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语文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语文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职业能力培养功能和审美功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语文课程服务于专业发展要求,体现高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彰显它应有的生命力。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专业培养;作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肩负着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中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要,专业培养即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谁来培养的问题,是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高职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教师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围绕“重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高职教育目标,充分认识到高职语文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通过熟悉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到本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语文素养、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教学中体现高职语文课程的职教特色,彰显它应有的生命力。这既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高职语文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具有较强的情感体验和感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职业技能所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端正三观,完善健全人格,培养优秀的职业品质。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选入高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中华五千年道德文明的结晶。语文教师要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包含着责任与诚信、自尊与自信、敬业与乐业、创造与創新等良好品质的选文渗透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学校的特色专业是水利类专业,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和吃苦耐劳、勤奋敬业、团结协作、善于沟通等优秀品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品鉴美文,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针对部分高职生认为就读职业院校就是失败的人生经历的错误认识,教师在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讨论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蕴义,让学生从中读出自信。学生领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高职生同样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讲解诸葛亮充满智慧家训的《诫子书》时,通过分析短文,让学生结合大学生活学习实际谈谈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分享讨论后,学生知道了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对于一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对确定学习目标,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学习《过万重山漫想》时,一方面结合专业让学生了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可贵的创新精神,明白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发展。学习班固的《苏武传》时,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苏武这一人物形象,苏武被扣匈奴的19年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倍受感动。通过“万家灯火”这一单元主题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家的温馨、亲人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中华传统美德的珍贵。
  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可挖掘的德育素材,语文教师应从学情出发,结合高职生的身心特点,适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认同职业精神,使学生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与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成为一个品性端正、道德高尚的人,从而达到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
  2、高职语文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功能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而形成的能完成相关职业任务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毕业生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职业岗位中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必要。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一个人具备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高职生通过科学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不断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个人不断成长,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就业后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与职业能力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高职语文课程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要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在阅读鉴赏优秀作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还应围绕“职业”,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术人才为己任。语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出发,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日常口语交际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开展模拟职业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语言技能类竞赛等方式,注重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有效地促进教师更灵活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笔者在教授“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语文课程时,先与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便在教学中发挥语文学科的职业能力培养功能,教学效果良好。本专业旨在培养熟知中国茶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冲泡技巧、品茗环境设计、茶会举办、茶艺表演等技能,同时能够从事茶叶加工品鉴、茶楼经营管理、茶叶营销等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根据本专业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提高阅读古典文学的能力;加强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学习鉴赏中国茶诗词代表作品,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专业岗位所需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结合专业开展“茶诗吟唱”、 “茶艺表演我解说”、“经典诗词朗诵”、“读书会”等活动。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一方面巩固和拓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养成爱好阅读和在生活学习中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有利于促进高职语文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   3、高职语文课程的审美功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职业院校应加强美育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培养具有审美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气息浓郁的通识课程,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一些高职生在审美方面容易跟风,流行与所谓的时尚是他们吹捧的热点,很容易造成审美的浅显化和低俗化。受网络影响,大多高职生在审美方面只注重流行,不注重内涵,不关注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审美,玄幻新奇等网络小说才是他们的最爱。
  文质优美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文化、语言、音韵、情感之美都蕴含在其中。如何去挖掘作品中的美,语文教师首先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够多视角去发掘作品所蕴涵的美,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素质,塑造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因此,教师需立足学情,以教学为手段,充分发挥高职语文课程的审美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美的熏陶,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内容及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有时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笔者在指导学生欣赏沈从文的名篇《云南看云》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关于“美的作业”,要求学生以寝室为单元,去发现校园的美、专业的美、身边人物的美等,成果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一副副生动的学习生活画面和朴实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加深了 “美就在身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体验,学生从作品中对美的欣赏上升到生活中对美的诠释,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讲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诵,品味千古名篇在文字、意境、声韵、哲理等方面的美,课后布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在电脑中呈现诗歌中的美好画面,其他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春江花月夜”美景图。讲解林微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后,让学生抄写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并阐述理由。课堂教学与课后拓展紧密结合,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生活中处处皆有美,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才能更好地体味到语文学科的美。
  针对高职生对自己专业了解不深入,對职业发展定位较模糊的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结合不同专业播放相关的优秀纪录片片断,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利类专业可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水脉》、《大三峡》;电商、计算机专业的观看《商战之电商风云》、《超级科学家》;建工专业的观看《世界建筑系列》;茶艺专业的观看《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教学任务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观看体会,分组进行归纳和讲解,畅谈观后感。通过教学实践,一方面凸显高职语文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专业的美。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得到升华,能用美的语言、美的形式去表达美、传递美,较好地培养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4、结语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优势,加强责任意识,一方面充分了解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发挥高职语文课程服务于专业培养的要求,体现高职语文的价值,彰显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 2015年09月.
  [2]陈丽.让语文教学美不胜收[J].文化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方庆青(1973-),女,江西玉山,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 ,专业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7-83-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愈发重视健身运动。高校也逐渐重视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并开设了多种体育课程,尤其是羽毛球课程,更是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且对强健大学生身心健康意义重大。而新时代下对于羽毛球教学也有了全新的标准要求,体育教师理应重视对羽毛球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需求,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章将从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探究高校羽毛球技术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要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尤其医学类高职院校,学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思想道德;学生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
期刊
摘要:简单介绍了全身反应法的概念,然后通过比较两堂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不同的教学效果,论证了全身反应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学前专业英语  一、全身反应法概述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
期刊
摘要: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这种职业精神主要包括认真严谨、高度专注、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爱岗敬业等。总而言之,企业工匠精神体现在中职学生身上就是对职业的一种恭敬负责,为企业全心全意地服务、对企业和产品全心全意地负责,能够让企业满意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价值观,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职业精神。从分析中职学生工匠精神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全面的实施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课堂教学的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生物教学来说,已经不再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产生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也探索出了更新的教学手段。情感教育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中职生物教学的情感教育意义入手,论述了应如何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职;生物教学  引言:  所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与品格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深入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提高管理工作的技巧性与艺术性。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殊性探索“亦师亦友”型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实施的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班主任一些参考。  关键词:“亦师亦友”型;管理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以《企业网互联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职;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学习者与教育者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开展的双边活动,涵盖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观念的指导,是形式与手段等方面的一场全新变革[1]。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占重要比重,有力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笔者
期刊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兴起,社会对于人才形态礼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体礼仪课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技能,但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针对的还是偏空中乘务、空中保卫、安检等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具体的课程设计依托于不同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来建设。鉴于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校场景化与职业化的形体礼仪课程建设,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
期刊
摘要: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诞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其正在深刻影响各行各业包括教育领域等机构或服务的运营理念、组织和业务模式。在分布式存储、物联网等行业和领域得到了积极实践与应用。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得到初步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曰益体现, “区块链+”教育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而从区块链技术教学、区块链技术教学平台建设和区块链技术校园传播三个视角,可以管窥“区块链+”教育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发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由“新时期”走进“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变革,充分利用新时代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其针对性,和时效性,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推动在校大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他们成为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从而实现中华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