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几个理念。
1 教育管理的本质属性
1.1 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1.2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1.3 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2 新形势下对教育管理的新要求
2.1 强化人本意识,营造和谐教学管理氛围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尤其做为担负基础教育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在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更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因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要热爱教师、尊重教师,干群之间要民主平等,创设和谐的管理氛围。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2.2 强化科学意识,营造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氛围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的角色,因为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学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意识,潜心研究管理工作,努力去营造科研氛围,向科研要质量;其次,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向科研化方向发展。
2.3 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现在可谓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方面。首先是意识创新。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管理工作者就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在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新时期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对教师综合素质及文化业务的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学业水平的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等,都将成为我们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强占制高点,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去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我们不但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更要管理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去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才能创造出有竞争能力、有进取精神的学校。才能使学校教育教学能够有鲜活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有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的教育理念。
1 教育管理的本质属性
1.1 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1.2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1.3 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2 新形势下对教育管理的新要求
2.1 强化人本意识,营造和谐教学管理氛围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尤其做为担负基础教育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在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更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因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要热爱教师、尊重教师,干群之间要民主平等,创设和谐的管理氛围。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2.2 强化科学意识,营造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氛围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的角色,因为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学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意识,潜心研究管理工作,努力去营造科研氛围,向科研要质量;其次,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向科研化方向发展。
2.3 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现在可谓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方面。首先是意识创新。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管理工作者就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在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新时期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对教师综合素质及文化业务的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学业水平的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等,都将成为我们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强占制高点,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去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我们不但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更要管理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去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才能创造出有竞争能力、有进取精神的学校。才能使学校教育教学能够有鲜活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有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