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action between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 and a 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o

来源 :地球与行星物理(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I 630.0 nm airglow observations,from a new observatory at Bom Jesus de Lapa,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PBs(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and the MSTID(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over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Brazil.On the night of September 16 to 17,2020,an EPB was observed propagating eastward,in an apparent fossil stage,until it interacted with a dark band electrified MSTID(eMSTID).After the interaction,four EPBs merged,followed by an abrupt southward development and bifurcations.Analysis of the data suggests that an eastward polarization electric field,induced by the dark band eMSTID,forced the EPB into an upward drift,growing latitudinally along the magnetic field lines and then bifurcating.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北京325米气象塔在47,140,和280米三层高度的5年涡动相关观测资料,研究了城市下垫面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由于北京市2011年开始实行工作日汽车尾号限行,140米高度CO2通量的年增长率由2008-2010年的7.8%降低到2010-2012年的2.3%.140米高度通量源区内植被比例最小且人口密度最大,因此140米高度的5年平均CO2通量年总量)6.41 kg C m-2 yr-1(大于47米)5.78 kg C m-2 yr-1(和280米)3.99 kg C m-2 yr-1(.
基于1960-2018年均一化日最高气温(Tmax)资料,发现中国大部分区域高温初始发生日期(FirstEHD)呈提前趋势,但华北地区一些站点呈推迟趋势,这主要由上述区域Tmax的长期变化趋势决定,但Tmax变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FirstEHD的变化趋势在1990s出现年代际转折,其中新疆,华北和长江流域在1990s前后FirstEHD变化趋势的符号发生变化,华南地区则表现为1990s前后FirstEHD趋势幅度的不同,但符号保持不变;研究表明FirstEHD趋势的年代际转折转折与大气环流年代际趋势的变
The 2nd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EPB)workshop,fund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ook place in Beijing,China during September 13-15,2019.The EPB workshop belon
美籍华裔女诗人陈美玲的诗歌《野蛮人来了》模仿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等待野蛮人》,与之形成明显的重复和互文.《野蛮人来了》不仅延续了从卡瓦菲斯开始的等待野蛮人的漫漫过程并且终于等来了野蛮人,而且在不断重复“野蛮人来了”的过程中强化了卡瓦菲斯重复“野蛮人要来”所传达的含义:“野蛮人”矛盾地传递出一种颠覆力,质疑、动摇,甚至推翻了文明-野蛮的二元对立模式,建立起二者之间相互转化的动态关系,使人类重新思考自我话语构建的政治基础.
在中国文学外译的历史进程中,海外华人译者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正如火如荼的当下,海外华人译者亦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至今国内外相关研究却依然相当少见.此文将关注海外华人译者这一群体,爬梳其翻译成就,并分析该群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外译中的优势,以期引起更多学者重视.
纪蔚然2017年的两部戏剧《安娜与齐的故事》《衣帽间》是对朗西埃艺术美学观的实践运用与表达,不仅剧中的故事情节需要观众根据创作者提供的有限认知视角发挥想象力与理解力进行连缀和补充,而且表演与叙述相结合的编剧策略打破了观看与表演的二元对立.两者共同体现了朗西埃提出的以“悬置”“平等”为核心的艺术美学体制,即在剧场中建构一个新的平等的舞台,以解放观众并实现“美学的政治”.
早在十九世纪,昆曲形式演出的宫廷戏曲就随着游记的出版而为欧洲与法国读者所知.然而直到1932年,法国才首度出版以“昆曲”为主题的研究专书.其后,虽然间或有关昆曲的研究问世,但昆曲在法国本土的演出,要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为法国一般观众所认识与喜爱,并在新世纪获得学界与艺术界更为广泛的关注与肯定.从文字记录、学术研究,乃至规模不一的商业或私人集会演出,昆曲在法国的发展一如其低调的本质般悠扬绵远.近年来,跨国、跨文化的制作让昆曲在法国剧场上展现既古且今的风貌.另一方面,随着中、法戏曲研究者与爱好者的交流日增,
The relative impacts of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 processes on Tanzanian rainfall was evaluated using composite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It was found that the seasonal responses of rainfall to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pIOD)and El Nino events are substa
奚密将文学史看作一个文化归化与适应、周期性陌生化与常态化的过程.她从诗的内指性和内部阐发性出发,将现代汉诗百年的发展历程纳入“陌生自然化”、“异常正常化”的循环当中,指出其现代性的获得实为不断以实验之召建构“新传统”的“自我更新”过程,阐明汉诗现代性的内生性.同时,她关注语言介质的传播和影响作用,将翻译视为一种遮蔽意义获得的可能性渠道,在“保留”与“失去”、“理解”和“误解”的重构之间揭橥汉诗在横的“移植”后进一步沟通与交流的新路径,此为汉诗现代性的移植性.汉诗现代性的二重性构成了奚密圆形诗学批评的纵横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坛发展迅猛,各种诗歌流派争锋兴起,异彩纷呈.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现当代诗歌英译本在英美国家的出版数量也呈迅速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诗人和学者参与到中国当代诗歌的译介和海外传播之中.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翻译的质量,也要考虑译本的国际出版、传播和接受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中国当代诗歌的翻译置于西方社会文化的宏观语境下考察,探讨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所涉及的国际出版和跨文化传播等现实问题,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在英美国家的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