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艺术中的竞技英雄们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3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绘式陶瓶(局部)古希腊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最初是古希腊民众取悦众神的一种方式。古希腊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诸多小城邦的集合体。为了自身的利益,城邦之间会联合作战,也会互下黑手。城邦的规模都不大,对于城邦中的民众来说,战场是他们展现个人魅力的地方,就连其貌不扬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
  古希腊人崇尚健康的体魄,在每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运动员们便在运动场练习赛跑、跳远、掷铁饼等体育项目,为参加奥林匹亚竞技做准备。
红绘式陶瓶(局部) 古雅典

  关于奥运会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有人认为奥运会的起源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关,相传他曾帮助伊利斯的国王清理堆满牛粪的牛棚,国王却拒绝履行赠送他300头牛的许诺,愤怒的大力神赶走了国王,继而举行盛大的运动会庆祝胜利。也有人认为奥运会与珀罗普斯娶亲的故事有关。珀罗普斯爱慕比萨王俄诺玛俄斯的女儿希波达弥亚,但是俄诺玛俄斯规定求亲者必须与自己进行赛车比赛,赢得比赛的人方可迎娶其女,失败者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珀罗普斯赢得了比赛,俄诺玛俄斯因此丧命。
  古雅典时期的一个红绘式陶瓶上留下了珀罗普斯的飒爽英姿:他弓着身体,奋力驾驶马车的同时,紧张地向后看,从他随风飞扬的头发可以看出车辆正在疾驰。希波达弥亚站在赛车上,优雅地伸出一只手致意,她与紧张的珀罗普斯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技艺高超的雅典画师以巧妙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向观众展示着古老的神话传说。
  陶瓶上还有其他竞技比赛的画面,在一件黑绘式双耳陶瓶上留下了赛跑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影。黑绘式风格的陶瓶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画家以陶瓶的赭红色作为底色,用黑色涂绘人物形象及纹饰。黑绘式瓶画无法描绘细节,但画家用简洁的图形准确地描绘出运动员跑步的姿态。
  红绘式风格的陶瓶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画师们将陶瓶的背景涂成黑色,画中形象保留陶土的本色,再以黑色或深褐色的线条勾画图像的輪廓、人物的衣纹等细节。在创作红绘式瓶画时,画面的主要线条是以注射器式的工具挤出黑色釉料而获得的,因而具有立体浮雕效果,细节处,则用细笔勾勒线条。因而,红绘式瓶画擅长表现细节之美。
  大部分瓶画都出自无名工匠之手,仅有个别画师出于竞争需要,会在陶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一件出自欧弗洛尼奥斯之手的红绘式双耳喷口罐,描绘了雅典运动员们训练的场面:教练正在指导一名男青年投掷铁饼,身后一男子在认真折叠自己脱下来的斗篷,另有一男子则正在涂抹仆人带来的橄榄油。
黑绘式双耳陶瓶 约公元前500年 古希腊
红绘式双耳喷口罐 欧弗洛尼奥斯 古雅典
红绘式陶瓶 古希腊

  古希腊有四大运动会,运动会期间,为了保证运动员可以安全抵达竞技场,各城邦会停止战火,奥运会因此成为和平的象征。运动会的获奖者不会获得经济上的奖励,奖品通常是由橄榄枝编织而成的桂冠。一件约制作于公元前4世纪的陶瓶上,生动描绘了胜利女神向赢得比赛的跳远运动员授予佩带的画面。胜利归来的运动员们如神话中的英雄一般受人景仰,各城邦会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艺术家们也会为他们塑像。
  古希腊雕塑多由青铜、大理石、陶土等制成,原作大多遗失不存,我们只能依靠罗马时代的复制品以窥其貌,米隆的《掷铁饼者》即是其一。《掷铁饼者》原作为青铜材质,现留存下来的,是古罗马的大理石复制品。米隆的作品表现出运动员即将掷出铁饼的瞬间——他向下屈身,右臂向后摆动,接下来,他将会原地旋转一周并将铁饼投掷出去。米隆聚焦运动员投掷铁饼前的精彩瞬间,将其姿态塑造得无比真实,但当现代运动员企图模仿雕塑的姿态时,却发现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
  古希腊人是向古埃及人学习雕塑艺术的。古埃及人不仅制作木乃伊以保存尸体,也请雕塑家用坚不可摧的花岗石制作雕像,以确保灵魂能够永生。古埃及人的艺术是献给亡灵的。雕塑家不需要创新,他们只需要展现亡者完整的形象——正面的脸和正面的身体。
  古希腊人最初遵循着古埃及人的传统,塑造的雕像身体僵直,且缺少个性特征。但很快,雕塑家们开始探索人体运动的奥秘。米隆并没忘记古埃及人的雕塑法则,他从最能显示各部位特征的角度塑造掷铁饼者的形象,掷铁饼者正面的躯干和侧面的腿,让观众想到了古埃及画家们的构图法则。然而,米隆并不想用法则建构一个僵硬的人体,他想表现的是人——活生生的人。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赞美道:“人是万物的尺度。”希腊人用自己的形象创造了诸神的形象,并且裸体参加体育竞赛,向众神献祭,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正如古希腊艺术热衷于赞颂人的力量一样。德国古典美学家温克尔曼曾以“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来评价古希腊的雕塑艺术,“高贵的单纯”可带给观者喜悦,而“静穆的伟大”则令人感到震撼。
其他文献
