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CR检测消化道巨细胞病毒感染

来源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1例消化道疾病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DNA,阳性率9.80%;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随机检测其中41例患者血清HCMV-IgM。结果显示:消化道组织巨细胞病毒感染数低于血清HCMV-IgM阳性数(P〈0.01);血清HCMV-IgM检测中,恶性肿瘤和结肠炎患者HCMV感染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和P〈0.05)。提示PCR是消化道巨细胞病毒
其他文献
背景:作者在对人发角蛋白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组织工程学概念--在体/原位组织工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拟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支架,复合一种可作为药物
下腔静脉(IVC)阻塞综合征,又称白查(Buddchiari)氏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以往对血管性疾病的检查,主要依赖于有创的X线检查方法,对B超诊断IVC阻塞综合征认识不足。随着B超诊断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高质
腰椎椎弓根通道不同头尾偏角方向变化规律的数字解剖学特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JJY2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449)[关键词]腰椎;椎弓根通道;头尾偏角
采用尸检脑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30(MAP30)和ubiquitin免疫反应产物在老年性痴呆病(AD)患者海马神经元的分布及变化,探讨微管相关蛋白与A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背景:胶原膜是一种可吸收引导成骨材料,同种异体骨是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利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观察胶原膜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0 例皮肤鳞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 ,p16 及Rb 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66-7 % ,53-3 % ,33-3 % 和36-7 % ;cyclin D1 及CDK4 于癌巢边缘细胞表达强于中央癌细胞,且其分化程度越低,
组织工程皮肤产品研究成果按时间年限的导读:1975年,美国Rheinwald和Green等首次报告体外培养人表皮角朊细胞获得成功。1981年,美国O'Conner首次应用移植培养自体表皮细胞膜片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SSCP方法检测14例卵巢恶性肿瘤中p16蛋白的表达及p16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基因突变,其中5例还同时检测转移灶癌组织。结果示7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为p16蛋白表达阴性;无一例有
采用CAT报告基因分析法检测Tx2.8kb中基因表达潜在启动序列的记嗑 功能。结果表明,该潜在启动序列没有启动功能。提示与IGKC同源的Tx2.8kbEcoRI段可能采用免疫球蛋白基因所独有的调控方式。
探讨视网膜下间隙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将DMEM,同源视网膜,DBA/2鼠视网膜加或不加完全福氏佐剂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植入BALB/C鼠的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