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阿维菌素浓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玉米淀粉浓度、硫酸铵浓度和丙酸钠浓度等3个因素进行了Box-Behnken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显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35.45g/L,硫酸铵16.27g/L,丙酸钠1.56g/L。在此条件下,阿维菌素的浓度达4.492g/L。
  关键词:培养基;优化;响应面法;阿维菌素
  中图分类号 TQ9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036-04
  Abstract:Taking the Avermectin concentration as the response value,the medium composition for producing strain of Avermectin was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tudy three factors such as corn starch concentration,ammonium sulfate concentration,and sodium propionate concentration by the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test,based on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factors had all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vermectin concentration,corn starch concentration was 35.45g/L,ammonium sulfate concentration was 16.27g/L,sodium propionate concentration was 1.56g/L.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Avermectin concentration was 4.492g/L.
  Key words:Medium;Optimiza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Avermectin
  阿维菌素(Avermectins,AVM)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2],已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于农、林和养殖业的生物源杀虫、杀螨剂[3]。由于阿维链霉菌的生长特性,只能使用分批发酵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导致每批次不同发酵罐中阿维菌素的产量都会因菌种退化、延滞期长短不一、碳氮源流加需求变化等而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阿维菌素的提取和精制,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通过改造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菌种和优化发酵工艺来提高阿维菌素产量,越来越受到重视[4-7]。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得到其最佳配方组成,为阿维菌素产生菌复壮、选育及阿维菌素工业生产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种 试验菌株由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1.2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L、酵母浸粉8g/L,α-淀粉酶0.04g/L、七水硫酸镁0.5g/L,氯化钾4g/L、磷酸氢二铵0.5g/L、二水合氯化钙1.8g/L、六水合氯化钴0.005g/L、pH7.0-7.2。发酵培养基:玉米淀粉10g/L、α-淀粉酶0.04g/L、七水硫酸镁0.5g/L,氯化钾4g/L、硫酸铵15g/L、丙酸钠0.6g/L、二水合氯化钙1.8g/L、六水合氯化钴0.005g/L、pH7.0~7.2。
  1.3 培养方法 挑取单菌落菌种孢子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8℃培养48h,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摇瓶培养基,28℃培养14d,放瓶测定。
  1.4 阿维菌素标准曲线 准确称取阿维菌素标准品0.1g,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母液,依次稀释获得浓度为10、20、30、40、50、60、70、80、90、100μg/mL的阿维菌素溶液,在245nm处测得其吸光度OD值,反復实验3次取平均值。以阿维菌素浓度为横坐标,平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构建标准曲线。所绘标准曲线见图1。
  1.5 单因素试验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分别选择玉米淀粉浓度(10g/L、15g/L、20g/L、25g/L、30g/L、35g/L、40g/L、45g/L、50g/L)、硫酸铵浓度(10g/L、15g/L、20g/L、25g/L、30g/L、35g/L、40g/L、45g/L、50g/L)和丙酸钠浓度(0.4g/L、0.6g/L、0.8g/L、1.0g/L、1.2g/L、1.4g/L、1.6g/L、1.8g/L、2.0g/L)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
  1.6 响应面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玉米淀粉、硫酸铵及丙酸钠浓度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
  2.1.1 玉米淀粉 由图2可知,随着玉米淀粉浓度的增加,阿维菌素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在玉米淀粉浓度35g/L时,阿维菌素浓度达到最高。
  2.1.2 硫酸铵 由图3可知,硫酸铵浓度在16g/L时,阿维菌素浓度达到最高。   2.1.3 丙酸钠 发酵过程中在培养基内加入一定浓度的前体物质丙酸钠,可显著提高发酵产量[8]。由图4可知,随着丙酸钠浓度的增加,阿维菌素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在丙酸钠浓度为1.4g/L时,阿维菌素浓度达到最高。
  2.2 Box-Behnken试验结果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阿维菌素浓度(Y)为响应值,选取玉米淀粉浓度(A)、硫酸铵浓度(B)、丙酸钠浓度(C)3个因素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响应面试验因素及水平表见表1,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根据表2中试验结果,利用Design-Expert V8.06分析软件对表2试验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
  Y=4.45+0.14A+0.1B-0.11C+0.21AB+0.21AC-0.22BC-0.71A2-0.6B2-0.31C2
  对二次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P值<0.0001,拟合模型极显著,失拟项的P值为0.1119,大于0.05,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模型合理,拟合较好。该模型的相关系数和调整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823和R2Adj=0.9595,拟合模型能解释95.95%的响应值的改变。一次项A、B、C,交互项AB、AC、BC,二次项A2、B2、C2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
  表3中F值反映各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强度,A>C>B,即玉米淀粉浓度>丙酸钠浓度>硫酸铵浓度。各因素交互作用响应面曲线图见图5~7。
  通过Design-Expert V8.06软件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如下:玉米淀粉浓度35.45g/L,硫酸铵浓度16.27g/L,丙酸钠浓度1.56g/L,阿维菌素浓度的理论预测值为4.477g/L。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采取优化后的培养基条件做验证试验,进行3次平行试验,得到阿维菌素浓度分别为4.502g/L、4.475g/L、4.498g/L,预测值与实测值较接近。说明用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进行优化符合设计目标,试验设计和数学模型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
  3 结论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和分析,玉米淀粉浓度、硫酸铵浓度和丙酸钠浓度3个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影响均显著;据此建立了影响阿维菌素浓度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模型,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组成如下:玉米淀粉35.45g/L,硫酸铵16.27g/L,丙酸钠1.56g/L,在此条件下,阿维菌素浓度达4.492g/L。研究结果可对企业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卫平.阿维菌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2,21(19):108-110.
