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琼:又见阿德莱德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IDC是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Conference(澳大利亚国际纪录片大会)的缩写。始于1987年,在澳洲美丽的南部城市阿德莱德举行。到今天AIDC已经成为国际纪录片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AIDC吸引着来自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各界代表和演讲嘉宾。大会使从事纪录片行业的与会者有机会见面、交流。是了解澳大利亚国内外的行业最佳途径。此外,高级研讨班和论坛提出并探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展映多部纪录片作品。这是我继2005年后第二次参加澳大利亚纪录片大会(AIDC)了,感谢Joost和Geo仟,没有他们的热心帮助,我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去之前认真看了看他们的网站。也用了些心思准备我的发言。
  这一届AIDC持续三天,会议地点依旧还在希尔顿酒店,专业活动比较密集。每天的日程都很满。展映在离酒店三个街区的电影院(Mercurg Cinema)展映部分有一个独立的名字叫F4(First Factual Films Festival),展映大师和有潜力的纪录片新手的第一部作品。第二天晚上我去电影院看了Gillian Armstrong的《Love。Lust &Lies》(爱、欲望和谎言),这是Gillian Armstronq系列纪录片中的第五部,关于三个普通而又不寻常的阿德莱德女孩的生活、希望和梦想。Gillian Armstrong这一里程碑式的系列记录从1976年她们14岁开始,拍了30多年,前面四个作品分别是:《香烟和棒棒糖》(1976年)、《14岁好,侣岁更好》(1980年)、《宾果伴娘和牙套》(1988年)、《14岁不再》(1996年)、镜头开始转向33岁的母亲和她们十几岁的女儿们。2009年,Gillian Armstrong重返阿德莱德,去探寻柯瑞、乔希和黛安娜这三个女人和她们的家庭现在的状况。她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那些新旧素材交织在一起呈现这些变化时,也让《Love。Lust & Lies》)(爱、欲望和谎言)有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视角。今天她们都47岁了,这些女人的故事中关于成长、工作、金钱、爱的丧失和找到:婚姻、家庭生活的冲突和错综复杂的普世话题,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共鸣。这部片子也提供了澳大利亚社会从7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一个独特的社会记录样本。影片对白非常多,听起来很费劲,但是透过精致的画面,三个女人30多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和错综复杂的家庭生活的矛盾还是非常能俘获人心的。
  专业活动在酒店的二层,主题交流分别在红房子、蓝房子和绿房子中进行,另外还设有MeetMorket,TralierPark,Videotheque和中国套间。今年的AIDC没有以前我看到的那个很大的Pi_chIna场面,只有一个Trailer Park Fitch Session。在红房子里进行。MeetMarket空间很大,摆放了很多桌椅,专门给制作人和节目编辑或者其他基金机构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因为预算的缘故,还是他们认为小范围谈话更适合给制作人带来真正的机会,一直也没找到机会去问。红房子里大部分的活动都是类似于大师班和主题研讨之类的。我听了一场Jonathan Smith的工作坊,Jonathan Smith是2008年9月份在Chonnel 4热播的一个八集纪录片《家庭》(48分钟/集)的导演,侣年前曾在BBC纪录片部门工作,十年后离开BBC转成独立制作人,先后拍过两个纪录片《信任》(两集)和《让我正常》(单本,孤独症孩子的故事),并相继获得英国影视协会大奖。这次在AIDC主要是讲《家庭》制作的过程,并现场放了一些生动的片段,观众都笑翻。
  《家庭》选择了英国卡特伯雷休的一家,爸爸西蒙,妈妈简,女儿杰西卡、艾米莉和夏洛特和儿子汤姆,这一家人都同意全天候被拍,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英国家庭生活的内部运作。影片整个拍摄周期将近四个月,21个特制的摄像机和16个麦克风被置放在他们家的半地下洋房的各处,而房子隔壁就是影片制作间。爸爸西蒙,44岁,在这个家庭中被描述成的角色是:厨师、出租车、油漆工兼室内装修工,励志大师,从不张嘴要任何东西的人,维持家庭生计者,搂搂抱抱的给予者和一个假装要负责的人。跟他结婚22年的太太,简,40岁,在一个慈善机构工作。简自己界定自己的角色是:维和士兵,大杂役、所有人应该在哪和所有人的个人物品在哪的信息总管。房子的常客是大女儿也是“坐家”妈妈,22岁的杰西卡,带着未婚夫帕特李和她十个月大的孩子露比住在爹妈家附近,她形容她们家的动力系统是:爱、亲密、喧闹和馋嘴。这组系列片最后以她和帕特李的婚礼结束。
