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拓荒者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gm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岛、印度尼西亚的火山爆发,俄罗斯的森林大火,让本来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不毛之地。然而绿色并不会就此中止,就像5亿年前从海洋登上陆地的第一个绿色植物一样,在时间的长河中,植物总有一天会把这些地方再次开发成绿色生命家园。
  已经在地球上历练了5亿年的植物家族显然已经非常熟悉这些生存环境,并且植物家族也演化出了不同特性的拓荒者,用不了多久(不过,要出现森林大概也需要千年的时间)就能为这些“意外”出现的荒地披上绿装。
  【第一波】地衣中的藻菌共舞
  火山喷发造成的裸地,湖水退却形成的沙地,以及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土地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这里没有稳定的水分和矿物质养分,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足够厚的土壤供植物扎根,一般来说,就算根系浅草本植物也需要平均9厘米的土壤。显然,在坚硬的岩石上扎根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这也难不倒植物家族,其中的绿藻和蓝绿藻分队就是为此而生的,这些简单的生物。很多孢子在空中飘荡,只要碰到合适的有水分和温度适合的地方就可以开始“工作”。在光秃秃的岩石上还是有难度——刚刚在晒太阳造淀粉,一不小心被狂风吹走,那不成了“杯具”。
  为了固定下来,找到了真菌来帮忙。真菌会利用菌丝牢牢地抓住岩石,同时还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来溶解岩石中的矿质营养。同时,这些真菌会在菌体中央留下供藻类住宿和工作的空腔。当然,这样的住宿空间不是免费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大部分营养都被真菌当“房租”收去了。虽然看似有些不平等,但是获得生长机会的藻类植物对此也不怎么介意,数亿年来,这样的合作关系一直维系着。
  在地衣勤勤恳恳的工作下,坚硬的岩石开始变得松动破碎,再加上自然的日晒雨淋、严冬酷暑的作用,出现了最初的一丁点土壤,为后续植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第二波】小个头苔藓大作用
  虽然地衣促进了岩石的松动,但是此处的土壤含水量低,并且裸地的温差变化极大,对于草木的扎根还是巨大的挑战。这时,苔藓植物作为一个重要的梯队登上了舞台。
  同地衣一样,苔藓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分泌酸性物质,将岩石表面不断溶解。溶解下来的细碎岩石连同常年累积起来的苔藓遗骸构成了真正的土壤。
  另外,苔藓可以吸收自身体重15到20倍的水分,并且这些水分会被苔藓珍藏,而它们向大气中释放水分的速度(蒸发量)只有同面积水面的五分之一。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花卉市场上经常看到花盆里放有苔藓,或者在运输花卉的根部绑有苔藓,就是利用了它们优秀的吸水性。当然,苔藓吸水作用的最重要用途还是在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较稳定水分的土壤环境,从而为更高更大的植物的到来创造条件。
  虽然,苔藓的“啃”岩石,以及吸收和储藏水分的能力都十分强,但是这些植物体内没有完整的水分运输系统,并且也没有真正的有疏导组织的根系(它们的根系更像是拖把而不是吸尘器),所以只能生活在岩石的表面。
  【第三波】真正的叶片出现了
  种子要来到这里,首先要体态轻盈,这正是以飞蓬、蒲公英为代表的菊科种子的特殊能力。这些不仅轻,还装备了滑翔装置的种子,可以走到很远的地方,甚至是海洋里面冒出的一座火山岛上。耐贫瘠是拓荒植物的又一个必要条件,在这方面,以紫菀为代表的菊科植物也是当仁不让,它们扎实的多年生根系可,以从土壤中汲取有限的营养资源。
  比起磷、钾这些从岩石中可以得到的肥料,氮肥是更加宝贵的资源,因而携带固氦工厂生产氮肥的豆科植物就成了辅助梯队。在休耕的土地上,经常能看到生长大片大片的紫花苜蓿,就是利用它们自身生产氮肥的能力。虽然这些植物的生长期有限,但是对于土壤环境的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多的花草前来定居提供了营养条件。当然,如果它们赖在这些土地上不走,就会给后来的植物带来麻烦。在冰岛,人为种植的豆科植物羽扇豆就成了这样的地头蛇。
  实际上,对于森林火灾过后形成的裸地,用不着地衣和苔藓的帮忙就能为草本植物提供栖身之所。并且,这些地方还有残留的腐殖质,灰烬中的大量矿物还能帮助草本植物茁壮成长。
  草本植物的出现,让群落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群落。没办法,在大多数人看来,没有比绿色的叶片更能代表植物景观的元素了。
  【第四波】这可不是盆景
  在草本植物兴冲冲地拓荒的时候,小灌木们也跟着前后脚到来了。后者虽然在初始阶段略嫌稀少,但是在草场上显得十分出众,谁让它们的个头要高过小草好多呢。
  有些杜鹃花就是这样的先锋小灌木,我曾经在川西高原的一个因为山体滑坡形成的湖边草场上看到,很多低矮的杜鹃花已经聚集在这里,在它们根部积累的枯枝落叶就像一个个天然的花盆。由于杜鹃花枝叶的庇护,这个地方显然要比开阔的草场舒适得多——白天不会被阳光暴晒,夜晚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从而保证温度相对稳定,另外枯枝落叶加上密布其上的苔藓还能蓄积一部分水分,为种子的保存和幼苗的生长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看到有一棵冷杉的幼苗正在这个庇护所里慢慢成长,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是杜鹃花抚育了未来森林的王者。
  另外,灌木生长起来,为鸟类等长途迁徙的动物提供了落脚点和庇护所,而这些家伙也顺便带来了“便便”里没有被消化掉的种子,或者故意藏于此地的作为粮食储备的树籽。于是,森林就开始形成了。
  【第五波】森林是尽头吗?
  生长在杜鹃灌丛中的冷杉终将长高,在温带森林被针叶树覆盖之后,只剩下高耸的红杉和云杉;而亚热带森林则是由栎树、山毛榉等壳斗科植物当家。似乎一切表演都结束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生活在这里的树木都在大量生产种子,这些种子在浓浓树荫遮蔽的土壤中可以睡上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直到它们头顶的大树因为狂风等意外而倒下,它们才会冒出头,继续父辈们的开拓历程。
  而完成了使命的杜鹃家族又会去其他地方开拓领地。当然,在冷杉和云杉的森林中,像树生杜鹃这样的杜鹃品种会爬上枝头,享受阳光和高大树木提供的散播种子优良平台。
  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森林中,生长的关系更是有趣,很多以蝴蝶兰为代表的兰科植物以及凤梨,在树干上开拓出了新的领地。这些家伙依附于树干之上,免除了林下的阴郁之苦,同时还能让自己的花朵和果实更显眼,吸引传播花粉的昆虫,或者引诱那些馋嘴的、散播种子的小动物,促进了生儿育女。当然,这些植物的扁平根系可以牢牢地抓住树干,叶片可以从潮湿的空气中汲取水分,这样的能力保证了它们开拓出一个空中花园。就这样,一个新的生活全体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编辑 梁宇清
其他文献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成语和俗语而学习外语的人经常在学习这些习惯用语时会感到很困难,这是因为你不可能从组成某个习惯用语的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它的含义 比如,美国人经常说break a leg,你可别以为那人是在诅咒你断条腿,事实上 break a leg 的意思是“祝某人好运”,只不过它是一种比较幽默的说法而已可能你会想,断条腿可是很倒霉的事情,怎么会是祝福语呢?原来这还和迷信有关其中一种说法是,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