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慢课堂”就是针对学困生大量存在的教学班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不少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在针对学困生群体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慢教慢学,让课堂节奏慢下来、教学过程慢下来、学习进度慢下来。同时,教学目标单纯化、授课内容基础化、课堂容量精简化,在慢讲、慢教、慢学、慢思、慢练、慢进、慢中求活、慢中求进、慢中学有所获,让教师教有所成,让学生学有所获。
  [关    键   词]  慢课堂;學困生;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38-02
   一、“慢课堂”概念的形成及探索
   “慢课堂”的概念近几年才在网络上有所提及。2011年,全国生命化教育总课题组和哈尔滨香坊区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了一场“慢课堂·慢教育——生命化教育的区域行动”的教育研讨活动;2012年安徽高维公老师发表了一篇短文《学与教应有“慢课堂”》;2016年依据上海市洋泾中学副校长王珏在美国中学访问的所看所感发表了《慢工出细活——美国的“慢课堂”》;2015年张春保老师发表的《让我们的课堂慢下来》;近几年网络或者期刊上发表的《课堂教学中“慢”的艺术》《“慢”课堂,慢在学生思维中》《慢课堂在提升小学语文素养方面的应用》《课堂教学需要“慢”的艺术》等论文都对“慢课堂”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论述。而笔者在2011年左右整理、研究自己多年的教学札记时,发现自己的教学实践亦主要突出一个“慢”字,慢授课、慢节奏、慢进度,尤其在针对学困生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慢”字当头。比如,物理课堂上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探究一:观察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能否产生感应电流;探究二:观察导体不动,磁铁运动时是否产生感应电流;探究三:观察导体和磁场相对静止时能否产生感应电流。针对每个探究活动分别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进行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引导。虽然这三个实验属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实验,但是涉及磁场这一看不见摸不着却客观存在的物质,磁通量的变化较抽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去理解,这就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三个实验,使看不到的磁场分布、磁通量的变化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物理规律,从而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进行动态再现,还可以随时进行定格讲解,增强学生对磁通量变化的理解。
   当时我们所教授的学生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习成绩较差,偏科现象严重,纪律性不强,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针对学生的现状,从教学内容、课堂模式、教法学法等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思考、探索和实验,有收获也有失败,几乎每一堂课我们都会写教学札记,多则上千字少则数十字,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一些关于“慢课堂”不太成熟的想法。2008年我院申世清老师根据教学札记整理写作的《〈宝玉挨打〉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教学实录》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们备受鼓舞,就想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一个合适的名字,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规范,也可使后续的教学研究“名正言顺”。那时有一个热词叫做“慢生活”,主张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慢下脚步、享受生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就是以“慢”为主,在慢节奏的教学进程中,让本来基础就较差的学生学有所获。受“慢生活”概念的启发,我们将自己的课堂定义为“慢课堂”。而且当时我们还特意到网上查了一下,网络上相关的论述非常少,于是我们就将“慢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方向,并为之付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二、“慢课堂”核心概念及教学尝试
   “慢课堂”是课题组成员在长期从事学困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适用于学困生大量存在的中小学民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课堂教学形式,“慢课堂”就是针对学困生大量存在
  的教学班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不少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课题组认为在针对这类教育群体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慢教慢学,让课堂节奏慢下来、教学过程慢下来、学习进度慢下来。同时,教学目标单纯化、授课内容基础化、课堂容量精简化,让教师教有所成,让学生学有所得。
   顾名思义,“慢课堂”的核心就是“慢”字。就像京剧,慢腾腾的唱词、慢腾腾的情节、慢腾腾的身形动作等,戏曲故事的发展虽然是不温不火的慢节奏,但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人不由得静下心来,沉迷其中,仔细品味,从中得到美的启示和享受。京剧以“慢”求胜,“慢”中讲述故事情节,“慢”中引起强烈共鸣,“慢”中达到传递信息、启迪教化的作用。
   因此,针对学困生实际,我们的课堂要整体慢下来,慢讲、慢教、慢学、慢思、慢练、慢进、慢中求活、慢中求进、慢中学有所获。慢讲、慢教是针对教师的授课形式来说的,慢讲,就是授课时教师讲课的语速、授课的速度要慢下来,要确保学困生能够听得清、跟得上;慢教,就是教学进度要慢下来,只求学生每节课学有所获,不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强拉硬拽地拼速度、赶进度;慢思、慢学、慢练慢进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说的,慢思、慢学,就是对课堂设定的知识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讨论和自主或互助学习的时间,哪怕用一节课来解决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主动而积极,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慢练、慢进,就是练习不求多、不求难、不求课外拓展,若干道类似题目布置给学生,学生能学懂、练会哪怕其中一道,就是收获。在教师或学生的认可和鼓舞下,从而获得学习愉悦,渐渐培养出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的结果则是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获得慢慢的进步。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尤其学困生对文言文更是敬而远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学前教育教材《阅读与写作》都编排有《鸿门宴》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文言文,知识点多、篇幅较长,但情节生动、故事性强,相关的影视作品也较多,像较早拍摄的胡军版的电影《鸿门宴》、陈道明版的电视剧《楚汉传奇》相关剧集,近年来拍摄的冯绍峰版《鸿门宴》和陆川执导的《王的盛宴》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鸿门宴》这一史上最著名的“饭局”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演绎。在文本学习时,教师可以先以相关影视作品观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观影视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鉴赏评价,一番观赏品鉴之后,学生的积极性也有了,再进入文本的学习就水到渠成,这一过程至少要三课时;文本的学习又要分诵读理解、要点讲授、文段翻译、整体把握、人物分析等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慢”字当先,慢的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来灵活调节,较长的段落甚至可以安排一课时的学习,整体学下来全文至少要五课时,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加上前期的影视鉴赏,《鸿门宴》的“慢课堂”学习至少需要八课时!一篇课文前后八课时的安排一定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这就会产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如何这样的进度不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所有的必修文本,必然会有些课文被放弃、忍痛割爱。所以“慢课堂”的教学特别要讲求有效选择、科学取舍,每篇课文的知识点只求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如果一篇课文啥都想教,啥都要学再加上赶进度的话,对学困生集中的班级来说,无疑是浪费时间,因为较快的教学进度和较大的课堂容量并不适于学困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教学速度只能让学生收获甚少甚至一无所获。求全则更亏,欲速则不达,有速度没效率,不如精选慢学。我们完全可以采用通过一篇课文来学习一项知识或技能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例如,《荷塘月色》可以集中精力学习“通感”这一修辞手法,《简笔和繁笔》可以只分析行文思路,《风景谈》可以重点理解文段内涵等,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很少,只要学生能学会、学懂、学有所获,就是成功的教学,就是高效的课堂。    我国自古讲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有教无类,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优
