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马缰 一个民族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孕育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拓荒者。他们光着脚丫在这片黄土地上留下了最初的印记,其中的大多数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留下。然而,当你翻开那段历史,拂去岁月的尘烟,你定会看到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伏羲。与伏羲紧紧连结在一起的,除了“八卦图”,还有一匹马,人们称它为“龙马”。在那个遥远的蒙昧时代,情感丰沛的祖先们,将马作为人间至灵至性的生命,甚至许它可与天龙遥相对望……
  一条马缰,牵出了一个民族的狂野奔腾,那是力量与速度迸发出的雄美——用奔跑佐证生命。在那些遥远的过去里,无数翻飞的马蹄曾卷起千万里不见边界的黄沙,书写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马这个物种究竟缘起何时,如今已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自有朝以来,人们的生活与劳作,便再也与马脱不开干系了。
  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们最迫切要做的便是对土地的争夺,战争成了那段特定时期生活的常态。正是在这段时期,马与战争第一次有了紧密的连结,形成了战车与马的时期。有良马者的天下,君主们为了能蓄养更多的马匹可谓费尽心力。不过,从夏朝到春秋时期,马的进化还停留在最初的农耕劳役状态,它们身材普遍矮小,并不适宜骑乘作战,所以马拉战车是那段漫长历史时期的主要征战形式。
  自西周至春秋,车战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只看它拥有多少乘战车,所以后人常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描述某一诸侯国的强大实力。 一辆战车需要四匹战马才能挽拉,加上运输军需的马匹,一个“千乘之国”至少需要近万匹马。因此开辟合适的领地蓄养马匹,或者找到合适的来源地购买马匹都成了各国国君必须解决的问题,他们也常为此颇为烦心。
  其实,除战争用马以外,古时还有一处很大的用马消损,那便是葬马。当时的国君、贵族和官员,为了彰显尊贵身份,流行在自己的墓旁设车马坑,以真车真马填之,且国力愈盛,填坑数量愈众。这也是古时需马量剧增的原因之一。
  尤其于天下动荡、朝代更迭之时,人与马之间便更会凸显出一种近乎亲人般的亲密感情,且人对马的依赖也会表现得更加明显。秦末汉初之时,楚王项羽被汉军逼至垓下,他高歌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含泪与爱马乌骓作别,这匹陪伴他征战沙场的骏马,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成就了一代霸雄,也赢得了如此勇将的深情。千年已逝,大汉早已覆灭,当所有的辉煌与失败都成为过去,或许,唯一还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就只剩下那些流落于风中的英雄血泪与战马嘶鸣了。
  时间行至唐朝,中国迎来了历史上辉煌的巅峰,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军事,唐朝无疑是极度繁盛的一个朝代。不得不说,它的繁盛与马有着直接关系。唐朝驯养的是生于高原的河曲马,体格强健,肌肉发达,每一匹都堪称骏马,正是有了这些好马,唐朝才能在一次次战役中笑到最后,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尽管民风彪悍,却依然难敌大唐的天朝军队。不仅如此,唐朝还培养出了马的另一项技能——舞蹈。其实,人们对驯化动物并不陌生,可是将马训练成可以随乐起舞的宠物,似乎有些难以想象。可在唐朝的宫廷之内,就出现了舞马,这是一群特殊的马匹,专供皇帝娱乐,一时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只可惜,唐朝舞马已失传千年,只留下了一些文字记载。
  到了宋朝,国力日渐衰微,羸弱的军马实力甚至将宋朝逼到了一个小角落里,偏安一隅的悲哀,或许就始于马匹质量的低劣。
  纵观中国历史,说到马便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呼伦贝尔大草原。这片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草场似乎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它让吃得肥壮的马儿驮着鲜卑族、契丹族、女真族走过了它们的青春时期,一个个在颠簸的马背上长成的草原壮汉,组成了一种不可侵犯的民风。它像一个摇篮,滋养着每一个生存在那里的生灵。度过青春期,进入壮年后的女真族大刀阔斧占领中原腹地后,却霍然发现,曾经的故土上又雄起了另一个民族,亦如当年的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为勇猛,那就是蒙古族。为了抵御蒙古族的威胁,金朝开始在边境挖起了屏护长壕,今天的内蒙古还保留着金界壕遗址。只是这条长壕并没能阻挡得了蒙古族翻飞的马蹄,这支队伍犹如猛虎下山般横扫一切,顽强的竖起了蒙古大旗,成为了中国的另一个主宰王朝——大元朝。
  元灭明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段文雅时代。而将这种文雅之风拦腰斩断的是努尔哈赤,他挥军入关,开启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作为另一个骑上马背打江山的民族,他们对马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可以说,他们的江山正是由无数马蹄踩踏出来的。没有马,或许也就没有了大清王朝。因此,马成为了满清一族崇拜的图腾,他们信奉马、供养马,让马的精神渗进每一个满清人的血液中。从无处不在的马蹄袖,我们似乎就看到了那奔驰在原野上的无穷力量。
  回首历史,说不尽的千秋功罪,评不完的是是非非,与马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又是何其之多?它主宰了多少次战争的成败,决定了多少位勇士的生死。马作为古人的信仰图腾,被世代传颂称赞,即便时至今日,马依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马革裹尸、黄沙漫天的战争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如今很多不能通车的地方依然以马作为最主要的运输力,它的舞台,依然散发着不可阻挡的魅力。
