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场兽药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畜禽种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蛋鸡场兽药使用现状,对养鸡场科学规范使用兽药提供合理化建议,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调查某地60个蛋鸡养殖场兽药使用详情及当地兽药加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结果发现抗菌制剂在预防、治疗蛋鸡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和球虫病时广泛应用,少数蛋鸡场存在非规则用药的情况。指出从事养殖蛋鸡工作的人员有必要转变自身理念,全面更改依赖抗生素治疗蛋鸡常见病的不良习惯,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科学养殖、科学防病、治病,另外也要做好禽类免疫工作。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提高吉拉金丝牦牛繁育性能和转变生产方式,在仲巴县对选择30头健康青年吉拉金丝牦牛为样本,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补饲1kg/d)和试验Ⅱ组(补饲2kg/d),每组10头,开展对比补饲试验,定期测量体重。同时进一步探究了试验牦牛的日增重、冬季掉膘和繁育性能。试验结果,试验Ⅰ组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合Ⅱ组的平均初配月龄小于放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
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工作是保障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重要措施,但在实施阶段尚存不足,科研人员的相关认知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提炼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审查依据,进一步阐述福利与伦理的内涵及关系,旨在寻求加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工作的措施,为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病毒性腹泻是生猪养殖场里的一种常见疾病,时常威胁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非常复杂,给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冠状病毒科成员,可引起新生仔猪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导致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但通过粪——鼻途径的空气传播可能在猪到猪和养殖场到养殖场的传播中起作用。本文浅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病因、传播、发病机制、预防和控制,以期为生猪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漾濞县1964年发现人畜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为1个乡1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划为轻疫区。1970年代后期未查出病畜,1980年后未查出人患病,1994年经考核验收达到消灭标准。2017年,经省级验收,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今后仍需要采取监测等防治措施防止危害,同时为下一步家畜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生猪饲养规模、出栏头数和出栏率获得了提高,随着生猪养殖规模扩大和养殖数量的增加,导致疾病问题凸显,生猪健康养殖成为众多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求,对生命健康的要求,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阶段生猪养殖主要为了实现动物健康、消费者健康、环境健康及生猪养殖产业链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生猪健康养殖发展的目标,需要重点从生猪养殖技术体系、组织结构及生猪养殖产业中的运转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良。文章对生猪健康养殖产业发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会对奶牛和肉牛养殖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等工作,对庄浪县农发公司肉牛养殖场牛皮肤病流行情况调查和分析。
Auxin has been reported to regulate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as well as to mediate plant adaption to abiotic stresses,including drought.AUX/LAX family displays auxin uptake functions and comprises four highly conserved genes AUX1 and LIKE AUX1(LAX1,LA
积极探究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并有效实施,是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调查分析各个畜牧养殖小区内污染主要类型,分析其对区域环境形成的影响,探究相应防治技术方法意义重大。指出针对畜牧生产阶段形成的大气污染、恶臭污染、水环境及土壤污染等,应积极采取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异位发酵床处理及污水处理技术等,以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
为获得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稀有放线菌,从红豆杉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11株放线菌,筛选出对水稻稻瘟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ST7-2,抑菌率为79.88%,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和16S rRNA、recA、gyrB、rpoB序列分析,确定菌株ST7-2为杀结节链霉菌Streptomyces tubercidicus。菌株ST7-2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truncatum、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分泌的真菌毒素,可污染多种谷物和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畜禽食用后可引发慢性中毒或繁殖技能障碍,严重影响畜禽机体健康。本文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常用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为建立精准、灵敏的饲料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促进饲料业绩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