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师与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观察能力;观察角度;观察经验
  观察,是人主动知觉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又与思维密切联系。观察,不仅能使主体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初步的认识是进而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它是在一般知觉能力的基础上,当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达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高级知觉活动能力。同时,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就在于观察过程有着思维的积极参与;观察能力总是与思维能力相联系。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已普遍引起重视,但仍存在着重视一般的观察方法训练而忽视观察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我听过一些观察类课文的教学,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观察一般方法的学习上,比如如何选择观察点,如何确定观察的顺序,如何多角度进行观察等等,这尤其对于中学低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从初中到高中仅仅重视和满足于一般观察方法的学习,而认识不到或不重视观察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的。
  那么,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什么关系呢?在阅读教学中又怎样来培养学生观察中的思维能力呢?
  1.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从心理学讲,就是指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正因为观察须有思维的参与,所以有人也将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可见,观察并不是单纯地看,还必须想;如果只看不想,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察。
  正因为观察与思维密切相关,所以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观察中,我们之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点、观察角度,确定合理的观察顺序等,目的还在于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所以说,观察中的思维能力是整体观察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把重点放到思维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的一般方法,更要认真去学习作者观察的思维经验,使观察中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要分清两类观察中两种不同性质的思维
  对语文课来讲,学生需要学会的有两类观察,一类是现实性观察,一类是审美性观察。现实性观察和审美性观察,二者的目的要求不同,所适用的思维方式也不相同。
  现实性观察,是指为能够科学地、准确地解释和说明客观事物,从现实的态度出发而进行的一种观察。比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松鼠》、《景泰蓝的制作》、《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等课文,都是作者为科学地、准确地解释和说明某一事物而作的现实性观察。这类现实性的观察,要求能够从客观事物的实际出发,对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种类、性质、构造、用途、作用、成因等作出科学的理解和阐释,以使读者对该事物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而审美性观察则不同。它虽然离不开现实性作基础,但并不以实用性为目的,而是以审美的态度,以自己内在的情感生活模式,去感知和欣赏客观事物。比如《春》、《济南的冬天》、《茶花赋》、《荷塘月色》、《绿》等课文即与上述课文不同,作者以审美的目光去观察事物,以便从中发现美、欣赏美,得到美的感受。这种审美性的观察同样离不开思维,但它的主体思维方式不是抽象思维而是形象思维,即通过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去进行感知,而这种形象思维又不同于对几何图形的科学想象,它始终伴随着审美性的情感活动。
  我们了解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观察及其所运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思维,也就明确了两类不同观察的课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各自要求的不同。当然,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情况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带有一定文学性、描写性的说明文,其中自然有着形象思维;而一些审美性的散文也不是绝对就没有一点抽象思维,我们在看待具体课文时不能把问题绝对化。
  3.重在学习作者观察思维的经验
  正因为思维在观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教观察类的文章就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观察的一般方法,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学习作者观察思维的经验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很好地研究作者观察思维的特点,深入理解思维对观察认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以朱自清的《绿》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朱自清的《绿》同《荷塘月色》一样,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写景散文。教这篇课文,一般多从语言优美、结构精巧、情景交融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它的特点,而我认为更应该重视它的美学价值,让学生从中学习作者审美观察的经验。
  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朱自清在梅雨潭边对绿的观察过程。绿作为一种色彩,要写出对它的感觉是不容易的。而我们读读这一段文字,觉得写得如此动人,我认为既在于作者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表现力,更在于他有对景物观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联想、想象力和炽热的情感。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形象思维在观察中自始至终起着主导的作用,观察是随着思维广度的不断扩展而得以深化的。
  作者未到梅雨潭边,一眼望去,首先得到的是对梅雨潭绿整体特征的直观感受:“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这是对梅雨潭绿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的一个整体感觉,而“那醉人的绿呀”,又是对梅雨潭绿的特征的一个带有概括性的总体感受。有的学生对景物的观察和思维仅止于这一步,不能够将整体的感觉和总体的感受进一步具体化。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如此“醉人”,又为什么如此“奇异”?作者很自然地在思维的导引下由概括走向具体,由综合进入分析,引起作者更细致的观察:一是着眼于波纹,“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从中看出绿潭波纹涟漪之美;二是着眼于波光,“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从中看出绿潭波光亮、滑、软、嫩之美;三是着眼于绿潭波色,“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从中看出绿潭波色纯、深、温润之美。这样作者即从三个角度具体地审视了梅雨潭绿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美的特征。这种分析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分析,而是形象思维的分析,并主要运用联想的方法,寻找到了几种最足以贴切类比绿的每种特征的它类事物,从而通过两种事物相似特征的融合,形象地表现了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经过这样一个从形象综合到形象分析的过程,使梅雨潭绿醉人、奇异的特点具体化,尽管这些思维活动是在梅雨潭绿自身的范围内进行的,但这在观察中却是最为基本的。教学生观察思维,首先应当做到这一步。   但是,作者审美观察的思维并没有到此为止。此时,他又通过对同类事物对比联想的方法,使思维领域拓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由此联想到北京什刹海的绿杨,联想到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可惜一个太淡了,一个又太浓了。他继而联想到西湖的波,又联想到秦淮河的水,可惜一个太明了,一个又太暗了。通过同类事物的对比,说明了只有梅雨潭的绿既不浓,又不淡,既不明,又不暗,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可见,比较在这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下子使作者的思维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而思维领域的拓展又使作者对梅雨潭绿的审美感受随之升华了一步。
