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关注师生课堂生命质量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从事教学活动,数千万节课堂教学在各地展开和推进,上亿中小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成长。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教育教学改革最终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生活在课堂,学生学习在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课堂质量不仅决定了教育在质量和效益,而且影响了师生学校生命活动的质量。透视课堂,感觉课堂,我们对课堂教学忧心重重。
  当教师的我们,时常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当课堂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时,特别是能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时,内心的激动与快乐油然而生,一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下课时,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唧唧喳喳地讨论个不停。教师脸上也充满了成就感,听课教师与任课教师总能在这时相互会心地一笑。也有些时候,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讲,学生却很少参与或很难听得进去,课堂显的得死气沉沉。一堂课下来,学生会私下里长叹一声,终于下课了,而教师也从课堂中感受到一丝的尴尬。而作为旁听者的我有时也会有终于下课的期盼。想到学生几乎白天所有的时间都呆在课堂听课,如果不能在课堂中获得快乐,他们的生活状况实在难以想象。这不仅使我想起自身求学与教学的经历。
  
  一、教师的心声
  
  老师们的状态和感觉:作为一线的教师,每天五、六节课,精力充沛,不停地给学生讲课,可学生不领情,不停地叫闹,吵架……,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直到声音沙哑也不放弃,回家时已是筋疲力尽。课间,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
  我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要心平气和地度过这一天,我尽量不让自己被激怒,发脾气。”可是,学生那些调皮捣蛋、目中无人的学生让我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态度,我恨不得一脚把他们踢出教室。
   我希望走进一个安静、整洁、有秩序的课堂环境。而我面对的是一群无知的、爱吵闹的孩子们,他们打闹、吵架、告状……,我为之焦虑、气愤。我简直感到长期以来就深陷在痛苦、不满和失望之中……
  教师生活不幸福,尽管原因很多,但课堂教学不幸福是诸多原因中最根本的一种。
  
  二、学生的心声
  
  我怕上课,看见老师那张严肃的脸,眼睛一瞪,说话的声音一大,我就不敢抬头恨不得自己像汽水一样蒸发了。总害怕今天被批评的人是我。老师如果批评其它同学,我就松了一口气。每天我都处于紧张状态。
  老师太偏心,总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眼里只有他们,而对其它学生态度就很恶劣。
  我的成绩差,老师上课总是嘲笑,挖苦和我一样的学生,说我们是榆木脑袋,不开窍。
  我最不喜欢X老师上课,总要求我们安静,还不许我们提问,我们违反了,他就会发火,批评甚至惩罚我们。有时,我们什么也没做,他也无端地训斥我们。
  老师上课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火,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可他们的成长生活也不幸福,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处于紧张、恐慌之中。
  
  三、师生的课堂感受
  
  课改给了新时期的教师一个极深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彻底放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真正的人才。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唯有学生才能创造奇迹。走进现在的课堂简直就是步入艺术的宫殿。看到孩子们忘我的表演,激情地朗读、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可笑的小品,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天性彻底地迸发出来,他们的灵性自由发挥出来,他们对课堂的感受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同悲同喜,同感动,师生的感悟加深了,怎么还可能去批评他们,甚至是体罚呢?相信吧,真正的、彻底的、开放的课堂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享受;是生生、师生灵感撞击的闪耀的火花,更是百花齐放的美景。
  教育是育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教育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道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学生成为自主意识的主体,掌握了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教材仰慕、赞叹、崇拜是一种学习;质疑、挑剔、批评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尊重学生就应该新生学生不喜欢的教学内容的权利,不要逼学生违反意愿地说喜欢。逼学生说违心的话,这既是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也是对学生差异的轻视,更是对学生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无情伤害。
  教师担着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责任,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了快乐了,有所收获了,老师才会开心幸福。
  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质量,我们需要研究课堂,改进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形式,包含着人类的智慧、知识和力量。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共为主体进行创造性劳动,促使自身逐渐趋于文明和完美。因此,教学活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也可以产生美。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美育教育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创造出适合学生接受信息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下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美育教育 语文 教
期刊
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的推动下较之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模块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并使学生的爱好得到了加强和促进。针对高中体育足球模块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在这里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大纲是按照各个年级分别设置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内容和
期刊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华传统中最早评价人的标准,而今日的学生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说明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教育者在教育中不断思考与实践。用美德去震憾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对自我缺陷的反思和弥补,使每个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今日的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了业绩,教师的爱的甘露更容易洒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学生也需要成绩来升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医院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通过对医院青年群体的特点及思想现状的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医院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可采取多元互动方式方法、参与体验方式方法、隐性渗透方式方法和启发诱导方式方法,提高青年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形势 思想教育 青年特点 方法创新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国内外
期刊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说大礼不辞小让,在当今这个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须知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同样重要,教师只有心思细腻,扎扎实实的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更坚信自我,健康成长。    一、鼓励学生带着情趣上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
期刊
摘 要:根据语言的特点,语言自身的性质、符合人自身学习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外语课堂能够真正的“活”起来,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自然地融入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英语授课;课堂教学技巧;活学活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人们实现交流的工具,为了使咱们所学的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九年级结束是要达到五级目标即: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中考中写作部分得分率很低,并且有很大数量的学生甚至留白。在日常教学中写对教师学生而言就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新课标要求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 探究能力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 “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
期刊
“老师,我不想当班干部了,他们都不服我管。”“老师,他们不交作业,我没有办法了。”“老师,你换班干部吧,我当不好。”每当听到班干部来反映这些问题时,有时我感觉很无奈,怎么才能搞好班级工作,选好班干部是关键。没有得力的班干部,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会加大,而且会影响班风和学风。在苦思幂想过后,我想到了班干部轮换制。让同学们轮流来当班干部,每个同学都会在担任班干部的过程中有所体会,得到锻炼,从而更加理解班干
期刊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锁定在这八个字上:“着眼目标,求真务实”。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重训练,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