为例,以“传接球的应用”课堂主要教学环节为主题,讲解什么是融入“教会、勤练、常赛”思路的小学篮球教学。
  1.“教会”:重点介绍技术应用要求,简单体验技术动作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或使用视频、挂图、卡片形式,介绍相关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技术动作应用的目的和作用,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对于比赛中传接球的使用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之后简单讲解和练习技术动作方法,让学生具备简单的传接球能力。
  教师通过视频或挂图等形式展示,引导学生研讨总结出传接球的作用:使篮球脱离人员密集区;执行快攻时将球快速推进到前场;将球传给无人盯防的队友,创造投篮机会;通过传切、突分配合创造投篮机会等。引导学生掌握传球要点:精准,出其不意,看准防守者的空当进行传球。引导学生掌握接球要点:彼此呼应,明确接球位置,创造接球路线。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解不同传球的技术动作和接球的方法及应用要求,并简单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2.“勤练”:比赛情境下进行练习的同时兼顾技术规范
  经过上一部分的讲解,学生对于传接球应用有了理解和认识,教师根据应用要点安排相应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接近比赛的情境下体验和验证特定情况下传接球应用的知识。教师需精讲,并给学生留出练习的时间。
  在练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一定要停下,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技术应用的问题,快速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传接球技术在特定的比赛情境中是如何使用的,之后继续进行相同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正确体验技术的应用。在练习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因人而异地安排简短的技术规范练习。
  练习内容:“两传一抢”游戏。
  练习要求:所有学生分为若干组,每3名学生为1组,每组1个篮球,2名学生传球,1名学生在2名传球者之间抢截球,持球者不可持球走或运球,防守队员如能利用手部触球,就算抢截成功(脚踢到不算),被成功抢截的传球者变成抢球者。
  师生问答:若干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停止练习并提问:“你应该怎样将球安全传出?”引导学生回答:观察防守队员的动作,寻找空当用准确、快速的传球动作传球。防守队员重心低,那就采用头上传球,如果防守队员高举双手,就可以采用体侧传球等。教师继续提问:“接球队员如何协助队友传球?”引导学生回答:移动自己的位置改变同伴传球路线,同时与队员进行呼应,使防守者难以防范等。
  教师安排学生继续该游戏的练习。
  3.“常赛”:由修改规则的比赛,逐渐过渡到正式比赛
  该部分的重点在于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和提升已经学到的传接球特定情况下的应用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比赛不一定要用真实比赛的形式和规则,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规则的修改。如,比赛人数的增减、分值的修改、限制技术动作的使用等。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系列课堂中的比赛将逐渐过渡到正式比赛的形式。如,传接球技术采用3vs3比赛,并将规则进行了修改,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升传接球的技能。
  比赛类型:3vs3篮球赛。
  比赛要求:6名学生1组,1个球,3名学生进攻,2名学生防守,1名学生替补。要求进攻传球3次以上才能投篮,球进得2分,未进碰篮网、篮板或篮筐得1分,累计5分后交换攻防。
  比赛提示:进攻方重点强调本课练习的传球和接球的要求;防守方重点强调对持球人的防守;对无球人防守和投篮不做明确要求,随后续课程逐渐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一节课的容量不大,练习的也仅是相应技术的某一个或几个应用要点和要求,但随着课程的推进,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会逐渐完善,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会越来越好,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断增加,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也会进一步深入。
  三、小学篮球课堂融入“教会、勤练、常赛”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对篮球技术及其应用要点有较深刻的认识,且需要逐渐形成完整的技术学练体系
  教师只有深刻认识篮球技术,才能从篮球运动整体上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练习方法,并在不同年级和不同技术之间形成逐步提升,螺旋式上升的教学。
  2.新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技术,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技术
  学生对技术在比赛中应用的要点理解之后,会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在应用技术时存在哪些不足,之后会根据自己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升不足之处,逐渐形成个人的篮球技能。
  3.教师的提问非常关键,提问的问题体现教学理念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提问是关键环节,如果提问只注重有关技术动作规范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退回到了常规教学模式中。而如果教师的提问注重的是技术在比赛中什么时机使用,怎么使用是合适的等,那么这节课才是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的课。
  4.篮球是开放式运动技能,不要过于拘泥统一管理和整齐划一
  常规教学强调的是管理和一致,所有学生的位置整整齐齐,根据教师的要求统一完成动作的学练,这与篮球开放式运动的属性是相矛盾的。新的课堂教学要敢于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在特定的空间内自由发挥,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5.小学篮球教学要使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场地器材
  根据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行业标准《小篮球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规范》,小学篮球教学要使用国家规范的场地器材标准,让学生们能够在符合身心特点的场地中进行学习、练习和比赛,从而更加科学地提升篮球技能。
  参考文献:
  [1]廖玉光,殷恒婵.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史红亮.运用“基于比赛”的篮球教学理念有效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J],中国学校体育,2019,38(3):52-53.
