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真正意义的高考改革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nu_l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高考,“看点”颇多。
  一是地震灾区,高考延考,涉及四川、甘肃地震受灾地区的12万考生。
  二是全国不少地区,在教育部的推动下,逐渐改革招生录取方式。要么把某一批次全部改为平行志愿录取,要么在某一批将传统志愿录取与平行志愿嫁接,为的是降低学生对志愿填报的焦虑。
  三是江苏今年实行新高考方案。这个方案号称具有多元录取的诸多特点,却在高考成绩公布时,将不少家长和考生弄得泪流满面。根据新方案,一门考试不理想,要么造成“特征分”不达线,要么造成“等级”不过关,都可能失去报考某一批次高校的资格。极端的例子是,南京当地文科“特征分”状元(语数外三门考试总分),因为一门选测科目的测试等级为B ,从而不能报考北京大学。
  这三个高考事件,放在一起,颇有意味。
  第一件事,可谓“被逼无奈”,但这件“无可奈何”事,却颇有意义,不但体现了高考的人性化,更探索了另一种可能——每年是不是可以举行多次高考。
  此前,有上海、北京等地,曾实行过春季高考,其意图是希望给考生多次选择的机会。但是,由于春考针对秋季高考的“落榜生”而设计,且主要为二本高校参加录取,由此使春季高考的场面越来越冷清,目前只剩上海还在艰难支撑。而灾区的高考,却不然,可以视为一次独立的、完整的高考过程——所有高校都在这次高考中,有具体的录取名额。将这种高考的经验推广一下,我们其实完全有能力,在一年中举办多次高考,从而降低一次高考对学生命运的决定作用。
  这背后的深层问题是,掌握录取主动权的高校,以及拥有考试组织权的政府管理部门,愿不愿意承担组织多次考试的成本,以及进行多次录取的成本。受制于“成本”的思维逻辑,可以在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改传统志愿录取方式为平行志愿录取方式,从本质上说,由于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整个录取和投档过程,很轻松就得以实现,高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并不会为此付出额外的招生成本。但这种近乎举手之劳的“改革”,却被管理部门认为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举措。对于这一“改革”,我们需要看到,虽然它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焦虑,减少了高分落榜的可能,但是,却进一步增大了分数在录取中的作用,降低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针对平行志愿录取方式的问题,不少专家呼吁,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具体方法是,考生可以平行填报几所学校,档案可以同时投到几所学校(而不是现在只能投到一所学校,完成一所学校投档,整个投档过程即结束),可以被几所学校同时录取(而不是只能被一所学校录取),然后再做出选择。实现这样的录取,很显然,由于需要考生确认、存在招生缺额,高校的招生周期会拉长,而“宝贵”的教育资源可能会浪费。
  对于这样的建议,有关教育部门的回应是,“可能性不大”——不但花的“招生成本”大,而且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太低。
  再来分析江苏推出的改革,名为“多元录取”的招生规则,其实是对原来的高考科目进行了拼盘游戏,所有学生参加考试的语数外三门,成绩统计为“高考特征分”,高考录取时,以“特征分”划录取控制线;考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测的两门科目,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公布,高考填报志愿时,填报一本高校必须满足2B,具体高校可提出自己的等级要求。在这样的录取规则下,以前五门课程总分高的学生,因为一门功课发挥不佳,就可能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这种改革能否实现降低学生学业压力,真正改变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许多人深表怀疑。
  在江苏这次改革之初,已有学者建言,此“多元录取”,是“伪多元录取”,真正的多元录取,该是结合学业水平考试(类似于高考成绩)、学生中学平时成绩、社会服务表现以及大学对学生进行的面试成绩,综合评价并录取学生。而不是在集中录取的框架下,把科目拆散,取不同名字,设立不同的条件,就成了“多元录取”。这种方式,不仅考察内容依旧为“一元”,即学科知识,而且,更加重学生学科学习的压力。可惜这一建言被淹没了。
  不难从以上三件事,归纳出当前高考改革的大致思路:常态下的高考改革,其立足点是不改变集中录取规则、不增大招生成本、不降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由此进行科目调整以及投档方式调整。而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尝试增加招生成本,推出多次考试。这种思路,还可以用以解释过去10多年中,我国高考改革的总体走向。
  有待思考的是,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现状,以及大学人才培养现状,是不是已经到了彻底改革高考制度的“迫不得已”的时刻。在笔者看来,相对于震灾的有形压力来说,我国教育的质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有关管理者“朝素质教育又进了一步”的自我满足中,日益下降,令人担忧,同样已经给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时我不待的压力,如果还以高考招生成本会增加、资源配置效率会下降、改革会出现公平问题等各种理由,不进行真正意义的高考改革,或者只追求“改革”的象征意义,那么,现实中的应试教育之风会越演越烈,人才的个性和人格,将在这样的教育中受到更严重的影响。(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第二話 宽容之心
