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观画答客问》解析(下)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观画答客问》是傅雷解读黄宾虹绘画之力作,得到黄宾虹本人认可。至今时隔72个春秋,期间风风雨雨,历经时局变幻,社会审美意识嬗变,傅雷的解读和评骘,依然熠熠发光。其中的论述,涵盖了中国画学最重要的命题——中国画的再生在哪里。而雒三桂先生的解析,又将傅雷先生的这篇评骘,由黄宾虹的绘画艺术延展开去,结合当下文化现象,生动再现傅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深刻认识的同时,带给观者以如何看待传统,并重拾文化自信的思考。
  (三)镕炼说
  客:诚如君言:作画之道,旷志高怀而外,又何贵乎技巧?又何需师法古人,师法造化?黄公又何苦漫游川、桂,遍历大江南北,孜孜砣砣,搜罗画稿乎?
  曰:艺术者,天然外加人工,大块复经镕炼也。
  什么是艺术?天然和人工是合一的。大块是指自然,自然的物像要经过艺术家自身的提炼,才可以称之为艺术品,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不叫艺术。
  曰:人工镕炼,技术尚焉。掇景发兴,胸臆尚焉。二者相济,方臻美满。
  傅雷先生一点都不轻视绘画的技法,他讲如果没有熟练的技法就没有办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所以,叫做人工熔炼,技术尚焉。既有高超的绘画的技艺,同时又有旷世高怀,二合一,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方美满。
  曰:愚先言技术,后言精神;一物二体,未尝矛盾。且唯真悟技术之为用。方识性情境界之重要。
  这两者一点儿都不矛盾。真正掌握了技术,把技术融入到你的生命里面,让自己达到一种自如的境界,你才能够传达你的性情和境界,才知道性情和境界在你的笔下表现出来是如此的美妙和如此的高,这一点是不冲突的。
  曰:技术也,精神也,皆有赖乎长期修积。师法古人,亦修养之一阶段,不可或缺,尤不可执着!
  书法和绘画是一辈子的事情,绝不是练两三年,它是一生的修为,有赖于长期的修养。
  绘画一定要经过师法古人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对画家是不可或缺的,但又不能执着,不能陷进去出不来,一味地学古人,学到最后没有自己的面目,那也不行,要跳出来。学古人的目的是要掌握古人留给我们的技法,留给我们的遗产,然后把这些遗产为我所用,这才是正确的。
  曰: 绘画传统垂二千年,技术工具,大抵详备,一若其它学艺然。接受古法,所以免暗中摸索;为学者便利,非为学鹄的。
  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经两千年之久,前人经过两千年的探索,很多智者给我们留下了作品,留下了他们所探索的痕迹,这些都是财富,都可以为我所用。所以经过师法古人这个阶段,一些古法我们就不用暗中摸索了,我们直接把前人已经创造的技法拿过来为我所用就行了。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去学古法,因为古法很繁复,要十年、二十年孜孜不倦地探求才会有所成就。
  曰:拘于古法,必自斩灵机;奉模为偶像,必堕入画师魔境,非庸即陋,非甜即俗矣。
  一味的拘泥于古法,等于把自己的天赋灵气戕害了。崇拜前代画家可以,但不能为他所笼罩,成为他的画奴。就像过去我们说的书奴,一辈子只学王羲之,学来学去跳不出来,那就成问题了,那就叫做书奴或者画奴,肯定没有好境界。
  曰:即师法造化一语,亦未可以词害意,误为写实。 其要旨固非貌其嶂峦开合,状其迂迥曲折已也。
  我们师法造化,不是为了对着这座山,对着这棵树,画的和那棵树、山一模一样,这不是写实。
  他的要旨不是说把眼前的嶂峦开合,迂回曲折给画出来。
  曰:学习初期,诚不免以自然为粉本(犹如以古人为师)。
  刚开始学画的时候,因为技法不够,免不了要经过这阶段,要以自然为粉本,要学习古人。
  曰:小至山势纹理,树态云影,无不就景体验,所以习状物写形也;大至山岗起伏,泉石安排,尽量勾取轮廓,所以学经营位置也。然师法造化之真义,尤须更进一步: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常理,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饱游沃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具神奇,造化自为我有。
  这才是行万里路写生的目的,是要揽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生机,饱游欲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这样让自己的胸怀胸襟得到提高,胸中之具神奇,天地之造化才能为我所有。
  (四)赏析说
  客:黄公之画纵笔清墨妙。仍不免于艰涩之感何耶?