  [3]张庆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之管见[J]中国学校体育,2019,38(4):34-36.
   [本文系北京教育学院2020年重点关注课题《小学球类“实战比賽”主题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DGZ2020-04)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作为2019年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青年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大学生冰雪嘉年华于12月9日—13日在哈尔滨体育学院举行。本届活动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来自中国、保加利亚、波兰、克罗地亚、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的大学生运动员将参加冰壶、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项目的友谊赛以及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克罗地亚与拉脱维亚是首次派队参赛,参赛国家数量也首次达到
一、观察外在表现,剖析产生原因  在研讨中,部分教师认为要解决“不合群”的问题,首要工作是要善于发现这些“不合群的学生”,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许多人认为“不合群”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也可能受到后天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论坛研讨中辽宁朱丹、浙江沈烨、山东王卓铭、甘肃王宗社、甘肃金智宏、山东牟保真、浙江陈淳福、辽宁杨水霞、四川阎光辉、陕西赵俊萍等教师的观点梳理总结了“不合
足球定位球技术是一种灵活的进攻和得分手段,特别是在比赛僵持局面下,定位球往往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将定位球按照预定的路线踢到预定的位置,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以感受踢球的力度、击球点、踢球的方向等,培养定位球的球感。但是,常规的定位球练习比较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形成挫败感。  为此,笔者使用学校废弃的用品和已有的器材,自制定位球练习器,能有效提高学生练习定位球的兴趣,提升学生踢定位
一、案例背景  前滚翻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技巧类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做前滚翻動作会出现分腿、低头不充分、团身不紧等动作不到位的问题,且较难改正,这使得原本优美的前滚翻显得比较难看。于是,笔者在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二、案例描述  2014年11月6日,为使四年级学生进一步掌握前滚翻抱膝起动作,我安排了“前滚翻抱膝起立”的
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教师的首要价值就体现在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被学生直接感知的存在。这时教师应该针对知识点,有足够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点[1]“教学方法”的研究实际上是探讨如何将“知识点”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操作性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可以从直观教学、语言提示、场地变化、器材辅助四个方面有效运用“教学方法”。  一、运用直观教学:感知动作
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全员参与是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作为县名优教师,笔者在校内经常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促使体育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采用校本教研、专题教研、名师带徒三个路径同步走的策略,致力于打造促进教师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教研模式。  一、校本教研——抓基础  校本教研活动方便教师参与,学校规定时间,由教研组长领衔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性质中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入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体育与健康》教材上“健康教育”部分也相应涉及心理、生物、化学、政治、德育教育等学科的相关内容。由此导致一些体育教师在进行健康知识教学时,出现不知道教什么内容,不知道
合作学习在现今的体育教学中运用十分普遍,但教学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往往会表现出形式性、无效性。分析其原因,一是对合作学习内在规律把握不足,二是对合作学习的运用不够科学合理。结合体育教学特征,想要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构建呢?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认为应该从合作学习动力的构建,合作学习机制的构建,合作学习思维的构建3个方面着手,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互助性都能在合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减轻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项政策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4 2 1”模式家庭的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难度增大,加上各种社会风险不断增多,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困境  1.计划生育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弱化了家庭经济供养能力。调查显示,被访的计划生育家庭经济状况
最佳投稿时间:  第9期:2020年7月7日-7月22日  第10期:2020年8月7日-8月22日  第11期:2020年9月7日-9月22日  第12期:2020年10月7日-10月22日  注:除专题稿件外,也接收自然来稿。  第9期:教研员学校联系点制度的有效实施  撰稿提纲:  1.应如何认识教研员学校联系点制度及其意义?  2.当地建立了怎样的联系点制度,采取了哪些实施形式?请谈谈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