先说张灵甫  张灵甫,陕西西安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35年,他在胡宗南的第一军第一师任团长时,枪杀了妻子吴海兰。被捕后供称是因怀疑妻子不贞,但后来他对1945年同他结婚的妻子王玉龄说,是因为吴海兰拿了他的东西。多年后,张的部下刘光宇告诉王玉龄,吴拿走的是机密文件。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灵甫获释,在第七十四军任团长,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在武汉保卫战的万家岭战斗中,张灵甫率敢
从1965年起,上海在皖南先后建立80家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一个以地方軍工生产为主的全国“小三线”中最大的综合性后方工业基地,前后经历24年。  在“小三线”基本建设时期,安徽与上海建立了良好的互助与协作关系。安徽各级党组织对“上海小三线”的基本建设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解决人力、物资、交通、用地等方面的困难,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上海小三线”建设也在发挥巩固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作用的同时
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的你跑到小卖部,买上一瓶冰镇的罐装饮料,用食指轻轻一勾易拉环,罐子便轻而易举地被打开了,美味的饮料顺着喉咙流进肚子里,这感觉真是太棒了!  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个相貌平平的易拉罐,若不是它,你恐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几经易手”也不一定能打开罐子哟!  大部分的灌装饮品如汽水、啤酒等,里面都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铝罐要承受的压力很大,约每6.5 平方厘米需50 公斤的力度才能
今天日本的中文教育,机会与危机并存。    最近,东京四谷有所“中华学校”人气飙升。小一入学考试,37个名额,竟有63个孩子来争。据悉,人气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该校使用中日双语教育。据该校刘校长介绍,这所学校规定,校内孩子之间讲话,一定要用中文。  不要以为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中国人,刘校长说,“其实,不少孩子双亲都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至于父母一方为日本人的,就更多了”。这种使用外语教学的学校,不被日
在梅兰芳大戏院,静聆京剧界为纪念汪本贞诞辰95周年举办的演出专场,我始终被不可思议的感觉浸透,好像不能相信自己居然可以与这一种磅礴辉煌的古典艺术如此之接近。很清楚地记得当年被父母领去看电影《杜鹃山》的强烈印象,却很晚才得知,这部样板戏中,有些经典唱段是裘盛戎与他多年合作的琴师汪本贞一起创作,而汪本贞就是我的大舅妈的父亲!“古典”始终就生息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时代,我却为什么一直坚定地觉得那是个遥远
机器真的可以思考吗?人的思维只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吗?随着人工智能不斷大热,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概念。人类对智能机体结构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机器可以打败人类最伟大的棋手,类人机器人可以走路并且能和人类进行互动。对于这些,我们的知力小记者们又有哪些看法呢?从“小爱”看AI  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初一(11)班 游牧晨   指导教师:陈锋  当今,人工智能发展正处于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其功能不断强
0分?怎么回事?不可能!可事实胜于雄辩,真的是0分。  我,2013年湖南省机器人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在今年的长沙市机器人擂台赛中,兵败滑铁卢,与奖牌无缘。  痛定思痛之后,我回想起赛前、赛中的点点滴滴,真是懊悔不已。  那一天,我和队友兴致勃勃地来到赛场,我瞄了一眼赛道,发现与往届的相似,心中一阵窃喜,心情也不再紧张。等裁判员宣讲完比赛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各司其职,有人复制程序,有人测试光
隐形财富知多少    中国究竟有多少富豪?福布斯和胡润给出的答案似乎相差甚远。去年12月28日,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显示,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大约38.3万人;而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日于今年4月12日联合发布《群邑智库·2011胡润财富报告》却指出,截至2010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人数已达96万人,这意味
1951年9月,巴里·马歇尔出生于西澳大利亚州卡尔古利市,平時特别调皮捣蛋,但是却特别聪慧。当护士的母亲在家里收藏了大量医学书籍,因此马歇尔从小就开始接触专业医学知识,并时常和母亲讨论医学问题。或许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或许是被神秘的人体所吸引,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决定投身医学,报考了医学院。  在医学院里,课本中最让马歇尔头疼的当属胃溃疡。厚厚的一章,全都是与压力有关的知识,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