  曰:昔人有言: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在肌体之外者。
  我们欣赏女人,第一眼看挺漂亮,但第二眼不想看了,为什么呢?没内涵。所以我们欣赏美女不仅看表面,我们更要看她的学养,看她风神之外的一些东西。
  曰: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传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
  一般人看古画,看画的像不像,颜色敷染的对不对,这个画是不是有什么故事,这是错的,这不是鉴赏古画的方法。
  曰:其实作品无分今古,此论皆可通用。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 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
  一张画,第一眼看不错,第二眼看没意思了,这是能品;第一眼看一般,第二眼看有点味道,这叫妙品。
  曰:初若艰涩格格不入,久而渐领,愈久而愈爱:此神品也,逸品也。
  一开始看的时候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越看越有味道,渐看渐领,愈久愈爱,这就是神品、逸品。
  曰: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
  内蓄的东西非常多,所以,故初平平而终见妙境。这才是好画。
  客:然则一见悦人之作,如北宗青绿,以及院体工笔之类,止能列入能品欤?
  曰:夫北宗之作,宜于仙山楼观,海外瑶台,非写实可知。
  北宗我们都知道像展子虔的《游春图》,像李昭道、李思训父子的作品,以及宋代很多北派山水,这些东西不是写实的。
  曰:世人眩于金碧,迷于色彩,一见称善;实则云山缥缈,如梦如幻之情调,固未尝梦见于万一。   一般人只看到它的金碧辉煌,看到它色彩的迷离,一看很喜欢。唐代以前的这些画家都有很深刻的含义,但一般人只看到它表面的金碧辉煌,谜于它表面的色彩,实际上它的格调很多人看不到。
  曰:俗人称誉,适与贬毁同其不当。
  一张好画,俗人说好也未必是好事。
  曰:且自李思训父子后,宋惟赵伯驹兄弟尚传衣钵,尚有士气。院体工笔至仇实父已近作家。
  这里特别强一个士气,就是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一种书卷气,一种萧条淡泊的境界。这种境界在工笔院体里也有,但李思训父子以后,只有赵伯驹兄弟传了衣钵。到了仇英的时候已经是功夫非常棒,但又相对比较刻板,已经和画匠非常接近了。
  曰:后此庸史,徒有其工,不得其雅。前贤已有定论。窃尝以为:是派规矩法度过严,束缚性灵过甚。
  到了清代的时候,很多工笔画家画的板、细、用功,唯独没有灵性,所以叫做徒有其工,不得其雅。因为工笔画派规矩太森严,把人的性灵束缚的太厉害。
  曰:欲望脱尽羁绊,较南宗为尤难。适见董玄宰曾有戒人不可学之说,鄙见适与暗合。
  要想脱去羁绊,真正达到书画的灵性,比南宗绘画更难。董其昌曾经说北派的山水不可学,学了有可能把自己的灵性坏掉。
  曰:董氏以北宗之画,譬之禅定积劫,方成菩萨。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来地。
  董其昌谈到南北宗的时候,因为他修禅,他就用佛教的南北宗比喻绘画的南北宗。北宗的神秀讲求的是渐进、渐悟、渐修,长年累月、一点点的驱逐心中的魔法欲望,逐渐达到觉悟的目的。南宗慧能不主张通过苦练,主张霎那间的体悟,“一超直入如来地。”当年像董巨,董是指董源,巨然和米芾都是灵性的,可以“一朝直入如来地。”
  曰:今人一味修饰涂泽,以刻板为工致,以肖似为生动,以匀净为秀雅,去院体已远,遑论艺术三昧。是即未能突破积劫之明证。
  四十年代黄宾虹所看到的那些工笔画家就是以刻板为工致,以肖似为生动,以匀净为秀雅,连过去的院体都比不上,遑论艺术三昧。要说真正体悟到画道的美妙,这些人都没有做到。
  客:黄公题画,类多推崇宋元,以士夫画号召。然清初四王,亦尊元人;何黄公之作与四王不相若耶?