  导演史密斯说,休的一家最不寻常的就是他们在很多地方是相当的寻常。他认为他们是今天电视屏幕上那些伟大光辉正确形象的解药,他们最大的卖点就是他们的常态。和另一个真人秀“Big Brother”展示残酷和人性的阴暗一面不一样,《家庭》展示的是一个普通家庭鸡零狗碎的日常生活中流动的爱,很多场景让人看完会心一笑,而且很温暖。非常难得的是,整个拍摄过程里,这一家可爱的人儿一点都不回避,也不隐藏。现场有个片段让我今天想起,还觉得很有趣,小儿子汤姆因为一点小事被罚在厨房里反省,等爸爸一转身关上门,他一脸恨意地对着空气中他臆想的“坏蛋”爸爸比划着挥拳,并不停嘟囔着,然后还不解气,又顺手把拳头变成刀向着空气中看不见的“敌人”砍去,还没使两招,结果他爹又转身进来,他赶紧转换姿势……全场爆笑。这个预售部分也在红房子里进行,参加预售的案子不到十个,其中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
  
  Waltzing with the Dictators和独裁者共舞华尔兹
  
  澳大利亚媒体企业家罗斯达克利在仰光拥有《缅甸时报》十多年来,最近他又买下了柬埔寨的《金边邮报》。这是关于一个对自由创意、市场和媒体充满无限激情的男人的故事,他选择进入了两个存在争议的亚洲国家媒体竞技场。据导演在台上介绍说,此公对媒体实在是有瘾,而且还有意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中国。
  
  The 100+cIub:just keep breathing百岁俱乐部:就要活着!
  导演是MondM Loke,影片开头如下:欢迎来到全世界最高级的俱乐部之一,在那只需一个进入条件——老年!在今天究竟还有谁会承认女王妈妈和那些过去经常排除万难去工作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说这没什么特别,但是当百岁俱乐部一出现,这群澳大利亚人就非同寻常了!
  Mandu原来是位记者,见多识广,一个人站在台上看起来很自如,除了片子本身的幽默外,她的表达也相当幽默,每回答完一句下面就会爆笑一次。她在台上的自然和松弛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下来交流,我们盛赞她的台风时,她却告诉我们。她其实紧张得要死,站在台上两腿一直打哆嗦。我听了觉得心里好平衡,谁在台上都不 轻松!《百岁俱乐部》讲的是一群百岁以上的耄耋老人的故事,100多岁的掷铁饼的世界冠军;曾经是瓜农后来86岁开始写作的百岁作家,现在正在写他的第五本书:89岁开始学唱美声现在一开口俨然一副专业歌者的百岁老太太……
  预告片不到五分钟,但是给我挺大的震撼,你看到这些老人在兴致抖擞地做自己梦想的事情的时候。你禁不住会重新去思考:什么是老了?什么是老人?在我们周围,30岁就开始老了,甚至20岁就已经被生活活埋掉了,50岁、60岁开始等死的比比皆是,太多人的生命还没有展开就已经老去了。片中老人生龙活虎的样子也会让你去想: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什么?忘记了谁说过的这样一句话:生命不是躯体,是心性,是灵性。是啊,灵性,一个像羽毛一样轻盈的词,那是一个怎样的空间可以承载的东西,而在一些被被世俗权力和欲望充满的国度里,每个人每天都能见证到剥生在生命中一点点地枯干老去。
  我后来去网上查了下Mandu的资料,她的公司名字也很好玩,叫“小鸡快跑”制作公司,之前做过一个七分钟的短纪录片《家禽童话》,讲的是一个把鸡当宠物养的故事,片子里的女人养了一只宠物鸡,经常给鸡洗澡,并用吹风机把它的羽毛烘干,开车的时候把鸡放在副驾驶的位置……在看惯了养鸡就为了被人杀给人吃的人眼中,看到人和家禽那样亲密的关系,实在是很特别,而且片子中有种深入到骨髓里的幽默,有些画面让你看完后永远都不会忘记。
  
  Videotheque(影像资料室)
  在影像资料室,预告片很多,成片并不是很多,澳大利亚的占大多数,我几乎全部快看了一遍,有两个片子记忆深刻。这两个片子都是政治题材的纪录片,非常精彩,打破了我以往对于政治题材纪录片的一贯成见,也彻底扭转了由我的偏见而来的狭窄的观片经验和兴趣。
  政治题材纪录片《FINDING OUR VOfCES slories dAmerican dissent》(发出我们的声音一美国异己者的故事)FNDING OUR VOlCEs是自9.11以及随后入侵伊拉克后,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和平和公义”运动的宣言,电影使用了四年的街头素材、采访和有关持异议者的人物和活动报道,试图勾勒出一个为美国灵魂的英勇之战。根据历史,电影揭示了当下的持不同政见者,影片的核心是关于个体生命,关于他们冒着丢掉工作、社会声誉的勇气和坚定信仰,甚至是因为我们的战士的生命而来的自由,以及生活在中东的另一群人的生命而来的和平。当他们在人群中努力发出他们的声音,召唤余下的我们,为的就是今后我们不再害怕回答这样的问题:你为了你的国家和这个世界到底做了什么?
