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孕前体重指数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来源 :华南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广州市育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MI)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本次妊娠为单胎妊娠、就诊时均入组登记的资料完整的产妇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本次妊娠的年龄、孕周、生育史、既往疾病史、吸烟史和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并对其孕期体重增长详细记录,待分娩后完整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3年共追踪入组时资料完整并随访到妊娠结局的孕妇3 608人,孕妇平均年龄为(28.25±4.13)岁,孕前平均BMI为(20.34±2.82),孕期体重平均增长(15.21±4.35)kg。孕妇BMI和体重均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其中孕前低体重(BMI<18.5)669人、孕前正常体重(18.5≤BMI<24.0)2 476人及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4.0)463人;不同孕前体重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73%(45/669)、33.12%(820/2 476)和46.87%(217/46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前体重的调查对象妊娠结局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早产、巨大儿和足月低体重儿的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子痫前期、GDM、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孕前体重成正相关关系(r=58.37、85.33、50.20、23.62,均P<0.01),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与孕前体重成负相关关系(r=-10.15,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异常可能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孕期体重增长应根据孕前体重指数有不同的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以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结构理论,解析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所著的《绿山墙的安妮》中主人公安妮在不同成长时期心理行
《退潮》(The Ebb-Tide)是史蒂文生(Stevenson)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以南太平洋为背景的又一部重要小说.本文从宗教救赎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探讨在艾突瓦特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