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四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4例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4例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30岁,平均26.5岁;皮损位于四肢3例,外阴1例。组织学特点:均为皮内痣,病变左右对称,痣细胞呈上皮样和(或)梭形,聚集成团或单个散在分布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之间,均未见淋巴细胞聚集、坏死或溃疡。免疫组化显示,3例痣细胞为S100和Melan A阳性,2例为P16阳性;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5%;2例间质细胞为凝血因子FⅩⅢ和CD34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示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在6p25(RREB1)、6q23(MYB)、6p11.1-q11.1(Cep6)及11q13(CCND1)4个基因位点均无拷贝数异常。

结论

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是一种组织学独特的良性黑素细胞痣,ki-67、S100、Melan A、凝血因子FⅩⅢ等免疫组化染色和黑素瘤FISH检测有助于其与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黑素瘤鉴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黑果枸杞多糖对HaCaT细胞光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柴达木黑果枸杞中的多糖成分。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培养,不做其他处理;中波紫外线(UVB)组:30 mJ/cm2 UVB照射;实验组:30 mJ/cm2 UVB照射前6 h加入2 g/L黑果枸杞多糖溶液。照射1 h后继续培养12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S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
期刊
目的描述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常见皮肤镜特征,探讨皮肤镜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检查的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17例,分析45处皮损的皮肤镜特征。结果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常见的皮肤镜特征为存在中心区域(可为白色、棕色或瘢痕样结构)和多种形态的色素结构及亮白色条纹。45处皮损(100%)皮肤镜下均观察到中心区域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采用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扁平疣的图像特征。方法临床未经治疗的扁平疣患者88例,每例选1处典型皮损先后行皮肤镜及RCM检查,记录并统计各项图像特征。结果88例扁平疣患者皮肤镜检测显示,48例(54.55%)可见淡红色背景,40例(45.45%)可见淡黄色背景,84例(95.45%)可见散在数量不等的点状出血。RCM检测显示,48例(54.55%)可见类似洋葱皮样的同心圆结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