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伴呼吸衰竭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患者的呼吸中枢反应性。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伴呼吸衰竭的重度肥胖(平均体质指数34.3±2.68,均≥30 kg/m2)14例,行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图监测和自主过度通气试验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ΔVE/ΔSpO2)、高CO2反应性(ΔVE/ΔPaCO2)测定。其中的10例患者经1周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后行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14例患者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睡眠呼吸监测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66.6±30.1)次/h。FEV1/FVC的预计值均>70%,不存在明显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自主过度通气后PaO2和PaCO2均显著改善[(52.5±7.6)比(81.3±11.1)mmHg(1 mmHg=0.133 kPa)和(50.4±5.3)比(43.2±1.9)mmHg,均P=0.001],Ⅱ型呼吸衰竭均逆转。呼吸中枢ΔVE/ΔSpO2和ΔVE/ΔPaCO2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水平[(–0.11±0.08)比(–0.38±0.04)L·min–1·%SpO2-1和0.31(0.18,0.66)比1.20(0.82,1.50)L·min–1·mmHg–1,均P<0.001)]。10例患者在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1周后,体重无明显改变,睡眠呼吸紊乱趋于正常;日间PaCO2随治疗显著降低、PaO2明显升高,8例患者白天高CO2的患者的PaCO2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OHS患者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及呼吸中枢反应性降低,导致的呼吸衰竭属于"不愿呼吸"类型,自主过度通气试验后呼吸衰竭好转,有助于明确诊断,无创通气可以改善夜间呼吸紊乱和白天的血气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