其他文献
近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2014年2月全国部分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媒体发布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美容服务类广告进行了抽查监测。现将抽查监测发现的部分严重违法广告公告如下:  1.氨糖保健食品广告。该广告以“健康新天地”节目形式变相发布,广告中“使用1个月效果特别好,见效快,治好后不反复发作”、“3天腰就能直了,就能下地了,不到1个月行走自如”等内容,宣传食品的治疗作用,并利用医疗
期刊
匹克带你跑出城市的界限,利用周末时光“悦跑越轻松”。5月18日上午,2014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预热活动第二站在鸟巢国家体育场隆重开跑。2000名京城跑友和220名匹克“悦跑团”成员一起共享跑步的乐趣,将这场集公益、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盛宴推向高潮,跑友们和匹克共享运动的快乐。  作为本次国际田联挑战赛及“爱跑·北京”系列活动官方合作伙伴,匹克不仅为京城跑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最新推出的“
期刊
5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商标法,加大对驰名商标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受到品牌企业的欢迎。长期以来,红豆集团一直注重品牌建设,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商标的培育和发展,始终把商标战略作为红豆发展的重点,不仅有效保护了红豆品牌,还为红豆集团快速健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3月,HOdo红豆在“2013年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评选中脱颖而出,并一举荣获“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及“江苏最具影响力商标”两
期刊
核心导读:  值此7月1日中媒联动☆传媒联盟——河南新乡事业部成立之际、笔者一行五人除了有幸被作为嘉宾邀请参与了启动仪式外还有幸采访到了中国传媒联盟的创始人——岳兴先生。  中国传媒联盟自2013年年底准备启动全国市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地市为单位开设“中国传媒联盟☆xx地市事业部”以来、仅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已成功的发展了14个事业部、基本上是以平均每个月发展两个地市事业部的速度堪称为传媒资源
期刊
人无信不立,社会无信不稳。作为常熟市梦兰村党委书记、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去年9月,我光荣当选为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坚持诚信创业、诚信富民、诚信示范,是我毕生的追求,也是我最强的力量和依靠。  诚信是企业立业的重要基石。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市场规则上的信用经济,有了诚信,市场各类主体才能在经济社会交往中“兼相爱、交相利”。2008年,梦兰公司承接的一个外贸订单部分产品已经发往上海码头,员工突然发现客户
期刊
马作为六畜之首,却是人类最后豢养的动物。人类第一个豢养的动物是犬,帮助早期人类度过漫长的狩猎为生的日子。后来人类又养了猪牛羊,有的为了吃,有的为了帮助干活。而马的最后出现,加速了人类文明进程。马的役使中,多用于战争,至少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马一直作为战争装备,直至三十年前才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才取消骑兵部队)。  因为如此,全世界食用马肉的民族寥寥无几。人类与马在战争和生活中建立
期刊
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口头上,“老马识途”都是常常使用的一个典故。由于使用频率颇高,因此变成了一句俗语。  这个典故的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上》,与管仲和齐桓公有关。有一次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不管历史事实怎样,老马的故事是绝对可信的,不但马能识途,连驴、骡、猫、狗等等动物都有识途的本领或者本能。  但是,切不可迷信。  在古代,老
期刊
大地是天马的羁绊,正如诗人是孤独的骑手。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里,马闪着光芒,却沉默不语。在人类与马的所有复杂情感中,从野马、役马、战马到马的美术、马的哲学,无不掺杂着人类对马的崇拜与爱。诗人和战士想要大大方方地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实际上是想要让所有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那匹可以带你自由驰骋、穿过茫茫黑夜的梦想之马。  本刊在甲午年到来之际,特别组织了马文化专辑,其意义在于
期刊
英雄、名马、美人三位一体,构成了多少壮烈而又艳丽的传奇和故事。而就中最精彩者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该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名马之归英雄似乎天经地义,然苟此英雄仅臀力武功过人
期刊
光着腚,腆着胸,傻笑,这是我第一次“骑马”时的模样。中国照相馆里一匹木制的摇摇马连同我的裸照一起被封存在相簿中。1970年,那年我两岁。  夏天的傍晚,是生活在四合院里孩子们最快乐的一段时间。斜阳蹭着西墙头给院里洒上一块阴影。刚冲过凉的夜来香发着阵阵的香味儿,背着霞光的绿脑袋蜻蜓顺着屋檐向蚊子展开了新一轮的冲锋。我也开始于地上寻摸着那些失手从葡萄架上摔落的绿色肉虫子,将它们偷偷放在女孩子的后脖颈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