  秀的教育师资,无论出身、地位、贫富,无论地域、条件、性别等,教育面前一视同仁,这样的教育才是大众的教育,才是均等的教育,才能让一批真正具有才华和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哪怕是身处逆境、曳尾于泥淖也有机会因为教育的红利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为国家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和体能。因材施教则是对不同条件、差异、素质的受教育者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比较赞成快班和慢班的教育模式,虽然迫于某些方面的压力,并不提倡甚至打压快慢班的教育教学形式,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班级里,教师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方式、节奏、进度很难照顾全体的折中进行,程度好的一点就会,中等的需要打磨,较差的则要和风细雨“慢课堂”,这样往往就会导致学校和教师因为升学竞争的压力而自觉地将教育教学的杠杆倾向于学习优秀的学生,于是造成对中等以下学生的最大不公平,所以就教育改革来说,我们的建议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下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优秀的学生发展更优秀,中等以下的学生也能学有所成,这样的教育才是高效的、利民的、成功的教育。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因为升学竞争和评比的存在,学生在分班时大都遵循按照学生成绩平均分班的原则,一个班学生成绩优、中、差的比例呈纺锤式结构,即学习优秀和学习差的学生占一少部分,学习中等的占较多比例。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出成绩,一般对学习优等生关爱有加,对学习中等生中的“潜力股”分外照顾,教学也大都按照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对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无暇顾及了。那么,学习成绩本来就差的学生会越学越差,以至于厌学弃学、自暴自棄。与其如此,不如按照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来分类排班,比如成绩较好的可以编为A班,成绩较差的可以编为B班。A班的教学根据教学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适当延伸拓展强化;B班则采用“慢课堂”的形式,来适应学生学习能力差、接受能力慢的特点。这样既可以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吃饱喝足,营养丰富”,又可使学习较差的学生“细嚼慢咽,消化吸收”。在学习的内容和数量上,学困生是少学了许多东西,但在学习的收获和质量上学困生却能慢慢地学会、学懂、学通很多东西,学有所获,这比将这些学困生放到优中差“纺锤式”结构的班级中因跟不上学习的节奏而越学越差、自生自灭要强得多。而且更能突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对学困生的人性关怀。
   总之,一些民办学校以及中职院校学困生的集中存在不得不让我们将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提上日程,当代的教育仍然要讲究“百家争鸣”,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诚布公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文字,互相借鉴和探讨,集思广益,终究会探讨出面向全体学生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素质和能力。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逐渐深入高职课堂,被教师关注并尝试,有效地将课堂的单边传授演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体现“教师导、学生学”,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學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得到师生认同的同时,也存在小组组建、重视课堂轻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等问题,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师生改变观念,重于实践
期刊
[摘 要] 从事某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可称为职业能力。与国外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与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不相符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源于大部分职业院校对职业能力重视不高,而且也源于职业能力的测评相对复杂。如果职业能力评价依托课程进行就会变得可操作,专业课程基于职业能力评价多元化考核方案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环节、考核场所、考核结果运用等要素;针对过程性考核和结果
期刊
[摘 要] 英语短剧表演能够迎合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力强的个性特征,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模因模型的角度进一步了解英语短剧的全过程。  [关 键 词] 英语短剧表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模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88-02   一、概述  
期刊
[摘 要]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与高职生学习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从高职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入手,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厘清适合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展示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和改革内容,以飨读者。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
期刊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陶冶幼儿情感、启迪幼儿心灵、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幼儿音乐学习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用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对吉林市S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在S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中存在歌曲素材的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唱歌训练方法方面没有遵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使S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分析这些问题可
期刊
[摘 要]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源。应用型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对其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特对学校教师进行地方高校质量标准的校内教学运行与监控机制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在招生管理、培养计划、全程管理学生、教辅管理等四个方面基本建立了校本保障机制,但尚存不足,需继续奋斗。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教学运行;监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是当前各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书院制背景下构建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高校管理的顺畅进行,对激励大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未来就业走向,对培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考评体系作为书院制全人格教育的主线”,并以西京学院在书院制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
期刊
[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设计能力和创新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出了基于设计过程项目化教学法。将课程内容项目化,经过三年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现无缝接轨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
期刊
[摘 要] 在新型职业教育的教学健康控与质量评价体系下,以物联网系列课程为例对课程建设进行方法上的探讨,并给出现阶段的部分实践结果,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物联网课程建设,对其他类型的课程建设同时存在参考意义。  [关 键 词] 新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