  曰:四王论画,见解不为不当。顾其宗尚元画,仍徒得其貌,未得其意;才具所限耳。
  他们的见解是正确的。但他们只是学了原画的皮毛,没有得到真正的好东西。为什么呢?这四个人的才华有限。
  曰:元人疏秀处,古淡处,豪迈处,试问四王遗作中,能有几分踪迹可寻?以其拘于法,役于法。
  我们要拿到四王的绘画去和元人一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天壤之别,尽管从笔法上四王都是学元人的,但那种疏秀、古淡、空灵,我们在四王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这就是只学了形貌而没有得神。为什么?它为法所局限。
  曰:近人盲从附和,入手必摹四王,可谓取法乎下。稍迟辄仿元人,又只从皴擦下功夫;笔墨渊源,不知上溯;线条练习,从未措意;舍本逐末,求为庸史,且戛戛乎难矣。
  民国时期有一些人说学元人,要么就学四王,“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是有问题的。超过四王去学元人的,结果也只是学皴擦,仍然没有溯本求源从根本上下功夫,他的笔墨渊源不知上溯,线条练习,从未措意,所以它不可能达到高的境界。
  (五)神韵说
  客:然则黄氏之得力于宋元者,果何所表见?
  曰:不外神韵二字。试以《层叠冈峦》一幅为例:气清质实,骨苍神腴,非元人风度乎?然其豪迈活泼,又出元人蹊径之外。
  我们要学的是神韵,而不是外在表现。傅雷先生用这几句话来概括《层叠冈峦》这一幅画,叫做气清质实,骨苍神腴, 那种豪迈活泼,元人又没有。
  曰:用笔纵逸,自造法度故尔。又若《墨浓》一帧,高山巍峨,郁郁苍苍,俨然荆、关气派。然繁简大异。
  黄宾虹的笔法运用太熟练了,甚至超过了元人,他可以自造法度。《墨浓》虽然看上去高山巍峨,郁郁苍苍,像荆浩、像关仝一样,但他的笔墨技法比较简单,而荆浩、关仝笔下非常的繁复,两者一繁一复,一多一少,达到的境界是一样的。
  客:世之名手,用笔设色。类皆有一面目,令人一望而知。 今黄氏诸画,浓淡悬殊,犷纤迥异,似出两手;何哉?
  世上的很多名画家,用笔设色一看就很清楚。但黄宾虹不是。黄宾虹的浓淡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一个好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一定是前后变化的,他三十岁时候一个样子,四十岁的时候一个样子,五十岁、六十岁一个阶段一个样子,今年和去年一定会不一样,这才叫做艺术家。
  曰:常人专宗一家,故形貌常同。 黄氏兼采众长,已入化境,故家数无穷。
  一般的人只学一家,所以形貌没有什么变化。黄宾虹因为所学的很宽广,古代好的他都学,而且熟练掌握已经到了化境,故面貌也不一样。
  曰:常人足不出百里,日夕与古人一派一家相守;故一丘一壑,纯若七宝楼台,堆砌而成;或竟似益智图戏,东检一山,西取一水,拼凑成幅。
  这样的人当代也不少,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有一次我去办事,看到他正在画画,右手拿着笔,左手拿一本芥子园画谱,这个山画上去,这个石画上去,这样拼出来,当时我对他的尊敬一下子没有了,艺术家到了这样很可怜的地步,就像益智图戏一样,东搬一个山,西搬一个水,掉个来回倒,只要能卖钱就行。
  曰:黄公则游山访古,阅数十寒暑;烟云雾霭,缭绕胸际,造化神奇,纳于腕底。故放笔为之,或收千里于咫尺,或图一隅为巨幛,或写暮霭,或状雨景,或咏春朝之明媚,或吟西山之秋爽:阴晴昼晦,随时而异;冲淡恬适,沉郁慷慨,因情而变。画面之不同,结构之多方,乃为不得不至之结果。
  黄宾虹今天出来的面貌是自然形成的,不是有意为之,它胸中的画境太多了,随手就有,根本就不需要像益智图戏一样,左捡一个,右捡一个,那没有意义。
  客:诚然。子固知画者。余当退而思之,静以观之,虚以纳之,以证吾子之言不谬。
  曰:顷兹所云,不过摭拾陈言,略涉画之大较。所赞黄公之词,尤属门外皮相之见,慎勿以为定论。
  我也是只知皮毛,大家相互探讨。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和移动互联时代,市场的地理边界逾越淡化,甚至消失。业务全球化、企业全球化、品牌全球化正变得日益普遍。那么,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现状呢?有两个相关指标可以解读。一是《财富》每年颁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在其2014年度榜单中,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00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居第三。但是,这个排行榜是按营业收入来排名的,因此公司规模大,不见得公司盈利能力强。事实上,该榜单中
期刊
不少融合了数字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业务蒸蒸日上,在短时间之内,价值就超过了历史悠久的传统企业。不少这些企业打入了传统行业,而且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传统企业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一部分传统的企业试图摆脱缘之已久的组织风格和结构,延揽合适的人才,在快速塑型、快速决策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不断磨练他们,让他们能与新兴的“数字化商业颠覆者们”竞争。  快速演变的消费者需求为企
期刊
