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诗书如老鸭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阵子,高中的语文课本上,“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很忙。
  他活跃于学生天真不羁的信笔涂鸦下,在网络操手的推动下,成了一场全民风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说,这是对“诗中圣哲”的不尊重,反映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有人说,这只是学生纾解压力、发挥想象的一种手段。不过今天咱们不聊那些深刻的话题,只是说说古人那些涂鸦的趣事!
  “涂鸦”一词,原出自于唐朝诗人卢仝(tóng)的诗句“涂抹诗书如老鸦”,当卢仝的孩子打翻了墨汁,把书染得一片狼藉时,作为父亲的卢仝不忍心苛责孩子,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后来,人们将“涂鸦”二字提炼出来,多用作自谦之语,来比喻书画或文字的拙劣。
  只是在古代,书的成本一直很高,是文人非常重要的财产。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书都是手工抄本,尤其是那些“大块头”,每一本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绝对不是普通平民所能拥有的。所以,古人典当了春衣买来的书,又怎么舍得在上面随意涂抹呢?
  不过既然是手抄本,自然就挡不住抄录人的二次发挥了。有人说,那时候每本手抄本都像一个说书人,虽然用的是原材料,却因为时间、空间乃至个人心态的不同,让每本书的演出都沾染上个人的色彩。
  即便不是直接修改,古代的学者们也喜欢在原文旁进行批注,为读者提供参考。比如《诗经》是周代至春秋时代诗歌的总集,古时就有四家为《诗经》作注。
  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韩诗出自燕人韩婴。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三家的诗均为今文经,是由幸免于难的学者凭借记忆默写传颂下来的。而毛诗是古文经,据传是大毛公毛亨从自家墙角里挖出来,传给了小毛公毛苌。毛苌便以此书为蓝本作传(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出了一本《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于是诗的每一句下面,就添了一条小小的尾巴。
  到了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结合了齐鲁韩三家的研究成果,又为《毛传》作笺(笺原指小竹片,古人用它记下读书时的心得体会,这里就是对《毛传》的订正和补充),如此《诗经》下的尾巴又增加了一条。等到了唐朝,由于时间久远,以前作的这些传啊笺啊,也变得不好理解了。这时候出现了“疏”。“疏”就是不仅对古书原文进行注解,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注解再进行注解。于是,孔颖达疏解了《毛传》《郑笺》写出的《毛诗正义》,每一句诗下面都罗列着传、笺、正义。若你想从一首诗的第一句看到第三句,不好意思,那得翻页喽!
  当然这些挤满了书中空白处的大小尾巴,并不是抄录人的随手涂鸦,而是名家大儒于书页间信步闲庭的交流。
  除了“诗书”间的高雅涂鸦外,还有一类涂鸦被诟病很久。通常它们以“到此一游”的形式,长期占据公共区域尤其是名胜古迹的墙面,作为一个坏的榜样,与其他不文明现象联系在一起。不过在古代,这类涂鸦形式被称作“题壁”,是一种很风行的文化活动,常见于寺庙、山间、邮亭、殿宇。题壁的内容多为诗歌,你看苏轼那首大名鼎鼎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他在庐山游玩时,题于山寺墙壁之上的。
  题壁除了催生许多诗歌瑰宝之外,还流传下来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目前可考的最早的题壁者之一师宜官,是汉末著名的书法家。他对自己的才能非常骄傲,有时候去酒馆喝酒不带钱,就在墙上写字向围观者讨要酒资。等酒钱凑够了,就把墙上的字擦掉。这让我想起,在庞贝古城的遗址中,考古人员曾经在一家酒馆的外墙上发现了一首打油诗,大意是指责酒家老板的偷工减料。不知道师宜官当初在墙上所写下的,会不会也是相似的内容呢?
  无独有偶,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沈括,他的舅舅许洞也很喜欢喝酒,并欠了不少酒债。有一回他在墙壁上作诗数百首,引来乡里人争相参观。他就通过展览卖诗的方式还清了这些债务,还在《宋诗纪事》中留下了这桩韵事。
  而唐朝作为题壁诗最盛行的朝代之一,据说当时的诗人就没有没涂过鸦的。不过他们题壁可不是为了还酒债,而是希望自己的才识能够被发现和赏识。
  唐朝的诗人常会在闹市街铺、旅游胜地、驿站庙宇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选择一面显眼的墙,在众目睽睽之下,题笔作诗。有时候诗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面合适的墙,却发现都被其他人的诗填满了!这时候他们就会把墙重新粉刷一遍,再在刷好的墙面上重新赋诗。
  只是诗歌与墙壁终究是僧多粥少,所以唐人选择了更加灵活的诗板。这种诗板是木制的薄板,诗人可以在上面题好诗后再挂到墙上去展览,这样既扩大了墙的容量,又方便了诗人更新。有诗云:“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描绘的便是这样的盛景。而那些小巧玲珑的诗板不仅成全了唐朝诗人一时兴起的诗性,也成就了唐王朝有异于他朝的别样风景。
  不过古人虽爱“涂鸦”,但他们留下“墨宝”,不是在自己手抄书卷上,就是在主人默许的诗墙诗板上。而这些“涂鸦”与“杜甫很忙”“到此一游”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涂鸦人”的每一次下笔都充满敬重与才情吧!
