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佛教行像仪式的兴起及其本土化

来源 :佛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观看“行像”与禅观“行像”具有等同的功德,在信仰层面出现了行像仪式对禅观行像的摹仿和重现。作为一种受信众瞻观礼敬以获得解脱和庇佑的宗教活动,行像仪式从印度通过西域传至中国,自兴起时便不断经历本土化的转变,这一过程得到了全民性的参与和推动。行像仪式不仅承载着信众尊崇和祈福的精神寄托,也为维系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大乘起信论》的修道位次在早期汉译佛教经典中极具独特性,其中“解行地”“净心地”“具戒地”“菩萨究竟地”“如来地”可见于《菩萨地持经》的菩萨十二住及七地系统。“
作者认为禅宗文献之研究,应在语言和思想并举中进行,不应有偏废。本书收录了关于禅籍中语言问题研究的若干文章。第一篇文章《禅籍的校雠学》以睦庵善卿之《祖庭事苑》为例,
昙延作为涅?师,对地论、摄论两派思想均有学习;其弟子之中,学习《摄大乘论》与《十地经论》者亦颇多。昙延《起信论义疏》与《起信论》原义相比,有不少细节上的分歧,足以证明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是中共培养造就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面对“想象”这一主题,教学时不必提出“想象要合理”的要求。两篇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奇特的想象,并非了
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针对人民健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僧尼服装较之印度僧装发生了变化,不但有常服和法衣之别,而且服色、衣料、款式发生
北朝经学与佛学,开隋唐国家学术之先,前辈学者即已指出二者在学术风格、变迁路径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惜乎北朝经学与佛学之互动,多见于交游而罕见于著述,因而详考经师与
《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思想与康德哲学的思想是牟宗三晚年会通中西哲学、建立其自己“道德的形而上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是理解牟宗三哲学的基础。牟宗三在解释“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