小刺猬阿泰感到很孤独,因为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  小兔子说:“虽然你心地善良、举止优雅,但你浑身都是刺儿,大家怕被你刺到!把你的刺收起来,小朋友就會来找你玩了。”阿泰听了小兔子的话,把刺收起来,果然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朋友。
2015年11月至12月苏州博物馆举办了《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策展人别出心裁,将展馆的二楼书画厅北厅以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1525-1590年)的书斋“天籁阁”命名。馆方介绍说,“仇英在此斋客居的时间最久,是他临摹前辈名家的绝佳所在,此次展出的《临宋人画》等佳作均出自此书斋”。确实,根据清代吴升所撰《大观录》,画家仇英晚年曾经客居项家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根据徐邦达先生的考证,仇英于15
摘要:旨在提出1种新的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抗黄芪甲苷(AST)单克隆抗体的纯化方法,从而为制备具有类似活性基团的其他天然化合物的亲和层析树脂方法提供参考。用AST与环氧活化琼脂糖6B(EAS6B)偶联制备的免疫亲和柱从小鼠腹水中纯化抗AST的高敏单克隆抗体(mAbs),与用G-葡聚糖凝胶从小鼠腹水中纯化的抗AST单克隆抗体进行比较,通过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间接竞争ELISA比较2种
江南可采莲  20世纪50年代,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曾出土一件绘有莲池图景的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此后,新都、德阳、彭州等地又陆续发现了数方绘有莲池图景的画像砖。这些造型古拙、线条质朴的文物,将目前所知以莲入画的年代上溯至汉代。  《弋射收获图》整个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分别描绘了“莲池弋射”与“稻田收获”两个劳作场景。位于上方的“弋射图”中,右侧是一个水面开阔的莲池,莲花盛开,莲蓬挺立,莲叶浮于
高古莲曲  翻开中国艺术史,我们会发现,以莲点缀器物,或以莲为器形、以莲纹为装饰,发端于先秦,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不同的时代有着迥异的审美情趣,需要不同的装饰风格与时代精神相适应。春秋战国时期,莲纹多是作为器物主纹,庄重而瑰丽;魏晋时期,器物上的莲花形象流畅潇洒、清瘦飘逸;隋唐时期,瓷器和金银器上的莲花形态丰腴、线条饱满;宋代的莲花形象则素淡清雅;明清时期,器物上的莲纹繁缛精巧、美艳夺目。  早在
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一个温馨的家庭里,丈夫韩尔茂刚刚升职为银行经理,妻子娜拉甜美可爱,圣诞树、苹果、圣诞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玩偶之家》的舞台上一派喜庆而温馨的氛围。然而,音乐、舞美、灯光都在提醒观众危险的存在。那些树,枝節横生,头戴大楼模型的银行职员柯洛泰,正在动摇着这个看似和谐的家庭的根基。  或许这个家根本没有根基。一封信让自负、讲究体面的韩尔茂得知妻子娜拉多年前为自己治病疗养借下大笔钱款
一到十冬腊月,北平大街小巷就平添了一种市声,吆喝“画儿、买画儿了”。  在早年,无论贫富,家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小孩,有钱的人家,都贴在更房、门房、下房或是护窗板上,乡间人家就把年画贴在卧房炕头上,借以点缀年景,又可以哄哄孩子。    沿街叫卖年画,在清末民初的平津两地都极盛行。虽然全国各省都有这种木刻年画,可是风格俗雅,各有不同。华北地区最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西边的杨柳青、深州附近的武强县和山东
常玉的艺术,始于花卉而终于裸女,表面看来是受到20世纪巴黎艺坛的熏陶,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却是东方文人素养的延伸。他身处中西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长期立足西方文化的核心,而始终亲近东方文化;流淌着传统血脉,也时刻体验时代新貌。如此东西古今,因缘融通。  1965年12月17日,常玉迎来他人生最后一次个展。他的挚交勒维夫妇,在家族位于巴黎蒙帕拿斯绿磨坊街的别墅隆重地为常玉举办展览。展览开幕当晚,中外好
在楚先民的精神生活中,无论是天神地祇还是人鬼,都是那么有血有肉、奇谲瑰丽,富有艺术魅力,这无疑为后来楚人文学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础。而音乐艺术也是这种艺术风格的产物。  《芈月传》片头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芈月吹奏排箫的画面。在剧情中,小芈月被打发至王陵守陵时,在风冷夜寒的荒野之中,姑姑教会了她吹奏排箫。在之后的其他场景里,也多次出现芈月用排箫吹奏楚国情歌的场景。音色深沉的排箫,将人
拉神供奉盒乔林款竹根雕刻兰亭修禊图笔筒清 故宫博物院藏  “瓶碗官窑亦恒见,笔筒一握见殊常。宣和书画曾经伴,南渡兵戈幸未亡。火气全消文气蔚,今人如挹古人芳。不安铜胆插花卉,拈笔吟当字字香。”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一天,7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心情甚好,看到书案上的一只官窑粉青笔筒,紫口铁足,釉面莹润,底足修胎规矩,施酱釉,颇有宋瓷的风采,不免发思古之幽情,御题上述七言诗一首,事后还将其錾刻在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