  在多佛的空军基地外面的家人和朋友,被拒绝进去迎接牺牲者棺木的,那些牺牲者的儿女们,兄弟或妻子,9·11受难者的祖母、父母,用非暴力方式忍受逮捕,为了阻止那场无法换回他们儿子的战争。成千上万用和平标志“武装”自己,拾着棺木复制品,挚旗的人群,在美国的大街小巷游行抗议。
  这些都是新世纪头几年里的异议者的形象,但是他们到底是哪些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公共行动到底反映了他们对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怎样的视角?在这些新兴的渐进运动中所有的问题都利害攸关,但没有一个比处于战争状态的美国更一触即发或充满冲突。它使国家产生分歧,反对伊拉克战争和反对在战时对待恐怖分子的手段的人都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挑战国家至上观点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更坚定的勇气。在《发出我们的声音》这部影片里,颂扬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们。AdeIe Weltu,9·11在世贸中心丧生的消防队员TimothbJ WeltM的母亲,寻求和平明天的9·11家庭的成员之一。她抗议伊拉克战争,并阻止Timmu的遗赠物用于屠杀无辜平民的合法化,没有人生来就是积极分子,Adele致力于移民权利和游说国会终止战争。John Brodu Kiesling是美国外交官,他的职业生涯鼎盛时期在美国国务院工作了20年,公然抗议美国入侵伊拉克,并于2003年初辞职。他现在说的和写的都是关于国际冲突下和平的外交解决方案。还有参加伊拉克战士退役的军人,牧师……每一个普通人都在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在努力,而且都是建设性的“做”,而不是一些简单而冲动的“情绪宣泄”。
  美国广播电台记者爱华德莫罗曾经说过,我们决不能混淆异议与不忠。在自由的美国社会尚且不易,在我们当下的环境中,“假想敌”双方要达到这种共识,更是难上加难。就像有人讲的那样,“专制社会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独裁者不宽容,反独裁的人们也不宽容。这个国家少有理性的建设者,大家都在寻找破坏的能力。”《雪地里的谋杀》和《发出我们的声音》一样,也是政治题材的影片。讲的是一个我们都无法知道的边境谋杀事件。影片的聚焦和重点不是谎言和谋杀,而是关于勇气和公义的探讨。一颗无惧的心来自哪里?哪怕周身都是黑暗,也无法阻挡尘世里人们追求真理的光芒,对于恐惧的超越是因为对于真理和公义的寻求。导演度过了两年艰难的时光,到全世界去采访这个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片中的主线以当时目击者冒着生命危险拍下来的关键素材贯穿,穿插着采访和真实再现的镜头,剪辑很讲究,情节紧凑,画面让人揪心但不恐惧。
  这个纪录片给了我一个很特别的观影经验。在影片中,你看不到仇恨和愤怒,包括当事人和目击者的讲述,导演留给观众的不是黑暗和对于黑暗的恐惧,而是人类在黑暗当中永不熄灭的追寻真理的渴望、热情和勇气。这也是和我们在国内看到的很多独立作品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通常会把愤怒误解成勇气,仿佛挟裹了那样多仇恨和愤怒,我们就隔离恐惧了。其实恐惧一直都在,那些内在的苦毒是无法带着我们穿越周围以及自身的黑暗,更不可能抵达生命光明的彼岸。
  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人想起林达的—本书,《像自由一样美丽》,写的是一群在特莱津集中营里的成年囚徒暂时放下自己的不幸,冒着生命危险把知识、艺术和良知教给孩子,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支撑。在那样一个闭塞和绝望的空间里,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甚至违反禁令,悄悄地给孩子上课。如果去攀比谁是受害者,我想没有人比集中营里的他们更有资格去作为受害者控诉环境,但是他们却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或者态度去面对生命的困境甚至是绝境,那些在苦难中的坚守不仅照亮了集中营的孩子们,到今天,依然还温暖着全世界追求光明的人们。后来我在想,其实无论是什么题材或内容的纪录片,只要有内在的一致性的价值体系,而且是建设性的,那么观众真的是有幸了。
其他文献
可能有些人看到从非编后面引出来的接口排线就头疼不已,而有些人看到遍布着各种接口的接口箱就显得如获至宝。在视频节目制作领域,巧妙地使用各种接口不但能让你在器材的选择上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还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大大降低你的时间成本。  在本刊的2月号上,我们介绍了目前视频工业广泛使用的几种物理接口,并简单地介绍了这些接口都可以用于传输哪些信号。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产品详细地介绍这些用于传输不同
期刊
