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而学生有效的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之一。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切实有效?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又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和不断反思,认为如果能做到“有效预习”,便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有效预习 方法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而学生有效的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三个环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非常重视“讲课”和“复习”这两个环节,而忽视“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重要性”、“怎样做到有效预习”则是笔者所要论述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教学的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学生预习的非常充分,那么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会非常顺利,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如果学生预习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就会非常吃力、学生学习就会非常被动,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我们目前提倡的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这里,“先学”指的就是课前预习,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课前预习不仅能帮学生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的准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充分有效自学,才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波利亚就曾说过,“任何通往知识的途径都应有自己去发现,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规律和联系。”所以,指导学生自主有效预习,对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二、提高预习有效性方法和途径
认识到预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怎样具体实施实现有效预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问题了。我们知道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它不能脱离开任何一方而独自存在,想要做到有效预习就必须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对教师而言,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可以说教师是有效预习的指导者、学生是有效预习的践行者。本着“大教从简”的教育理念,“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要点:
(一)目标导向,四步养成预习习惯
鉴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四步预习法”指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学会学习。
(1)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3)再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4)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套路,有不少同学已经学会提前主动预习了。
(二)围绕课文内容、主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在指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是基本的“四步”只能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而不能做到真正有效预习。所以,在新学期伊始,在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基础上又提出“问题导向,抓题目、体裁掌握学习方法”这一观点。具体而言,就是围绕文章题目和体裁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思考,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在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我提出新的要求:(1)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扫清字词障碍;(3)围绕《咏雪》提出以下问题: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4)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样一来,同学们更能明确自己的任务、更能快速准确的掌握课文内容了。紧接着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教学中,我围绕题目提出以下问题: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从这两则文章中你悟出什么道理?这样围绕课文内容巧设疑问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文章内容了。
(三)合作小组,多元互动实施有效预习
尽管改变了预习策略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还是很担心这样预习的效果。要想全面检测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给了我新的启迪,由此我又接着制定了以下计划并着手实施:(1)设预习组长,主要带领小组成员预习过字词关解决生字词、多音字和重点词语并及时检查。(2)设背诵默写组长,主要带领小组成员背诵默写并及时检查。(3)设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组长。主要负责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积累务必做到及时检查。(4)设优美文章推荐组长,该组长轮流做。每周每组推选一篇优美文章,自习课上给大家朗读、赏析。(5)设复习组长,主要组织组员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
这样,在各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了,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老师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小组长了解清楚。
综上所述,是笔者就如何有效预习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所做的一点尝试,也是践行“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仅靠有效预习就能实现教学的各项目标的,它只能引导学生积极自学,尽快完成课堂教学前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有效预习 方法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而学生有效的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三个环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非常重视“讲课”和“复习”这两个环节,而忽视“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重要性”、“怎样做到有效预习”则是笔者所要论述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教学的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学生预习的非常充分,那么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会非常顺利,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如果学生预习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就会非常吃力、学生学习就会非常被动,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我们目前提倡的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这里,“先学”指的就是课前预习,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课前预习不仅能帮学生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的准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充分有效自学,才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波利亚就曾说过,“任何通往知识的途径都应有自己去发现,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规律和联系。”所以,指导学生自主有效预习,对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二、提高预习有效性方法和途径
认识到预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怎样具体实施实现有效预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问题了。我们知道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它不能脱离开任何一方而独自存在,想要做到有效预习就必须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对教师而言,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可以说教师是有效预习的指导者、学生是有效预习的践行者。本着“大教从简”的教育理念,“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要点:
(一)目标导向,四步养成预习习惯
鉴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四步预习法”指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学会学习。
(1)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3)再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4)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套路,有不少同学已经学会提前主动预习了。
(二)围绕课文内容、主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在指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是基本的“四步”只能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而不能做到真正有效预习。所以,在新学期伊始,在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基础上又提出“问题导向,抓题目、体裁掌握学习方法”这一观点。具体而言,就是围绕文章题目和体裁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思考,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在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我提出新的要求:(1)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扫清字词障碍;(3)围绕《咏雪》提出以下问题: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4)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样一来,同学们更能明确自己的任务、更能快速准确的掌握课文内容了。紧接着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教学中,我围绕题目提出以下问题: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从这两则文章中你悟出什么道理?这样围绕课文内容巧设疑问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文章内容了。
(三)合作小组,多元互动实施有效预习
尽管改变了预习策略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还是很担心这样预习的效果。要想全面检测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给了我新的启迪,由此我又接着制定了以下计划并着手实施:(1)设预习组长,主要带领小组成员预习过字词关解决生字词、多音字和重点词语并及时检查。(2)设背诵默写组长,主要带领小组成员背诵默写并及时检查。(3)设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组长。主要负责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积累务必做到及时检查。(4)设优美文章推荐组长,该组长轮流做。每周每组推选一篇优美文章,自习课上给大家朗读、赏析。(5)设复习组长,主要组织组员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
这样,在各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了,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老师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小组长了解清楚。
综上所述,是笔者就如何有效预习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所做的一点尝试,也是践行“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仅靠有效预习就能实现教学的各项目标的,它只能引导学生积极自学,尽快完成课堂教学前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