其他文献
东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背后故事也逐渐为人所熟知。十年磨一剑的努力与坚持,赛场竞技的紧张激烈,失误时的懊恼叹息,战胜对手后的喜极而泣,国歌响起时的骄傲感动……我常想,那些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目标发起冲击的少年或青年,不仅有钢筋铁骨,还有似水柔情呀!  柳眉儿姐姐,我是一名初二女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  从小,我的体能就比较好,每天蹦蹦跳跳的,常常跑得满头大汗。为了方便清洗,妈妈给
期刊
[1]这天,放学做完值日,向婷照例到舞蹈室和同伴们打一声招呼,然后准备离开。下楼的时候,她突然想起教学楼后方的垃圾堆放点还没查看,就打算去看看是否有剩余垃圾没被清理干净。  就是这样的“临时起意”,让她看见了新生顾小希。在去垃圾堆放点的路上,她看到这个女孩靠坐在学校仓库边,默默哭泣着。  向婷想了想,还是走过去,递了纸巾给她:“你怎么了?”  顾小希抬起头,想说自己没事,却看见向婷右眼贴着的纱布,
期刊
如果让大家对十二个月份的喜爱程度进行排序,那十月一定因为有“国庆七天乐”而被排进前三名——毕竟,没有什么比放假更令人身心愉悦了。更何况,十月还有校园运动会呢!  咦?我看到有的同学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国庆节放七天假没话说,但是运动会嘛……感觉没什么意思,就是一群人蹦蹦跳跳跑跑,还不如待在教室里闲聊呢!”  运动真的没意思吗?当然不!假如这些运动项目都变成了人,你就会发现,他们真有意思!  奔跑吧
期刊
在墙上涂鸦曾经是文明的前奏。  人类最早的文字和图画都出现在墙壁上。我们的祖先通过图画来记录天时轮转、地负海涵,而文字的雏形就在图形抽象的演变中慢慢成形,渐渐立体。  然而随着文明的进步,文字和图画不再只存在于山间幽穴。纸张的出现,解放了人类的书写本能。而习惯了建筑物光洁表面的现代人,也不再允许建筑物外墙上出现被随手涂抹的“瘢痕”。于是,涂鸦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比如在涂鸦潮流的诞生地纽约,涂鸦
期刊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的街头突然多了一种由单线条的字母组成的“Taki183”涂鸦。这是一个年轻的传单工在穿梭于街头巷尾工作时随手留下的,却比那些他散出去的传单留存的时间更久。1971年,《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个创作者Taki的故事。他说创作涂鸦的初衷很简单:“只是在去过的每一个地方留下点什么。”  其实Taki并不是涂鸦的先行者,也并没有以涂鸦获得荣耀的野心,但是却阴差阳错地把这种地
期刊
早上醒来的时候,听得卖豆腐的哨子在窗外呜呜地吹。  每次这哨子声引起了我不少的怅惘。  并不是它那低叹暗泣似的声调在诱发我的漂泊者的乡愁;不是呢,象我这样的Outcast(漂泊者),没有了故乡,也没有了祖国,所谓“乡愁”之类的优雅的情绪,轻易不会兜上我的心头。  也不是它那类乎军笳(编者注:古代塞北军用的管乐器)然而已颇小规模的悲壮的颤音,使我联想到另一方面的烟云似的过去;也不是呢,过去的,只留下
期刊
嗨!我亲爱的漂流勇士们!上一次的旅行中,我化身小王子,在最温暖的阳光里周游少年博览编辑部,又在最美丽的日落时分悄然来到两个呆萌女生的书桌上……噢,那过程很愉快,只是难免有点儿孤单——这一次,我将分身10本《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一鼓作气,冲向树林、草地、图书馆……还有一位老师的手心里!幸运的你,会遇见我吗?第1次漂流:图书馆奇遇记  在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天,我发现了一本极其不普通的书。  在
期刊
君不见,眼前这根孤零零、灰溜溜、羞怯怯歪在壁角里的扫帚,往年在森林里它也曾有过汁液旺盛、枝叶繁茂、欣欣向荣的日子。然而,如今呵,它生机早已枯萎,人类偏偏多事,拿一把枯枝绑在它那赤条条的躯干之上,妄想以人工与造化相颉颃,而又终归徒然;它现在的模样恰好跟过去翻了一个个儿:枝条委之于地,根梢朝向天空,成为一株上下颠倒的树,掌握在某个做苦工的贱丫头手里,受着命运任意拨弄,注定了要把别的东西清扫干净,而自己
期刊
每个人都是一道光线,被人追逐;每个人也是追光者,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那道光。  那是一个大雨将至的夏日午后。挂在商店屋檐下的风铃在风中不安地摇晃,发出阵阵急促的声响。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走着,谁都不想被大雨淋湿。  他躲进一家餐厅,点了些食物后,便坐在落地窗边等候。  一阵电闪雷鸣后,外面下起了大雨。雨像从空中倒灌下来一般,没一会儿就淹没了路面,只留下水道“咕嘟嘟”地冒着泡。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闯入他
期刊
一  翻过那座山,还是一样的沙漠。  炽烈的阳光下,四个探险者沿着沙丘缓慢地前行。他们似乎已经旅行了很久,宽檐帽上已经积满了沙尘,但精神仍然饱满。  “前面不遠处应该有一片绿洲,那里有一个王国,叫绿浓王国。我们可以在那儿获取补给。”长耳朵的探险者扶了扶眼镜,把目光从地图上收了回来。  “别看地图了,逐星,前面有个大家伙在向我们飞来!”矮个子布莱恩突然兴奋地蹦起来。趴在他肩上的彩色蜥蜴被吓了一跳,蹿
期刊