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患者63例,年龄为33~66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血回输,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术后1-7 d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d患者凝血常规、血常规指标、血钾、以及血乳酸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1.76±45.34)mL,平均输入自体血量为(441.37±44.58)mL.术后1-7 d均未出现明显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有所上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血常规、凝血常规及血气、电解质影响较小,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奥尔加· 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当代家喻户晓的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自然、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和人类生活,她的写作视角新奇,视时空边界如无物;笔法奇幻,借鉴后现代的叙事策略;文风清新,灵动而充满趣味性.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托卡尔丘克在对传统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借鉴、选择性继承的基础上,糅合自身写作特色,形成了独具个人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当代英国作家迈克尔· 弗雷恩在话剧《哥本哈根》中,把文学叙事置于科学和历史语境中,通过灵魂、记忆、换喻和隐喻等审美体验,从认知视角阐释历史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的相对性.本文从宏观到微观思考了三个问题:为什么重写历史、如何在文学中写历史、历史叙事如何与时代同步,并运用可能世界、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三个认知理论,研究伦理旨归、文化认同、人性真相和主体性诉求等文本意义的产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