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艺术赋能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旅游需求逐步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长途旅行,在短暂的周末时光,城市周边游和乡村旅游也日益兴盛。目前,乡村旅游业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其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在乡村旅游中增添了对文化艺术振兴的要求,以体现出乡村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何突出乡村旅游的艺术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的文化品牌,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立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大巴山花田艺穗节为例,探讨如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艺术赋能,通过艺术手段来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创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艺术赋能;大巴山花田艺穗节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08年,国家统计局曾做过一次全国人民时间利用的调查。时隔十年,2018年再次进行了统计,这十年间时间利用的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了休闲娱乐时间的增长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时间在不断增加,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打发休闲时间的主要方式。随着人民出游热情的高涨,人们的旅游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旅游目的地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从面向名山大川的猎奇,转向乡村探求属于自己的内心体验,去寻找身体和心灵的归属感。再加上国家为实现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业遇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通过农业、旅游、服务三方齐头并进,乡村旅游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但随着游客们渴望本真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急须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开发,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文化本身就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精髓,若在此基础上予以艺术赋能,立足于本土开展文化创意,为乡土文化的创新式开发提供强大的源动力,将会进一步实现文化对经济的强力支撑。大巴山花田艺穗节,就是一场以艺术之名开启的文创行动,立足于大巴山的自然乡土环境,体现了艺术、文化、创意与土地、农村、自然的共生关系。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是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不干扰当地居民生活、绿色环保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除了观赏当地风景,还包括体验乡村风俗、乡村民情、深入农家生活等,乡村也可以成为游客们探索附近区域的基地,开发出乡村的旅游功能。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其当时是作为探亲旅游的形式而存在,并没有对当地经济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现代乡村旅游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当地农村自然、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游玩,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应开发出乡村生态、旅游、文教方面的价值,扶持乡村旅游,以此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很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乡村生态旅游应具备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特点,在对当地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为游客们提供乡村体验的旅游方式;在这种旅游形式发展中,需关注环境的相容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生态化的项目和服务,同时也需从生态旅游开发和生态工程建设等领域来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2]。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游、乡村民俗游、古镇游和乡村红色游等类型。其中,农业游以农业、农村文化为核心,通过对当地农业资源的规划、设计,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如采摘果蔬、观赏花卉为主的采摘园和观光园,融合观光、教育、采摘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园,直接租赁农园,让游客在园中体验养殖、种植的乐趣等。民俗游依托当地独特的民俗资源形成的旅游形式,有着文化的原生性和质朴性,如彝族的火把节、普米族的朝山节等。古镇游建立在原生态古村落建筑群资源上,如江西婺源充满水墨丹青的韵味、丹巴山寨依山而建的民居、肇兴极具侗族风格的建筑等。乡村红色游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如延安、临沂等革命老区,全力挖掘红色资源,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有效缓解当地劳动力过剩问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完善當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城带乡的步伐,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对当地经济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业获得了巨大发展。2016年,我国该类旅游接待游客量近21亿人次,收入超5 7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次将达30亿人次。虽然乡村旅游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旅游业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地方都存在旅游开发不当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乡村未能挖掘出自身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未能建立在自身独特资源的基础上,而是大同小异,项目过于单调,基本都是尝农家饭、采摘、体验最常规的农事生产生活等,相互模仿,千村一面,使得即使在不同省市地区,游客们所获得的乡村旅游体验基本雷同,毫无新鲜感、特色感。有些地方盲目开发,破坏了村落原有的美感;有些缺乏消费行为研究,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盲目增加旅游项目,未能和旅游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不顾环境承载力,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违背了乡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人们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除了旅游观光、体验外,越来越重视旅游产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乡土传统文化原本就是源自一个地区常年的民俗和劳作,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而过度的商业化及外来文化侵袭,使当地乡土文化受损,原本质朴的民风被淡化,内容异变,导致地方文化特色缺失[3]。

