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务工族面面观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sandc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人活70古来稀”的传统观念。现在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虽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但是他们并未就此享天伦,而是谋求再次就业发挥余力,实现自己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
  
  最容易就业的群体
  
  各类高级工程师、医生、财会、技术人员退休后成为抢手货,就业容易而且工薪高;其次是社会交际广,群众威望高的人也成为保险公司、中介部门各类销售公司争相聘用的对象。这部分人占老年务工群体的5~8%。
  
  找到做普通百姓的感觉
  
  于某是一家银行的副行长,退休后来到一家建筑公司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原来坐办公室指手划脚,如今当一个普通百姓才真正理解普通百姓的难处,加深了对党和百姓鱼水关系的理解。
  
  务工找到心理平衡
  
  王春生在部队转业后,因工作需要调到一家企业工作。退休后才知道企业人员退休金只拿到1500元,公务员2700元。忽然发现自己进错了门。再回头一看自己的下属退休全都比自己高,心里不服气,回到农村种过地养过猪,后来回到城里找了份更夫的工作,月薪800元,通过再就业找回了心理平衡。
  
  务工是为了生存
  
  王云生原来是一个农村电工,90年代经师傅介绍来到工厂打工,当时觉得能从农村进城,从农民变成工人十分高兴,没有计较是临时工还是固定工。2000年离开工厂后,由于未参加社保,生活没有保障,今年77岁的他身患糖尿病,仍然到处打工维持生活;孟繁信80年代进一家企业当临时工,15年后被辞退,没有社会养老保险,至今62岁仍在务工;董贤芳曾当过一家企业办公室主任,自己开过饭店,后因缺乏经营能力而破产,成为低保户,儿子大学毕业在南方打拼,为了两口子的生活,带病为一家门市打工,月薪800元;信成福70年代当兵,复员转业后没找到工作,开始学瓦工,成手后随着工程队打拼,今年62岁的他仍然靠着瓦工的手艺到处打拼。
  
  为了儿女来务工
  
  河南信阳的农村家庭妇女陈玉梅,今年60岁,儿子没有成家,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为了儿子成家、女儿上学,陈玉梅去新疆打工。
  通化县农民王金宝两个儿子都是在县城务工,大儿子已结婚,为了帮助二儿子成家立业,夫妻俩也进城务工,在一个小区当门卫,白天妻子看门,丈夫又找了一份街道清洁工的工作。
  
  务工是为了享受城里人生活
  
  英额布镇农民孙继修在生产队曾当过多年队干部,70多岁的孙继修老了想进城来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进城后在一家门市打更,月薪1000元,此外,还提供食宿,老俩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金斗乡农民王某三个女儿都结婚,而且十分孝顺,什么重活都不让他干,他总觉得朝儿女伸手要钱不方便,因此决定不在家里吃闲饭进城打工,来到城里之后找了份清理街卫生的活,月工资850元,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
  
  河南的张瓦匠两个儿子都结婚了,自己攒下的老本全都花光。为了自己老了不给儿子添麻烦,带着老伴随着工程队来东北打工,老头当瓦工,老伴在工地当小工,俩口月工资近3000元。为自己养老而打工的人占很重的比例。
  务工是一种享受
  
  食品公司的李站长退休后,儿女把他接到城里,老李头玩的项目什么都不会,看到清街道卫生的活不错,经环卫处同意他参加环卫大军,儿女十分不满意,可他说:“抡一天大扫帚吃饭香、睡觉香,这哪里是扫大街,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啊!”儿女看到老父亲高兴的样子只能是点头默许。
  刘老太今年84岁,四世同堂,家里生活很好,可是她人闲不住,和年轻人一起到山野菜加工厂挑菜。“人活着就得干活,不干活就得生病,我和你们年轻人在一起有说有笑,我高兴。”
  
