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乐(二则)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读是一杯香茗
  □ 马轶飞
  夜读是一种爱好,在夜深人静时读书更是一种享受。
  在寂静的深夜里,无论你是读林清玄的散文,还是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一样地使你感叹生命的变幻莫测,一样地使你陶醉在夜读的氛围里。
  夜读,虽然缺少了白天的阳光明媚,但夜的宁静更增添了读书的理念。你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写字桌前或倚在床上,翻阅着自己心仪的书籍;你可以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浮想联翩,还可以为沈三白的《浮生六记》而叹息人在旅途的坎坷。捧着书本,你会将白天的烦恼忘却,驰骋于书的海洋里,和书中的人物共命运、相依偎。
  夜读,是读书人的心灵启程。假如说白天的工作是为了生存而忙碌,那么夜晚的阅读就是寻求精神上的抚慰。书里的故事点点滴滴融化进了现实的生活里,面对身边纷杂变化着的世界,曾经的困惑、浮躁被宁静的夜化解了,心灵的醒悟呼唤着更高一层的境界。
  夜读,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对功成名就的伟人来说,“秉烛夜读”是他们勤奋学习的阶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小说很精彩,而他挑灯夜读的精神更令我们读书人钦佩。福楼拜住在塞纳河畔时,他书房里的灯一直要亮到清晨才熄灭。久而久之,他的窗户竟成了渔夫们夜里行船的灯塔。
  夜读,是一杯香茗。月光铺洒的夜里,身边的一切都进入了静止状态,只有柔和的灯影伴随着书页的翻动声,书在灯影的映照下散发着文字的独特清香。
  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夜读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夜读更能铸造每个读书人的思想境界。
  
  茶香伴读
  □ 徐学平
  闲暇之余,沏一壶茶,捧一本书,无论是独坐阳光明媚的窗前,还是伏案烛光摇曳的灯下,任茶香和书香缓缓地交融,于是生活中的各种烦杂便全然挥去,剩下的只是一种如水的心情和隽永的心境。
  许多的时候,我喜欢到书本里去寻找一份心灵的慰藉。翻开略略泛黄的书页,游走在优雅的文字之间,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尘世的一切喧嚣皆与我不再相干,风也罢,雨也罢,雪也罢,一律都成了远方的风景。觅得一本好书来读,常令我爱不释手,废寝忘食,非得一口气读完才肯罢休。然而,在这精神享受之余,倘能再捧上一杯好茶,偷得浮生半日闲,其情,其境,则更是难以言表。
  提及茶,这显然是伴读之首选。一盏茶壶,一只茶杯,或沉思,或啜饮,茶香萦绕于心,犹如微风拂面而来,立即倦意全消。时间久了,自然便养成了这般习惯,凡是捧书来读之时,总会沏上一杯自己喜爱的茶,否则,便感觉少了许多滋味。我既偏爱读书,又嗜好饮茶。在我的心目中,读书与品茶一样,全然宛若与佳人私语,你只能在慢慢的交流中,才能品味到她的妙处,感受到她的精髓,并会自然而然地滋生出某种永难忘怀的依恋。
  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香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茶香又适合不同的阅读。绿茶清香恬淡,适合于读散文;红茶醇香浓厚,适合于读小说;而花茶芬芳浪漫,则是最适合读诗歌了。读到精彩处,轻轻呷上一口,顿时感到齿颊留香,此时此刻,书香与茶韵交融,使人不由得有些飘飘然。时间仿佛早已凝固于这一刻,整个世界似乎都进入书中描绘的一切,让人生出无限遐思。我在读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时,这种感觉似乎格外强烈,依稀可以听到边城女子甜甜的呼唤,还有一只船,载了好多的湘西民俗,在沅水里飘啊飘的,似乎还隐隐觉得耳畔就有沅水的涛声。
  品茶可以清心,读书可以明智。书卷在手,清茶在杯,暗香浮动,如江南的水莲荡起层层涟漪,一圈圈地弥漫……一切尘嚣悄然远遁,令人心境清澈、物我两忘。一个人,读书读到如痴的程度,摒弃了尘俗之思,杜绝了物欲之念,惟有书与茶的清幽之味。这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心中的富有,进入一种无我的散淡之境,那些名利场上的事情,在这里显得是何等的琐屑其小,早已不值得挂于心上。
  读书时,有茶香相伴,性情会超于平和,心境会得以净化,生活也许就会因此而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从容。以平常之心从容地去面对生活,这不正是人生的一种至高至纯的境界吗?