二、艺穗节——用“艺术赋能”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文化资源是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资源,有利于激励地方小经济圈再生。在这一概念的指引下,各类创意旅游开始蓬勃发展。大巴山花田艺穗节通过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感知艺术、遗产和地方特色,来实现自我的创新提升。
  (一)以艺术之名开启乡村旅游的文创行动
  始于2019年的大巴山花田艺穗节召开于每年稻穗飘香的时节,以“乡村动员与地方共生”“追忆.溯源.流传”为主题来展示虔诚的乡土情怀。艺穗节中,举办方邀请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艺术家们运用不同的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来表达“讴歌泥土生命”的艺术观念与文创理念。艺穗节中有丰富的文创活动,如白马论坛国际乡村创客大会、国际大地艺术家驻村创作、大巴山地方创生花田影像展、花田喜市文创市集、向上惜物生活展、花田错沉浸式演出等,给当地居民及游客带来了不一般的艺术感受。花田艺穗节的举办,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即使是乡村中较为寻常的事物,对那些远离乡村的人来说,都能让其常常缅怀过去,获得心灵上的宁静,走向远方。艺穗节上汇集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文创家,其利用当地乡村自然文化资源进行创作,使其成为文旅融合的孵化园,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4]。   (二)通过艺术文创赋予乡村独特的文化气质
  大巴山花田艺穗节,秉承文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依托于艺术家们自身经验和创造力,为当地乡村旅游提供了艺术支撑。迄今为止,当地的花田艺穗节已举办了两期,每期都设置了不同的主题来开展各项艺术介入和创意营造的活动,以文化创意来活化当地的资源,实现文化遗产、文学艺术、文化传媒与文化创意的可持续开发。艺穗节伴随着创客大会高峰论坛的举办,在论坛会上,艺术赋能与社群共建、乡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乡村文创与村落美学等高峰对话,为参与者带来了思想上的碰撞;各种文创产品、设计寓意、吉祥物、产品延伸的展示,使文创品牌不断走向新高地。活动期间的演出也会以巴文化元素为依托,以稻禾为表达意向,让观者品读出耐人寻味的巴山神韵,挖掘出属于当地的独特气质,并形成更多有特色、有价值、可复制、能推广的成果。透过花田艺穗节的创意活化,可以将地方极富特色的人文历史、地理地貌、特色农作、工艺传承等区域资源进行创意再生,以地方创生关注“地、产、人”的审视视角,开拓出更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感资源,不仅让当地村民重新认识的乡村,也会给游客们带来不同寻常的艺术体验。同时,也让乡村逐步实现水清、岸绿、路宽、墙白,以艺术赋能为手段,以艺术带动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也凸显乡村不同其他地区的独特气质。
  (三)用艺术吸引人才重回乡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巴山花田艺穗节发起人向勇与浙江向上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宣汉文化创意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向方逊都是从白马走出的向家人,他们不忘家乡,积极返乡投身家乡建设。艺穗节的举办期间,北京大学艺术创意与文旅融合川渝考察团深入体验和感知巴文化,深入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模式,积极为宣汉县以及白马镇的文旅融合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引导乡民积极参与产业导入的过程,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参与,成立村社集体合作社和集体经济体,充分发挥每一个乡民的积极性,带动每一户勤劳的乡民发家致富。在第二届大巴山花田艺穗节的闭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与白马镇毕城村的村民共同观看了艺穗节期间创作的多部记录作品,一起见证了艺术创意为乡村注入活力、推动毕城村乡建的点滴。大巴山花田艺穗节的成功举办,表明人才是可以回到乡村为乡村服务的,可以把乡村的资源变为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三、艺术赋能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促进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形成
  将文化艺术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可以在艺术独特优势的影响下,产生出更强的经济效应,让传统的旅游产品焕发新的活力,有利于旅游新业态的形成。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能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让农村整体环境在发展旅游的契机下得到妥善整治,提升农业附加值,使原本传统的农业资源能在艺术赋能的前提下迸发出新的经济功能,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文化创意活动的应用,能使农事活动等原本仅拥有农业价值的事物拓展为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完善价值链,让游客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得以满足[5]。
  (二)为乡村旅游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
  文化创意对乡村旅游进行艺术赋能而产生的效应,与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之间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在文创艺术的吸引下,游客更愿意参与乡村旅游,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提升满意度。艺术赋能也与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相符合,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乡村旅游中融入文化艺术创意,可为乡土文化的传承提供载体,同时兼顾基础设施、乡村环境的改造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帮助传统农业生产获得新的活力,加快当地农业现代化,促进全价值链的延长。还能发挥乡村创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促进当地农民的自身发展。
  (三)推动乡村更新和发扬乡土文化
  从乡村风貌来看,艺术的融入可进一步体现乡村的精神,促使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当地县市特定的地理标志。文化艺术创意,能在其本身存在的资源上展开创新,对乡村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使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变得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在这一前提下,文创和乡土文化的融合,会使乡村旅游衍生出更多富有内涵的创意产品,如对古遗迹的开发,通过对其中文化的提炼和对环境的修复,使其变为新的充满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不仅实现了遗迹的保护和重建,还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艺术赋能,将文创理念引入乡村,有利于促进旅游新业态形成,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推动乡村更新和发扬乡土文化,尤其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这些价值能得到进一步延伸。通过大巴山花田艺穗节的成功举办,大家也看到了艺术赋能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作用。因此,需通过文创行动的开启、独特文化气质的提升、对人才的吸引等方式,发挥艺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独特赋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国龙,朱玉清,李保全.乡村旅游发展的演化机理与案例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7(3):709-713.