当迪克 · 科斯特罗(Dick Costolo)在2015年6月中旬不再担任推特CEO时,全世界的媒体都在问:谁是继任者?尽管科斯特罗宣称继任者不需要是“动漫英雄”的角色,分析者们还是倾向于认为,驾驭推特这家开创性的公司需要视野开阔的强势人物。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明星CEO当道的时代。乔布斯(Steve Jobs)的个人形象和苹果的精妙创新赢得了大量狂热信徒,扎克伯格(Mark Zucke
期刊
中国反腐的热浪以超越人们期待的力度劲吹。然而,刚刚有人感到官不好当了,似乎公务员也不那么诱人了(其实,健康的社会本应如此),就有不少官员开始担心,长此以往,政府人员工作热情难以调动了,积极性没了,创造性少了,甚至不少人怕担责任不推不动了,不想有作为了。  上述担忧一方面来自于自身权力被削弱的情感反应,另一方面则源于对政府作用和权力地位的过度认知,总担心如果政府撒手,会导致混乱或后果不堪设想。其实,
期刊
专注和多样化通常被视为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对于那些致力于创建一个专注公司的CEO,总有一个继任者会推出一个新时期发展和扩张的多样化策略;对于那些致力于广泛投资合作的CEO,也总有继任者会迎来紧缩时期。  可口可乐在20世纪60、70年代停滞增长,公司开始追求多样化,甚至在1982年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短短几年之后,管理层确定专注策略,退出“非核心”业务,于1989年出售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股份,这
期刊
企业转型的起点  企业转型这个宏大命题起点,源于一些最基本的逻辑和决策,尤其是对内外环境和未来发展的洞察,以及最基本的判断。这是考验每一个企业家关键能力的地方,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要素。  首先,企业家需要对自身企业所处的产业以及产业周期有一个清醒的了解。  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的优化与再造是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的产业总体上处于哪个阶段,我们的企业在产业周期中处于什么状态,这是一个必须
期刊
中国“新常态”经济的最大看点就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这将是决定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政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来  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过去我们透支了“政策红利”。  首先,地方政府利用大规模的中央财政投资、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以及银行信贷迅猛扩张等所引领的追求高速增长的时代,不仅无法维系下去,而且,它也透支了中国经济未
期刊
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用智能制造应对德国工业4.0。然而,与德国不同的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尚处在2.0甚至1.0阶段。那么,在现阶段下,中国制造如何迈向智造?日前,本刊记者就“如何实现中国智造”以及“如何向管理要效益”采访了爱波瑞管理咨询集团公司总裁、国际制造业联盟创始人王洪艳。  制造升级三步走  :对于中国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讲,目前还处于工业2.
期刊
历史常常在改革和调整中前行,一方面需要进行制度或体制改革,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发展模式或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转型就是改革制度或体制、调整模式或结构的综合体现。  第三次大转型的背景与特色  不同的转型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历史上的几次大转型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及规律可循,但历史上的每一次大转型都有与其自身所处经济环境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特点和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建国后我国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和调整,
期刊
日前,专注企业管理软件开发与研究十余年之久的致远协同研究院,就互联社会背景下,跨组织协同对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出版了《互联网+工作的革命》一书,该书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移动互联时代由个体行为变化引发的工作变化和组织变革。并在书中对“中国企业组织行为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致远协同研究院院长刘古权博士。  工作的革命  :《互联网+工作的革命》一书出版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