  [2]李铭,冯伟,崔玉,等.阿维菌素类药物毒理学研究进展[J].安徽農学通报,2013,19(20):29-32,39.
  [3]陈振.阿维菌素衍生物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6.
  [4]何栋栋.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D].天津:天津大学,2011.
  [5]梁剑光,储消和,储炬,等.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B1a生产菌株复合发酵培养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44(10):986-988,1004.
  [6]田萍萍,曹鹏,常传友,等.阿维菌素生产菌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及培养基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7,44(01):150-160.
  [7]胡栋,柯灵超,张敬宇,等.响应面法设计优化阿维菌素化学合成发酵培养基[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43(08):1055-1061.
  [8]李燕霞.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J].河北化工,2009,32(03):55-58.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推动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该文立足于德州市陵城区三洄河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实际,从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意义、滋镇三洄河村现状分析、打造模式分析和美丽村居发展平台构建四个方面,探索符合德州市陵城区村庄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网的建设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2-03)-0001-02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彰显乡镇农业观光园的地域特色,该研究以临泉县姜寨镇木一农业园为例,在充分发掘姜寨镇乡土文化、农业形态和历史人文特性的基础上,分析项目现状环境条件,以“尚夷倚钓、原麦收香”为设计主题,注重姜尚文化体现、农业经济发展、居民需求满足以及生态空间营造,通过雕塑、景墙、灯柱、铺装、小麦、油菜等元素展现姜寨镇乡土文化特色,辅以乡土植物景观设计,旨在将园区建设
期刊
摘 要:现今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为国家及社会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益,丰富我国的旅游资源,促进城乡统筹规划化,该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娘娘山为例,阐述了创意农业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娘娘山创意农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贵州乡村经济文化,推动贵州六盘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意农业;乡村旅游;贵州娘娘山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为研究拌种剂对麦秸还田直播稻出苗的影响,设置了旱直播和水直播条件下,麦秸秆粉碎和切碎、浅翻和深翻、常规麦秸还田量和2倍麦秸还田量、不同的播种深度、包衣和不包衣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秆还田后耕翻程度影响麦秸秆还田直播稻的出苗,深翻的优于浅翻;播种深度在3cm以内对直播稻出苗影响较小,但播种深度达到4cm以上会明显影响出苗;2倍麦秸秆还田量和麦秸秆的切碎程度对直播稻出苗影响不大。直播稻专用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进程的加快,农村综合开发模式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在此过程中,“田园综合体”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了新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肥西县官亭镇试点,总结归纳了官亭林海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农民利益;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采取样品检测、田间试验、实践跟踪等方法,对烟叶颜色劣化的形成原因及改进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烟叶颜色劣化的因素依次为土壤>水肥>气候,成熟度不够的烟叶劣化程度更加明显。因此,供肥规律与烟草的需肥规律不相吻合;坚持营养适中的施肥技術,通过揭膜培土、加强打顶前后水分管理等措施促进肥料前期利用,提高中上部叶采收成熟度,对烟叶颜色劣化具有较好的改进效果。  关键词:烤烟;颜色劣化;形成原因
期刊
摘 要:白及因其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而广受欢迎,但因其栽培不易成活,产量及质量都较低,造成资源短缺。为了提高白及的产量和质量,该文从选地整地、选种、繁殖、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特色药材白及栽培技术,为白及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043-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通过深入调查当涂县桃花村乡村发展历程,剖析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认真分析马鞍山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制定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选好村“领头人”、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加大财政引导投入等作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当涂县桃花村;乡村振兴;路径选择;马鞍山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1-000
期刊
摘 要:在电商拉动消费增长以及电商在精准扶贫中愈发彰显主导作用的背景下,应积极调动农户参与到“互联网+”营销模式中,使其成为农村电商的主力军和新消费引领者。其中,调查农户参与新营销的意愿情况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础,分年龄层区别农户的参与程度是关键。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农户参与意愿为切入点,选取江苏省南通市、苏州市、南京市、盐城市等地500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分析不同年龄层的农户参
期刊
摘 要:培养技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使命,也是对当地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的必要手段,是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培养目标。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用技能型)致力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培养出一批面向农林层基的高技能型农林人才。在卓越农林人才项目的契机下,普洱学院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与区位特色,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农林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