  [2] 雒树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9(1):64-80.
  [3] 李青文.传承和反哺: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9(2):14-19.
  [4] 黄泽文.以文化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探索:以浙江松阳的乡村振兴实践为例[J].麗水学院学报,2020(1):14-18.
  [5] 肖坤,何春燕,刘国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嘉陵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1(5):6-7.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民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尚未充分挖掘的市场,在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开发占中国人口3/4左右的农民旅游市场,不论对刺激国内消费,还是对发展中的旅游业,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本文通过对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对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开发建议。[关键词]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
期刊
最近,《旅游学刊》组织了“科教兴国与旅游业”的专题讨论,各界人士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综合看来,大家对于旅游产业和科教相互关系的认识不仅很有见地,同时又有些差异,这也反映出了企业、院校和政府的不同诉求。对此,我想谈点个人的想法,就教于国内同仁。
期刊
[摘 要]策划摄影节、摄影赛事已成为众多旅游接待地感兴趣的营销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赛事主办方(发起人)、协办方与参赛人、普通游客之间的诉求是否一致?实际结果如何?举办此类赛事是否真正有助于目的地形象建立和营销?”等问题进行节事旅游产品策划方面的相关研究‘作。实际上,在旅游地摄影比赛中,摄影者(游客)、信息(图片)、传播媒介(广播、电视、互联网、私人社交圈)、公众(潜在游客)等各元素间的
期刊
摘 要:信阳市作为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从建党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处于革命前线,红色资源不仅密度高,分布广泛,而且类型多,范围大,潜力足。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大好形势下也给信阳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于区域壁垒,基础设施不够,市场促销意识缺乏,创新意识不足等原因,信阳市红色旅游发展欠佳。在红色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下,信阳市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创新思路,深层次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内容,创新开发形式,树立
期刊
[摘 要]为深入理解中外旅游研究的异同,文章对2000年以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旅游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侧重于旅游影响、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而后者涉猎面更广泛,如对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偏实用领域的关注;此外,前者研究方法以数理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湖南省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产业融合这一全新角度,从“旅游+地质”产业融合的角度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湖南省在“旅游+地质”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对湖南省“旅游+地质”产业融合提出地质观赏旅游模式、地质研学旅游模式、地质养生旅游模式、地质鉴购旅游模式等4种发展模式,开发旅游资源本身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为游客提供鉴赏与购买平台,丰富了游客旅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旅游成为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作为智慧旅游的终端服务,景区数字化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尚未深入。本文把洛阳明堂天堂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样本数据,并利用SPSS21.0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明堂天堂景区数字化服务对游客满意度影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数字化服务质量、改进景区解说系统等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景区数字
期刊
摘 要:互联网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新平台,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科学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提升经营发展绩效,而渠道协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选择7天连锁酒店和携程旅行网作为案例代表,依托所获取的在线评论分析酒店互联网分销过程中形成的网络口碑,梳理基于线上平台的7天酒店服务评价体系,包含总体评价、设施设备、基础服务三大方面,12个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线咨询与预定对传统消费方式的冲
期刊
摘 要:与市政公园相比,主题公园具有明确的主题性和故事情景,配套的植物景觀环境也较为丰富,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除部分自然环境基底外,主题公园植物景观多结合区域主题,为人工化创造配置的植物场景。植物景观作为环境设计至关重要的设定条件,是主题乐园的环境基础,也是和建筑物、构筑物衔接的配套需求。基于此,本文对主题乐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并以上海迪士尼乐园探险岛区域为例,阐述植物景观设计要素
期刊
摘 要:地方型人文景点在开发上因其资源的特殊性、管理的多重性等在开发建设上一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在地方人文旅游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效果欠佳。本文选取曾国藩故居作为典型个案,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整体开发现状,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网络分析等调查方法分析游客在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感知度与满意度,了解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以及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曾国藩故居的文化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开发途径,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