  百万身价务工是奉献
  
  冯悦顺今年63岁,在环卫处运送垃圾十几年了。去年房屋动迁获得三栋楼房动迁费,摇身变成百万富翁,如果说他过去打工是为了生活,但他现在已经将其当成是自己的生活习惯。
  县环卫处一共300多人,正式职工30多人,年轻人只占10%左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老年务工者的奉献,使这座城市更加美丽。
其他文献
一提起蝈蝈,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北京那些富家子弟手提蝈蝈笼,穿行在大街小巷的景象。而家住安阳市冠带巷的刘金玉老人玩蝈蝈,却玩出了另一番境界。    情缘蝈蝈笼    年轻的时候,刘金玉刚好碰到上山下乡运动,怎么在寂静的乡下寻找生活的乐趣?在草丛中吟唱的蝈蝈吸引了刘金玉的注意。“我觉得蝈蝈挺有意思,叫声悦耳动听,就去捉蝈蝈玩。”捉到了蝈蝈,难题也跟着来了,这蝈蝈养在哪里?喜欢琢磨的刘金玉就想,能不能给蝈
期刊
都说浪漫是年轻人玩的,可是寿春路花园社区,就有这么一位年近80的江宪贵老人也玩起了另类浪漫,老人花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巨幅大作——百寿图,送给自己的老伴。    百寿图送给老伴表心意    “当初我过寿时家里热热闹闹的,轮到老伴了她却坚持不过寿,我只好偷偷地在工作室里花了4个月的时间创作了这幅‘百寿图’送给她。我退休后一直从事篆刻艺术,多亏了老伴的默默支持。这是我对老伴的心意。”  江老说,他原本
期刊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19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一部著名小说,小说的主人公英国绅士福克与朋友打赌两万英镑,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旅程中,他利用了各种交通工具,穿越了红海 、印度洋,横渡了太平洋……在小说的结尾,作者提出疑问:长途跋涉他赢得了什么呢?小说给出的答案是:他除了幸福以外,在这次环游地球中什么也没得到。网友“花甲背包客”刚刚完成了他们在南极的旅程,从2008年至今的短短3年间,64岁的张
期刊
识字、画画、背唐诗,这不是一个小朋友的日常功课,而是运城103岁老人肖玉茹的快乐生活。  “3岁丧母,4岁丧父,34岁丧夫,80岁时失去了惟一的儿子……常说人生三大不幸,”运城老人肖玉茹认真地扳着指头,“而我是四个。”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耄耋之年开始请女儿当老师,饶有兴致地当起了学生:上午三节课,花样不重复;晚自习自由讨论,老人甚至知道,神七宇航员中,有个运城人。近日,我来到老人家里,近距离探访了
期刊
在重庆足坛,有一个“带头大哥”,他叫张济群,弟子们都尊称他为“三爷”。“三爷”已经90岁大寿了,可他活跃在绿茵场上,为训练的老年足球队当裁判时,精气神一点都不亚于其他队员们。他说,他很享受足球,因为足球,他才能像小伙子一样,充满活力。    沙坪坝建院足球场上空飘着零星小雨,一群身着各色球衣的队员们正在场上踢得欢。一个队员追着踢出场的足球跑到我们跟前,我们才看清他的头发有些花白,估计年纪应该有50
期刊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近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
期刊
刀刻般的皱纹、古铜色的皮肤、高隆的鼻梁、深陷的眼窝、长近一尺的银白色胡须、脑后晃悠的小辫子。因为这些独特的外貌,84岁的李维胜老人在广州美术学院做人体模特迈入了第九个年头,并凭借独特外形和敬业精神成为广州美院“首席男模”。  本是颐养天年时,却选择当人体模特,李老追求的不仅仅是钱。面对这位老人,你不得不慨叹人生的变化多端。    第一印象  一斤猪肉过除夕    李老居住在广州美术学院一间10平方
期刊
一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
期刊
“卧薪尝胆岂虚言”    到绍兴的人,无不被印山越王陵的宏大规模和雄壮气势所倾倒。它是迄今为止经发掘而证实的我国第一座越王陵,墓主是越王勾践之父允常。从史籍中可以知道,允常是越国霸业的奠基者,正是他一手拉开了越国开拓进取、北入中原的帷幕。  越王陵固然雄伟,但是它出土文物并不多,怎样将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真切地还原在人们面前,唯有靠当时的器物。孙海芳珍藏的一件允常青铜戈正是越王允常当年所用,它为越国
期刊
深弓脊背,一顶破旧的安全帽,一身不配套的衣衫鞋袜……不了解他真实身份的人从旁经过,总忍不住发出怜悯和感叹。认识或了解内情的人却知道,老人的内心,比世间一般衣冠楚楚的人的内心更平静、更满足、更幸福。十几年来,他靠捡破烂资助了数十名孩子上学。    老人名叫王英兆,今年82岁,是郴嘉铁路一名退休职工。  住在郴州市时,每天天刚亮,王英兆老人都会赶在别的拾荒者之前来到垃圾堆放点,用变形的手颤颤巍巍地捡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