其他文献
须弥藏世界1,大块得浮丘2。岩际悬龙窟3,寰中构蜃楼4。野人惊问答5,此地只邻鸥6。归路应无路,十洲第几洲?  ——[明]丁一中《鼓浪屿》    1须弥:佛教传说中的山名。2大块:自然界。浮丘:指鼓浪屿。3岩:日光岩,岛上的最高峰。龙窟:指洞穴。4寰中:岛内。蜃楼:喻指岛上各种建筑。5野人:岛上居民。6邻鸥:与鸥鸟为邻。《列子·黄帝》说从前海边住着一个人,经常和那里的鸥鸟亲近。后来他的父亲要他抓一
期刊
记忆中,童年里总是有玉米糊糊,有玉米糊糊的日子,就有妈妈的爱,有了妈妈的爱,童年就不再有苦涩,玉米糊糊也吃得津津有味。  我不得不承认,妈妈确实是心灵手巧的。许多孩子多的家庭,和我们一般光景,也几乎是天天稀米汤、玉米糊糊地度日,他们整天嚷嚷着吃不下这样的伙食,我和哥哥姐姐们,却是不吵也不闹,安安静静地围在妈妈身边,瞧妈妈给我们做玉米糊糊。  现在看来,其实玉米糊糊做起来再简单不过。妈妈先是把家里老
期刊
素有美食之都的上海,餐馆饭店鳞次栉比,各帮各派菜系林林总总,美味佳肴不胜枚举。若要问起上海滩川扬菜哪家好,屈指数来,上海绿杨村酒家当仁不让。难怪著名的书画大师美食家钱君品尝上海绿杨村酒家的美点佳肴后,留下了“国色天香,天厨妙味”的墨宝。    悠悠中华老字号    上海绿杨村酒家是“国家特级酒家”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建于1936年,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以富有特色的川扬菜肴和维扬细点而闻名遐
期刊
我不精厨艺,只能应付日常三餐,若碰到家里来客人等重要场合,我一般都退居二线位置,由先生掌勺。儿子常年吃我做的饭菜,也腻味,曾郑重建议我最好去厨师班进修一下,弄得我哭笑不得。  每天奔波于两点一线,推掉很多应酬做饭给儿子吃,朋友都认为我这样是小题大作:孩子已经读初中,该培养独立能力了。听此话我一笑了之,一来我的确脱不开身,二来我觉得独不独立不在于孩子会不会做饭。作为母亲能亲手给自己的孩子做饭,挺幸福
期刊
母亲是个小学教师,又是个能干的家庭主妇,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家里人口多负担重,曾有好多年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为给家里单调的饮食添点色彩,母亲煞费苦心,夏天做坛子菜,冬季熏腊味,把拮据日子的餐桌打点得有声有色。  每年夏天瓜果菜蔬上市时节,母亲早早把坛子刷洗干净,扎扎实实做好几坛坛子菜。七月流火,新豆上场。母亲必买十多斤颗粒饱满的黄豆,洗净用水泡十多个小时,用猛火煮开再改小火慢慢熬煮,直至豆子酥烂
期刊
对丝路明珠——吐鲁番的认识,始于少年上地理课,知道那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一个地方。后又拜读了闻捷的组诗《吐鲁番情歌》,对吐鲁番从此就充满了一种向往,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亲临这葡萄王国一游。今年盛夏时节,我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这块古丝绸要道上的塞外绿洲。  吐鲁番位于乌鲁木齐市东部,相距187公里。汽车驶出市区,开上了乌吐高速,途经达板城风力发电站,高高的风车,就像城市的路灯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路的一侧。常
期刊
金华市农业逐步从注重量的生产向质的提高转变,各地围绕生猪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等优势农业,引起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形成了一批高品质、高档次的优质农产品。为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意识,经市人民政府审定,确认以下第六届金华·华东农交会的100只金奖农产品和35只优质奖农产品。    第六届金华·华东农交会金奖农产品          第六
期刊
说起上海百年老字号餐饮业,位于钻石地段南京西路1081弄31号的梅龙镇酒家,可谓无人不晓,更为上海餐饮业的龙头大哥。光阴流逝,梅龙镇酒家一点没有老态,在新世纪越显业绩非凡。    一、清末民初经典上海豪宅风格    梅龙镇酒家为红砖外墙三层砖木结构独立花园住宅,主屋顶的塔楼,朝南正面底层的游廊和大抱柱,都是典型英式豪宅建筑,很有《呼啸山庄》里那种庄园豪宅之韵。庄园豪宅与一般英式乡村别墅的最大差异在
期刊
三鲜暖锅    “暖锅”这两个可爱的字打在我的电脑屏幕上时,一股强冷空气正大兵压境般狂卷着南下,呆会儿我必须穿上最保暖的羽绒大衣出门,而回家时,我将非常渴望“暖锅”这两个字变成现实,热腾腾地坐在那里,等待着我的宠幸。  暖锅是我们过去的叫法,今天不是叫火锅就是叫涮锅,那是因为所用的盛器不同,用的燃料也不同。以前原始,用的是紫铜皮的锅子,大肚皮细腿,中央有个较大的孔,竖起半截烟囱,孔内烧缸炭。擦得铮
期刊
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单位主体为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系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的外派机构,是隶属于中心的非独立法人机构,承担中心的业务宣传及其认证资源的开发。以中心的名义进行市场开拓联络和介绍、市场调研、技术交流,并承担中心规定及授权的属地联络职能的办事机构。    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简介    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QCC),是由商务部流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