  到这一步,作者既说明了梅雨潭绿自身的美,又说明了其它地方的绿都不如它美,按理到此应该结束了。作者这时也说:“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从中即可看出作者此时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比拟的了,但是,作者对梅雨潭绿的这种如痴如醉的炽热的情感仍在驱使着他,使这种情感犹如催化剂再次点燃起他的想象的火花。在他的想象中闪出的第一个亮点是,“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第二个亮点是,“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作者头脑中所闪现的这两个形象,使作者的思维终于实现了新的突破,拓展到了一个更新的领域,跃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把绿的自身美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使绿具有了犹如舞女飘带的轻盈飘逸之美和少女眼睛的纯净清澈之美的特征。如果说这还是对女子形象美的特征的局部想象,因而还只是想象屏幕上的两个亮点,那么正是由于这两个亮点的闪烁,才终于千呼万唤在作者的想象中唤出了一个更为美丽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整体形象。正是作者情感不断驱动着想象,想象又使情感不断地得以升华,才使作者能对梅雨潭绿的审美感受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我们要中学生完全领会和掌握作者的这一高超的审美艺术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通过这一层的教学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植他们的审美情感,则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举朱自清这一段审美观察的例子在于说明思维在观察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认识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中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好地学习作者观察思维的经验,学生学会了在观察中思维,观察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高。
  4.观察要比较,抓特征。
  马申斯基指出:“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比较既是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操作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借助于比较鉴别异同高下,从中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老舍《济南的冬天》时,找一位阅读好的同学朗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句子,同学们品位并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大家认为作者用北平、伦敦、热带的“晴”来比较,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特征。
  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即在观察事物时要把着眼点放在事物特点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对春雨特征的观察就抓了一个“细”字。这个“细”是作者观察春雨时抓住的本质特征。学习了这种观察方法,课下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观察石榴树,石榴树与柳树、槐树相比发芽早还是晚?芽的颜色如何?通过观察,同学们就把石榴树返青迟及芽是红色的特征抓住了。
  5.观察要联想,悟生活。
  联想是人们根据信息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个信息想到另一个信息或多个信息的心理过程。著名作家秦牧说:“要把平常的东西也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联想能力”。例如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诗人由眼前的“街灯”想到了天上的“明星”。非常生动、形象。由于白雾覆盖着树枝,就像梨树开花一样,因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皑皑白雪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充满乐观昂扬的情趣。学习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我让同学们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观察插图、驰骋想象,用短文再现当年王维为挚友饯行的情景。
  总之,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了观察力,而且有效地锻炼了自己的探索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做好“减负”工作。要切实减轻师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以人为本,有效地、全面地实施课程计划。学生作业是有效地巩固和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要科学、有效的布置作业,作业要清楚而具体,要少而精,应当尽量布置那些概括性
期刊
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了关系,因此构建初步的数的概念是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熟悉为基础的。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1.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势必落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在对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对小学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学习。  1.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阐明了数学的重要作用:"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
期刊
看完“亮剑”后,我被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他的性格、作战风格、工作态度、训练作风、待人风格都让我想到身为班主任的我及我的班级管理。一个班级和一只部队一样都有性格的,而他们的性格都是由直接领导人所决定的。  在“亮剑”里,李云龙的性格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大老粗”。其涵义便意味着刚健、朴实、粗犷、豪爽。这里面无疑既有革命文化和军旅文化的特征,又有北方文化和农村文化的色彩,是一种在北方农村文化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呢?本人根据年多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谈一谈对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一点粗浅认识  1.高效课堂的概念。  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
期刊
【摘 要】目前很多高中生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中生害怕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这是民族地区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高中生英语口语学习主要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从高中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厌学心理等方面提出疏导对策,以全面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生;口语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心理障碍疏导  目前针对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口语学习是高中生学习较为薄
期刊
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小学相继撤并,这使小学的寄住生骤增。寄宿制小学成为小学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这种办学形式,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寄宿生的管理便成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所在的广西贵港市达开实验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小学,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寄宿班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以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辅助管理,在多年的实际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
期刊
在“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下,汉语已经到了发出最后的吼声的危机时刻了。中国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耗费在英语学习上,但绝大多数人最终并不能运用英语。包括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学的时候,英语也没有少下功夫,而真正还在把英语当作工具的同学已经不多了。现在真的没有必要绑架那么多的学生来学英语,解放出来的时间,看点书,哪怕是走进大自然也是物有所值的。  与此同时,中文学习却被普遍轻视。早读时间如果不是特别强
期刊
【摘 要】在生物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好问题情景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激发;学习生物;兴趣  生物课在中学是一门不受人重视的学科,从而决定了完成中学生物教学任务的艰难。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就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开展了各种教学科研课题的探讨,经过听课,调研并进行了同基础、
期刊
英语中有一些表示方式、 程度的副词具有两种形式。 如late,lately; high,highly;slow,showly等 等。在这些词当中,两种不同形式所表达的含 义有的完全不同,有的很相似,而有的却完全一致。这就给人们 使用这些词时 带来一定的麻烦。特别是在学生中间,总免不了使用时的混淆。笔者想就此问题 分类作一点探讨 。  (一)本类词有hard,hardly;late,lately;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