2009年12月12日,一个极为普通的星期六上午,在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内举行了一场让娱乐媒体和影像行业极为关注的明星婚礼。明星结婚让娱乐记者忙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一向只关注影视技术发展趋势,内敛稳重的技术发烧友怎么也关注起这件娱乐性质的新闻呢?也许在他们看来,婚礼的主角是谁并不重要,他们看重的是拍摄这场婚礼的设备。    EOS MOVIE背景    2888年8月27日尼康D90的发布
期刊
一年一度的国际广播电视盛会CCBN又一次拉开了序幕,北京雷特世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广播电视领域倍受关注的厂商之一,携带旗下多款高性价比产品亮相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世界知名非编软件EDIUS作为雷特的明星产品依然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在这次展会上由EDIUS旗下所有产品组成的无带化编辑网络流程,让前来参观的人进一步体验了EDIUS系列产品与无带化设备相结合的便捷应用。我们也在人气火爆的雷特展台对北京雷
期刊
王凌先生介绍道:“‘NMo’是索贝公司新闻移动解决方案的名称,是包含3G直播、移动编辑等众多产品的新闻移动生产综合解决方案。它与索贝的口袋非编机MEDIA Box的不同之处是:MEDIA BOX更多是单机作业,而NMo则是一个完备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它将新闻素材的拍摄、采集、制作、传送通过3G或其他网络有机的链接起来,从而在第一时间完成新闻的制作、发布,同时NM0更具有现场直达演播室播出的流媒体直播
期刊
一年一度中国广播电视领域的行业盛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ccBN2010,第十七次与我们相约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高举”Sony HDNA在中国——产品·系统·服务全面解决”口号的索尼展位在整个展馆中显现得格外醒目,当然展位上的人气也是相当火爆。本刊抓紧展会上难得的机会采访到了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业务总部,节目制作市场部副总监孙自力先生,请他聊了聊本届展会和近期行业的新动态。    火爆人气XD
期刊
能够拍摄全高清视频的佳能EOS 5DMark ||上市之后,全世界的专业影视从业者影视爱好者以及周边设备生产商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发掘这款具有革命意义的照相机的威力。佳能公司也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着相机的功能,经过一年多对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考察,佳能终于为EOS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赋予了全新的定义——EOS MOVIE。  为什么是EOS MOVIE而不是EOS VIDEO?具有大尺寸传感器的单反照相机
期刊
颜色校正又叫校色、调色,是影视节目后期编辑中常见的特效。主要涉及对画面亮度和色彩的调整。颜色校正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前期拍摄素材的缺陷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情绪的表达。形成独特的影调和色调,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大洋ME的特技库中有一个”颜色校正”文件夹,为编辑者提供了多种工具用于颜色校正。这里我们仅以“DsxFX-颜色校正”为例,介绍其基本的使用方法。  “DsxFX-颜色
期刊
应亮的名字,对于常年学习影视的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采访他却得益于些许我们共同的存在体验。同样毕业于正规的影视院校:同样来自于上海,发展于蜀川之地。藉此,我与目前正全身心投入栗宪庭电影学校教学工作的应亮进行了一次关于影像的交谈。应亮平和而温婉的心态;直率而真诚的谈吐:以及言谈之间对电影、社会人生颇富珠玑之感的思考,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电影教育:创作规律是教不了的    由于应亮目前正忙于北京栗
期刊
当绝大多数的新晋电影制作人想到制作—支MV时,浮现在他脑海里的可能多是美丽的舞者,充满异国情调的地点和吸引人的歌手。  大预算制作的画面有时会让人疲倦,所以大投入未必会有大产出,在低到几乎零预算的独立影像制作中,画面可能会更加的有看点。尽管独立影像制作人会受到现实的种种限制,但是没有什么能限制你创作出充满视觉美感、令人难忘的MV,相信吧,不是钱,而是你的创造力会让首歌变得与众不同。    从何处着
期刊
大家好!我是康智达公司的讲师赵小虎,首先祝愿大家能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今天我们来学习Adobe Premiere Pro CS4中的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字幕的基本编辑”,另一个是“音视频分离的处理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给DV小讲台发邮件至classroom@dvchina.cn,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