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控时间提高早读水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sj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中国全民阅读及学生阅读之现状,提出通过有效管控时间,提高早间阅读效率,通过具体内容的安排,提高学生全面阅读水平的思路。意在通过早读,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之下,养成读书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的未来阅读,最终达到提升全民素养之目的。
  关键词:早读;有效管控时间;改变现状;安排内容与落实
  学者张冠生说:“衣食足,知荣辱,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阅读。”“读书,能让一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文化上的强大。”可是,中国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一、 现状分析
  1. 全民阅读之现状
  据权威媒体调查发布: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书4.5本,数量仅占日本的九分之一,且中国人人均购书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多为学习复习所买)。即使是现在网络媒体兴起,数字阅读占比提高,但人均也不足8本,实在可怜。
  面对如此严峻的阅读现实,2015年中国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如此高层面,高调地宣传引导,可见其庄重性与严峻性。
  2. 学校教学引导阅读之现状
  学校教育提倡阅读,语文老师更强调阅读,但是课外阅读多止于教材之要求,真正的有效阅读难以落实与管控,学生阅读质量与数量都参差不齐。目前,为了考试升学,阅读更是表现出了较强的功利化,学生买所谓“有用的书”,一本把著作肢解成了习题学生买,教材解析学生买,至于“无用的书”那是不读的。“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啊!”阅读在学校早已被当成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这实是教育之悲哀。
  3. 学生自由读书阵地——早读之现状
  每所中学都安排早读时间,约半个小时。语文阅读必占2—3个早间。这本是阅读的极佳阵地。可是,我们早读学生在干什么呢?有人偷偷做昨天未完成的作业,有人在忙着交各种作业,有人甚至说话聊天吃早点。有语文老师严格督促,学生就开始背起了课后要求背的内容,读一读课内文章,琅琅书声中不知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有效读书。中高考规定的背诵篇章,初中为70篇,高考是初中50篇加上高中16篇。从初一背到初三,再从高一背到高三,六年早读时间都耗在了这64篇的背诵记忆上,效率之低,令人叹惜。
  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我们肩挑祖国的未来重任,应该努力寻找方法。在校内监督与培养,利用早间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让学生把这好习惯带向社会,带向未来。
  二、 管控时间,合理安排
  面对如此之可悲可叹的现状,我们老师可以做的是充分利用早读课,进行严格的时间管控,具体的阅读安排,有效地监督落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准。
  1.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早读时间是7:30—7:55分,共25分钟。按照一般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是300—500字。这样相乘,一个早读可读字数是7500—12500字,一个学期40周,每周就算安排2个早读时间,一学年可完成60万字到100万字的阅读量,相当于一本《红楼梦》(计94万3千字),5本《麦田守望者》(16万字)。初中大纲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为290万字,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果合理利用早读,基本上都能完成大纲要求,且是在老师监督之下,保量又保质,并落实到每一个人。
  合理安排时间,管控时间,并周密安排,完全可做到考试阅读两不误。首先,完成课内背诵,这是升学必需。初中三年背诵古诗60篇,古文10篇。根据研究,一个中学生15分钟记忆是16~18句,也就是说,一个早读25分钟可背26句—30句,约5首绝句,3首律诗。最保守估计,一个不专心的学生,用一个学年的早读就基本背完了所有诗文,高中也一样,高考是在初中50篇基础上,再加16篇古诗文,这样的内容并不会耗掉多少时间。即使使用一年早读时间,还有两年时光,如果都进行课外阅读的安排,老师不占用早间时间讲课,那可洋洋大观了。
  2. 合理安排早读内容。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安排课外阅读。
  七年级学生尚小,阅读水平有限,在背完一首诗后,可让学生读初中生必读之读物,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或一些趣味性强的杂志,这些通俗的故事类读物可以吸引初中一年级小孩的目光。八年级可以安排《水浒传》《格列佛游记》;九年级安排《简·爱》《培根随笔》等散文及励志类书,散文以提高水平,励志类可激励学生努力前行。当然,有的学生不可能都读完,选择一本读完,再接着读第二本。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喜好,灵活安排。
  高中阶段,高一读小说、现代传记,如《边城》《围城》《苏东坡传》等。高二读《史记》《余秋雨散文》《周国平散文》等。高三读评论性文字,如《李泽厚的〈美学三书〉》及为考试读一些新闻热点评论等。高中阶段的不同安排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高度契合了高考的要求。既提高了阅读水平,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集中阅读保证了每个学生阅读的到位率,具体时间安排保证了每个学生的阅读量,而内容的安排则保证了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准。这样具体的安排,需要老师的全力监督,监管。老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保证良好的阅读环境。
  3. 为了更切实地完成好这件事,老师可适当地采用一些方法加以落实。
  (1)课前5分钟演讲。在每一次早读之后的语文课堂,以轮流的方式请一到两位同学到讲台上讲他们今天所读的内容。可以讲故事,说人物,评思想,谈所得。只要学生能张开嘴说就锻炼了胆量,加强了口头表达,同时也落实了本次阅读,一举三得。
  (2)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可一个月、两个月拿一节或两节时间开展活动。形式可多样,请学生朗读一段优美的摘录,读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向同学推荐自己所读之好书。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把自己这段时间读到的好书与学生分享,等等。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阅读之后的交流,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深刻印记。让学生品尝到从书中得到的美味精神食粮,加上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赞美,阅读必将成为学生心中一种美好的记忆。有人说:“假如因读书而变得高尚、聪明、善良、文雅,读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2亿多,这些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决定着中国国民的阅读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迫在眉睫,是学校老师肩上之重任。
  21天养成一个习惯,用一年两年甚至六年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将影响孩子的终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羅斯媒体采访时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深刻体会,阅读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那么这样的早读安排将功德无量。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故设疑提问便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过程;研究;问题来源  一、 问题的来源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缺乏推理的严密性;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
会议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是一门技巧与学问,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需要资助搜集信息内容,合作学习掌握学习要点,强调学以致用效果,自主开展课外活动以及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优秀的创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客培养;分析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之后,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一项重要职责。在教学
摘要:导数,它是一种工具,一种研究函数的工具,已经成为了高中数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高考中的一个考试热点,它在求函数的切线方程、单调性、最(极)值、证明不等式以及生活中的优化问题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希望能够通过导数在数学题中的应用,来拓展学生在解题中的思路。  关键词:导数;函数;高考;应用  高中数学在这几年新课改下增加了一些内容,导数就是其中一个。作为高等数学中的内容,导数其实是微积分
摘要:在初中的教学当中,沟通这门艺术一直以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沟通氛围有利于创造更加稳定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成果和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但从现在来看,存在于初中教学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在我国以前的教学理念中过于把教师放在极高的位置上,过于尊崇师道尊严,致使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或者说是沟通得比较少。下面该文章主要对初中阶段教
论文通过电解食盐制烧碱,苯胺生产工艺、硝酸生产闭路循环工艺这三个工程设计案例,阐述了“把污染预防的纳入化工过程设计中”的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